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晨曦:以数字化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 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数字素养提升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5-30 16:52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大数据、物联网、新媒体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成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动力。2011年,原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借助数字化信息手段,向社会公众提供高效的文化产品及服务。2017年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导建设的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开始投入使用,为文化艺术资源数据的生产、存储、传输、分发和共享提供了数据库平台,大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能力。此外,直录播技术、云存储技术、多点分发技术等数字科技的应用,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一系列不断更迭的数字化技术也给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尤其是基层文化馆(文化站)、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从业人员的数字化素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四五时期是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大发展的重要阶段,政府加大了对基层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基层公共文化从业人员的数字化素养和能力是数字化技术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融合的关键。所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数字化素养培育和能力提升要贴合时代需要和公众需求,以此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稳步发展。

  一、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数字化素养提升政策

  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数字化素养,离不开政策支持。系统性、稳定性的政策可以有效引导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培养出符合自身数字化需求层次的专业人才,使数字化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持续性。国家层面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具有统领性、方向性、指导性的特点,各地要因地制宜,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下制定符合本地区发展需求的方针政策。一是要开展深入调研。真正深入基层一线和公众之中,真正了解目前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在供给机制、模式、内容、建设、匹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需求,整理归纳,形成详实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二是要与时俱进。新技术的发展瞬息万变,政策要紧跟时代变迁,故对政策的动态调整非常必要,比如可以以修订补充的形式进行微调,确保政策的与时俱进。三是要高瞻远瞩。政策代表了政府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不能朝令夕改,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指导意义。所以,政策应具有前瞻性。比如在前期的调研工作中,不仅在本地,还要走出去,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对照分析,集思广益,避免走弯路。

  二、拓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多渠道数字化培养路径

  一直以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数字化素养的培养方式过于单一化、模式化,导致数字化素养提升跟不上需求的步伐。一是根据从业人员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要均衡地、分层次地开设培训课程,尽可能地让从业人员充分了解自己岗位数字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参与到相关的专业化培训中。二是打造开放式、不断更新的培训资源库。从业人员可以根据单位及岗位需求自主选择参与培训的课程。资源库应设置不同层次的数字化课程,包括数字文化资源、 科技创新、信息网络技术、政府信息、基础文化服务等方面,并且细分更多的培训等级。员工需要在每个年度完成相应的培训学时,并通过数字化技能考核方可完成该年度的数字化服务培训计划,万不可让这种培训流于形式。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加强与高校合作,联合培养。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兼具普适性和专业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人才引进时倾向于“一专多能”,而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比较精细,专业性强,实践性不足。双方如何做到互补共赢呢?有鉴于高校拥有的丰富教学资源,通过合作可以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数字化技能提升提供平台渠道。而高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实训实操远不能满足实践工作需要是一直存在的问题,到基层一线实习必要而紧迫。通过联合培养,互相提供培训平台或岗位,达到共同提升的效果。所以,数字化人才的联合培养对合作双方是互利共赢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与高校可以签订长期数字化人才协作培养协议,以此保障双方的人才培养需求。三是定期开展数字化技能竞赛。引入竞赛机制能够加强专业知识的挖掘,识别从业人员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在竞赛的环境下,自主能动性和内生创造力被充分激发,有助于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升。

  三、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数字化能力评估体系

  科学的评估体系不仅能检验公共文化的数字化服务能力,而且为数字化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一是搭建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从业者的数字化能力和素养的考核可以交由第三方机构来进行,根据不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对数字化能力的差异化需求以及岗位内容设置考核指标,建立指标库,设定指标值。结合员工所在的工作岗位和参加的数字化培训或课程,选择相关的指标进行考核。指标的选择应真实科学地反映出员工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并根据机构的实际状况及时调整指标体系要素。二是公众满意度调查常态化。对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衡量,量化的数值不是唯一的评价指标,借助用户的评价反馈或带来的社会效应进行定性评估也是重要方面。这种满意度调查应是长期的、全面的。只要公众接受了公共文化服务,就可以通过设置的满意度选择器或意见建议反馈的线上、线下通道做出实时评价。这种评价多范围、全覆盖,对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的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人才能力建设

  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数字化能力还要善于借力,科学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社会力量的汇入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字化人才素养提升的有益补充,如通过外包的方式把数字化人才培养、培训委托给第三方,根据受培人员目前存在的问题或发展瓶颈,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化培训,缩短时间成本。这种形式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状况不定期展开。另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积极宣传,大力招募志愿者,吸纳更具有服务竞争力的数字化志愿者人才,壮大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队伍。科技志愿者的加入能够提高公众在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过程中的参与度,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从业者数字化素养和能力提升的宣传效果。科技志愿者数字化服务能力强,利用政策、宣传等途径将这类志愿者固定下来,对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服务能力的提升不无裨益。

  【作者:叶晨曦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安、安阳重要讲话精神委托项目”——《河南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22DWT073)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