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成:弄潮中州吴芝圃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6-19 14:08

  在轰轰烈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时期,一个英雄的名字在中州大地上被久久传颂着。人们奉之为“先生”,尊之为“师长”,敌人恨他、怕他,人民爱他、敬他,他就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我军的伟大战士吴芝圃同志。

  吴芝圃又名吴殿祥,1906年生于河南省杞县赵村,他不但是中共杞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还是睢、杞、太抗日根据地早期党的主要领导人,也是抗战时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和解放战争时豫皖苏边区党委主要领导人。河南解放后,他又参加了领导、组建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工作。

  吴芝圃自幼天资聪颖,他初入私塾,勤奋好学,14岁考入杞县甲种农校,之后开始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校,他和张海峰、马沛毅、韩达生等同学一起组织了“风俗改良会”,反对封建礼教。1924年他在开封二中读书时,参加了“社会科学研究会”,积极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从事革命活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2月,党派他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他亲聆了毛泽东、肖楚女、恽代英等同志的教诲,并到农民运动蓬勃开展的海陆丰地区参观学习,回豫后任中共杞县县委书记。1927年5月,他根据党的指示,为了响应北伐,和肖人鹄、张海峰等同志在豫东发动农民武装万余人,一举攻克睢县、杞县、陈留等县城,杀贪官污吏,打土豪劣绅,豫东人民扬眉吐气。后来,由于反动派的血腥镇压,这次暴动失败了,同时吴芝圃同志也被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者诬为“行动过火”而停止了党籍。但他没有灰心丧气,继续顽强地为党工作,直到“八一”南昌起义后才被恢复了党籍。此后,从1928年到1937年,他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冒着时刻被杀头的危险,一直坚持党的地下工作。他以教书为职业,利用各种秘密和合法手段,巧妙地同敌人进行斗争。他先后任中共开封市委组织部长、考城县委书记、偃师工委书记、河南省委委员。他战斗的足迹遍及豫东的杞县、睢县、扶沟、永城、虞城、开封、考城;豫北的内黄;豫西的偃师、洛阳等,他走到那里,就把革命的火种撒到那里,把党的组织建立到那里,发展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和教职员工为共产党员,并在农村开办夜校,训练农运骨干。1936年11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刘子久同志到河南巡视工作,吴芝圃将自己的全部活动情况,以及他所掌握和了解的线索,向刘子久同志作了详细汇报,为恢复河南党的组织,重建河南省委,打下了良好基础。后来,省工委按照吴芝圃所提供的线索,恢复了豫东、豫北、豫西等地的党组织,为重新打开河南斗争局面提供了重要条件。

  “七七”事变爆发后,吴芝圃同志受任豫西特委书记,他根据党的政策,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在洛阳、偃师、伊川、洛宁、卢氏、新安、渑池、巩县等地区,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争取一切可以团结和可以利用的力量,建立了一大批党的秘密组织和武装。1938年4月,他调任河南省委组织部长。5月,日寇大举进攻中原,豫东各县相继沦陷。同时,地主恶霸也纷纷组成反动武装,“三里一队长”、“五里一司令”,残害人民,无恶不作。中共河南省委派吴芝圃同志回豫东担任特委书记,领导抗战斗争,他遵照党的指标,依靠睢县、杞县两个中心县委,贯彻统战政策,建立了睢(县)、杞(到)、太(康)抗日根据地,并于6月10日组成“豫东抗日第三游击支队”。吴芝圃同志任司令员。这支部队驰骋在辽阔的豫东平原上,打击日寇汉奸,扫除土顽势力,取得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护。10月,吴芝圃同志率队突破敌人的几道防线,到达西华杜岗与鼓雪枫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胜利会师。部队整编后,彭雪枫任司令员,吴芝圃任副司令员,部队到睢、杞、太、通、陈一带活动。当他们行至淮阳东北的窦楼时,突遇日寇骑兵袭击,彭、吴当机立断,指挥部队迅速占领有利地形打击日寇。经过一个多小时激战,击溃了日军,击毙日军林津少尉以下几十人。这次战斗是在开封沦陷后豫东大地上的首战首捷,打击了日寇的疯狂气焰,鼓舞了我军和豫东人民的抗日斗志。接着,为了安定社会秩序,彭、吴又先后攻打了睢县长岗的汉奸张心贞部,西陵寺土匪马培善部,杞县南陶屯汉奸李五林部,高阳土顽朱之固部,于镇东辛庄寨大土匪李朝建部,使豫东的抗日烈火越烧越旺。

