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增: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本理路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5-30 14:40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29次提到“国家安全”,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历史上首次设专章专门论述“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当前,全党正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其中,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重要论述的理论学习与思考,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的内在要求之一。

  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内在逻辑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中国近代百余年间,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大小有一百余次。中国频遭列强侵略欺凌,山河破碎、风雨飘摇,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写下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千古悲歌!晚清之后的民国政权,大小军阀、新旧军阀,割据称雄、混战不已。普通民众有朝不保夕之感,让人发出“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的悲鸣。列强环伺、侵略欺凌,给国家安全带来极大损害。军阀割据、混战不已,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害。

  当前,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国内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都不少,决不能掉以轻心。如果防范不及、应对不力,就会传导、叠加、演变、升级,最终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危及国家安全。

  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必须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指导思想

  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中孕育生成发展,是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其核心要义可概括为“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

  “五大要素”,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五大要素”彰显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系统论。

  “五对关系”,即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五对关系”彰显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辩证方法论。

  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党的二十大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发展臻于完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二十大报告的理论阐释进一步凸显了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并首次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纳为一体融合论述,明确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目标要求: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实践要求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实践要求表现为四个基本方面,即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1.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的最高原则和根本保障。要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机制。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推进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等七大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面对美国针对中国的围堵打压、极限施压,必须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2021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成为我国为反对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制定的第一部专门的反外国制裁法。202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管制法》,标志着中国出口管制领域有了第一部专门法律。这为维护国家安全筑牢了法治之基。孟晚舟回国的斗争,是“第一次以一个国家的意志,成功回击美国长臂管辖的标志性事件”。

  2.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

  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定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政治安全是根本,是新时代国家安全的生命线。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要坚决打好价值观念之争、人心之争这场硬仗,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精准点穴、靶向发力,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同时,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以粮食安全为例,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习近平总书记说:看看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所以,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3.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要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通过加强信息化源头管控、精细化监测预警、动态化风险评估、智能化威慑打击,使公共安全治理变得更主动,更积极,更有塑造力。同时,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食品、药品、生物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个人信息保护。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灾害的高风险区。近20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有3亿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元。因此,必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2018年国家组建应急管理部,对我国应急管理体制进行了系统性和整体性重构。公安消防部队和武警森林部队成建制划归应急管理部,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成为新时代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依托力量。

  4.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有效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让老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城市,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格局。

  社会治理要充分彰显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权益,始终把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性力量,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要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们必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用高水平的安全来助推高质量的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孔祥增,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