曹雷:河南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的若干思考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5-24 16:13

  数字经济作为新时代发展出的新兴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的河南,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是河南在新时代加快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实现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必然选择。

  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在数据资源、算力成本、传输速度、市场潜力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扎实、潜力巨大。2021年,河南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1.7万亿元,较“十三五”初期扩张了近一倍,规模连续六年稳居全国前十。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龙子湖智慧岛累计入驻华为、甲骨文、浪潮、海康威视、紫光集团、南威软件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200多家,18个省辖市(示范区)大数据产业园初具规模,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学工程与先进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数字交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数字经济国家级创新平台先后落地,全省初步形成了“核心引领、节点带动”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态势。郑州信息技术服务、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集群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鹤壁淇滨区、三门峡灵宝市、南阳市西峡县、漯河市临颍县入选首批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依托中原(世导)大数据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等重大平台,率先在全国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4G和光纤接入全覆盖,全省4G基站达到29.5万个、居全国第5位;省辖市城区全部实现5G网络全覆盖,成为全国率先实现所有省辖市5G全面商用的省份。全面展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郑州市生态宜居、驻马店市惠民服务被国家评为新型智慧城市典型优秀案例,郑州格力5G+智慧产业园与安全应用、《5G携手能源企业 共同踏上安全高效之旅》等19个项目获得第四届国家“绽放杯”应用征集大赛奖项。稳步推进社会数字化转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河南政务服务移动端“豫事办”上线运行,“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90%以上。

  虽然近年来河南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数字经济已成为带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数字经济发展仍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数字经济规模较小。2021年,河南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29.6%,虽然较上年提升近2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而北京、上海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天津、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湖北等7省(市)均超过40%。在数字经济总量超过1万亿的13个省份中,河南占比排名最后。

  二是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诸多困难。2021年,河南省产业数字化规模实现重大突破,占GDP的比重为24.6%,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9个百分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高。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分别为51.0%和49.8%;全省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不足100家,仅为广东的6.9%,也少于安徽、湖北等中部省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自动化生产线改造、财务、办公、采购、销售等单项应用,处于集成提升阶段以上的企业比例不足20%;中小微企业、传统行业企业数量众多,生产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较低。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河南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重要短板,人工智能、区块链、新零售等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原创少,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领域缺少创新龙头企业。2021年,全省研发投入(R&D)经费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18.84亿元,居全国第10位;研发投入强度1.73%,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0.9%,分别低于北京、上海、天津、广东4.80个、2.48个、1.93个、1.4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7位;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3636项,不足广东、北京、浙江、江苏的1/5,居全国第12位;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备案众创空间103家,不仅远低于广东(440家)、江苏(437家)、山东(320家)、浙江(248家)等经济大省,也低于湖北(144家)、河北(144家)、陕西(121家)、四川(113家)等中西部省份。

  四是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仍是短板。全省数据资源主要掌握在各级政府手里,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程度不足,对接效率较低、数据标准不统一,无法形成规模上有影响力、有带动作用的应用。

  五是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目前,河南数字经济人才智力资源紧缺,尤其是复合型、高端型人才缺口较大,人才集聚能力相对有限,发展数字经济的智力支撑亟待强化。河南科研人员总体数量和薪酬水平低于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发达地区,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洼地效应尚未形成,人才队伍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河南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对推进数字技术创新、深化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中国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南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把“加快数字化发展”提升到“十四五”时期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全面提升数字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数字强省奋斗目标。

  一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和光纤超宽带“双千兆”网络建设,率先实现5G网络在交通枢纽、产业集聚区(园区)、热门景区、核心商圈等区域深度覆盖。加快推动IPv6建设,优化郑州、开封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全面改造升级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依托郑州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加快建设国家级大型数据中心、区域分中心,打造全国区域性数据中心枢纽。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机遇,依托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原数字港,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枢纽,加强与国内数字经济重点区域和先进城市的协同联动及优势互补,推动各类数据资源和创新资源向郑州汇聚,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为全省乃至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赋能。

  二是集聚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依托郑东新区智慧岛、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提升黄河鲲鹏产业生态链,打造以“智能终端、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为核心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强化数字经济发展“硬核”支撑。把握数字技术变革趋势,抢先布局5G、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物联网、区块链等产业,推进前沿新兴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汽车控制芯片、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应用,建设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评价中心。

  三是突破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络数据安全、集成电路等领域为重点,加快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在数字化制造、数字农业、数字贸易、数字金融、数字政务、数字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自主共性关键技术。强化对基础前沿关键技术的测试验证,在云计算、大数据、5G、“城市大脑”、智能网联车、网络安全攻防靶场、量子计算等领域,积极承接和布局建设国家级大科学装置与试验验证平台。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郑州、洛阳等地设立数字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加速就地产业化,推动数字技术迭代和成熟。加强政府、行业协会、领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密切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家数字经济术语、新技术和数据格式、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等领域的标准制定,加快形成业界共识,实现兼容和互联互通。

  四是赋能产业升级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升。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持续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鼓励制造业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建设一批数字园区、数字工厂。鼓励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领域数字化提升,完善“云、网、端”基础设施,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围绕现代农业强省建设,设立农业云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质量追溯数字化。围绕解决城市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加快建设智慧城管、智慧监管、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环保、智慧消防等,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五是构建一流数字经济生态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创造公平竞争发展环境,推动产业政策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减少政府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当干预。推动制定数据权利归属、数据交易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全省统一的数据交易市场,鼓励企业间的数据连接与交易共享。办好数字经济大会,积极承接国内外数字产业转移。深入实施“中原英才”计划等各类引才引智计划,全力引进数字经济领域科技领军人才。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设立河南数字经济研究院,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交叉学科建设和产教深度融合,加快培养一批复合型、实操型人才。规划建设“数字安全谷”,研发推广拟态防御、态势感知、数据加密等网络安全新技术和新产品,加快推动数据安全等服务业发展,打造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自主可控网络安全产业和数据安全服务业中心。

  【作者:曹雷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院2023年度基本科研费项目“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研究”(23E43)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