  1939年1月,吴芝圃同志协助彭雪枫率队东征,向萧(县)、宿(县)、永(城)、夏(邑)、砀(山)边挺进开辟新区,创建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吴芝圃同志先后任边区党委副书记、书记,边区联防委员会主任。为了从萧、宿、永、砀到睢、杞、太打开一条通路,把被隔离的两个地区联成一片;同时也为了配合在睢、杞、太坚持斗争的地方武装,吴芝圃同志两次率队回师睢、杞、太地区,和杨得志同志配合,攻打了欧阳岗之敌,歼敌数百人,还攻打了杞县南荆岗之敌,全歼李继书部200多顽匪,扩大了革命队伍,筹集了大批物资。由于吴芝圃同志的辛勤工作,睢、杞、太和豫东人民把自己的子弟与物资一批一批地送到前线,补充新四军的兵员和给养,彭雪枫同志曾风趣地称赞吴芝圃同志是革命的“老母鸡”。在彭、吴等的领导下,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1年多的时间里扩大到十几个县,武装力量壮大到12000多人,革命斗争波澜壮阔。

  1940年初,国民党反动派看到我抗日民主力量日益壮大,就千方百计进行镇压,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41年又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正在国民党纠集30万大军准备进犯我豫皖苏边区的紧急形势下,我们内部又发生了耿(蕴斋)、吴(信荣)、刘(志仁)叛变事件。吴芝圃同志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和胆略,仅带数名警卫人员到吴信荣部队,大义凛然,痛斥叛军,并采用灵活的斗争策略,耐心教育受蒙蔽战士,分化敌人,迫使败类们将扣押的干部放出,为后来这个部队又回到党的怀抱创造了条件。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称新四军四师以后,彭雪枫同志任师长,吴芝圃同志任政治部主任兼淮北路西地委书记,他全心致力于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为四师的壮大和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抗战的胜利立下了卓越战功。

  解放战争开始后,我原豫皖苏根据地位于华中战略重镇徐州和津浦、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近侧,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徐州是国民党老巢南京在江北的主要军事屏障,两条铁路又是敌人交通运输,军队调动和军事补给的大动脉。为了控制这一地区,1946年11月,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建立豫皖苏军区,同时恢复与重建豫皖苏边区党委,任命吴芝圃同志为边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12月,吴芝圃同志从冀鲁豫军区出发,率领一个警卫团和魏凤楼的豫东总队,跨越陇海路,与睢、杞、太部队会师。为了尽快站稳脚跟,他和张国华同志一起,亲自指挥部队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豫东的第三次“围剿”,在睢县成立了豫皖苏区党委和军区,张国华同志任司令员。他们根据全国战场的形势,审时度势,不失时机的展开了斗争,在1947年1月13日和14日,率军在涡阳西北的龙岗集向敌人发起进攻,一举歼灭敌五十八师的的三十团和二十九团一部,毙敌500余人,俘敌副团长以下8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37挺,各种火炮10余座,马步枪400余支,开创了中原地区解放战争初期地方武装大量歼敌主力部队的先例,受到晋冀鲁豫大军区的高度赞扬。为了配合二野部队在中原地区打击敌人,吴芝圃和张国华同志又指挥军区部队大力破击陇海铁路砀(山)徐(州)段和津浦铁路徐(州)宿(县)段,挺进永城、夏邑、萧县,协同主力,威逼徐州,攻占睢县、宁陵、陈留、通许等城,开辟了贾鲁河区,并在消灭鹿邑县保安团后,乘胜攻占亳县等据点,开辟与重建了豫东各县的革命政权。

  由于我军在豫皖苏地区狠狠打击了敌人,国民党反动派气急败坏,为了争得这个战略要地,他们于2月份,纠集了10多万人的武装,企图摧毁我豫皖苏地区。而此时二野部队又北渡黄河休整待机,我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危机。面对这种局势,吴芝圃和张国华同志沉着应战,制定了“在坚持中求发展、求生存”的方针,采取“敌进我进”和“坚持进攻”的战略战术,在坚持内线作战的同时,英勇果敢地到外线出击,牵着敌人的鼻子走,造成了敌人兵力分散,守备空虚,被动挨打的局面。经过5个多月的艰苦战斗,豫皖苏军民完全粉碎了敌人清剿我区、消灭我军、占领我根据地的阴谋,拖住了敌人大批主力部队,配合了我野战军的战备反攻。在这个阶段里,豫皖苏军区部队共歼敌正规军和地方部队6395人,攻克了通许、太康、淮阳、睢县、杞县、宁陵、涡县、扶沟、西华、鹿邑、亳县、蒙城、洧川、沈丘、临泉、阜阳、柘城、尉氏等18座县城,和朱仙镇、周口、界首等重要城镇,比我们原有的地区发展了三分之二。他们还乘8月份刘邓大军直插大别山,敌人慌忙调军堵截之机,大力开拓局面,发展武装,扩大地区,使我根据地和武装力量都得到猛烈发展,仅地方武装就增加了3倍以上。

  1948年,我军战略反攻全面展开。6月17日,吴芝圃同志率领豫皖苏区党政军民参加了著名的开封战役,配合华东野战军队两个纵队,于6月22日攻克开封,歼敌3.9万多人。接着,吴芝圃同志又率军投入了睢杞战役,他在战场上和士兵一起坚守阵地,阻击国民党军区寿年兵团,并配合兄弟部队俘虏了敌兵团司令区寿年和七十五师师长沈登年,歼敌9万余人。经过这两次战役,豫皖苏地区的国民党顽固势力基本被消灭了,我解放区由原来残缺不全的3个分区发展到8个分区,根据地扩大到北起徐州、郑州,南到蚌埠、信阳的广大地区;军区主力和地方武装由原来的不足2万人,发展到将近5万人、且拥有长短枪3万余支,各种火炮百余门,战马3170匹。11月淮海战役开始后,吴芝圃同志又率全区军民全力以赴投入了这次决战,他在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竭尽心力,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淮海战役胜利后,豫皖苏军区部队改编为二野十八军,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的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全国解放后,吴芝圃同志历任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省委副书记、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省军区政委等职务;开展了“清匪剿匪”斗争,安定了社会秩序;领导了城市恢复生产,进行了“三反五反”和镇压反革命工作;还领导了农村土改和合作化运动。在主持河南省党政工作的十多年中,吴芝圃同志的成绩是主要的,但是也有缺点和教训极深的错误。如在1957年领导反右派斗争中犯有扩大化错误,在1958至1959年这段时间里,他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受党内“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他在河南一再错误地开展反“右倾”斗争,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不少干部群众;二是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经济发展规律和河南经济基本情况了解不够,以致在取得的一定成绩面前,骄傲自满,急于求成,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蛮干在河南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大挫伤了干部、群众在生产建设中所发挥出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致使全省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受到了重大损失,信阳地区尤为惨重。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吴芝圃同志没有上推下卸,文过饰非,而是严于律己,进行自我批评。河南的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初经党中央指出以后,他承担责任,特别是多次到信阳、永城等地进行访问、检讨,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向受损失、受灾祸的人民群众赔礼道歉。同时,又公开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了多次的自我批评,并采取许多有力措施,努力挽回损失和不良影响。1962年,吴芝圃同志调任中南局书记处书记以后,还经常结合自己在河南工作中犯错误的沉痛教训,给党中央、毛泽东和中南局写自我检查报告,反复挖思想根源、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表示要坚决接受教训,永不再发生类似的问题。可以说,他不愧为我们党的忠诚战士。十年特殊时期开始后,吴芝圃同志因当年主政河南时所犯的错误遭到清算,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1967年被“造反派”与红卫兵揪回河南进行批斗,不久病逝于广州,终年61岁。粉碎“四人帮”以后,1979年1月24日,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同志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为吴芝圃进行平反并主持追悼会,他在悼词中宣布:“对于强加给吴芝圃同志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予全部推倒,彻底为吴芝圃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党中央还给予吴芝圃同志很高评价,认为: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贡献了自己的一生。”历史是公正的,人民不会忘记这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革命领导同志,他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豫皖苏人民心中,他的事迹也将永垂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

  (作者:王喜成,郑州工商学院特聘教授)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