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话屈原 | 裴月琳:屈原精神的时代价值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6-25 09:25

  岁至端午,又念屈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华夏儿女在端午时节的一种精神缅怀和民族自觉。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也是伟大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文学作品流传千古,其中蕴含的崇高思想和伟大精神更是为后世所景仰。经过长期的沉淀、深化形成了以爱国精神、民本精神、求索精神为主要内核的屈原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魂所系,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它淌过历史长河,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实现自己的家国抱负,时至今日依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是屈原爱国精神的深刻彰显。屈原出生在礼乐崩坏,战乱频繁的战国时代,他自幼聪慧好学,志向高远,以振兴楚国为己任,少时入朝,深得楚怀王赏识,年仅22岁就官拜左徒一职,而后晋升为三闾大夫,与楚王商议国事,辅佐楚王进行内政外交等一系列国事治理。在此期间,他提倡“美政”,主张章明法度,联齐抗秦,并多次出使他国,为楚国振兴殚精竭虑。在其努力下,楚国得到了难能可贵的休养生息时间,国力大大增强。然楚王受世家掣肘,听信谗言,两度将其流放。屈原仕途受挫,远离朝堂却依旧忧国忠君,发出“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的强烈心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中华民族根植最深、影响最久的精神品质,那一定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和根基,是中华民族迈向繁荣富强的重要保证。屈原的爱国情怀,正是中华儿女几千年来浓烈厚重爱国情感的具体表现。屈原的爱国情怀为全体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提供不竭动力。感悟屈原的爱国情怀,可以进一步凝练培育我们的爱国意识,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使我们新时代中华儿女涵养爱国之心、增强报国之才、做实报国之行,昂首阔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争创一流报国业绩。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屈原民本思想的集中体现。屈原受儒家思想影响,具有深刻的亲民爱民意识。屈原在《离骚》《九章》等作品中反复讲到“民”的问题,“相观民之计极”,“览民尤以自镇”,无一不是他仁慈爱民的体现。他认为为政者要体察民生的艰辛,要以观察百姓的疾苦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要解决百姓的苦难。这种想法在贵族门阀横行、庶民命比草贱的战国时代是格格不入的,而屈原不仅是这么想的,还通过变法将民本思想付诸于实践,进行了举贤授能、广开言路、奖励耕战等一系列改革。闻一多曾言:“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屈原的民本思想与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于人民,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光荣传统是内在融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民心、体察民情,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在新时代深入学习屈原的民本情怀,可以感召和鼓舞着我们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赤子之心落实惠民之举,切实做到为民谋利、为民解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求索精神的充分显现。屈原的政治理念和理想抱负一经确立便坚贞不改、终身追求。无论是当政时期大刀阔斧的改革还是流放时期发聋振聩的高歌,屈原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美政。改革创新之路向来荆棘丛生,屈原不是不知道“鲧悻直而亡身”的悲惨结局,也不是没有过“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的痛苦迷茫,到最后却依然坚定抱有“陆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的决心和信念。屈原的求索精神是蓬勃向上的,它代表着勇于进取、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的精神和意志。屈原这种上下求索的决心和勇气,在中国历史长河的演进中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寻求发展进步与创新的精神内核。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求索史,我们党成立于危难之时是求索,我们党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是求索,我们党进行改革开放寻求发展是求索,我们党引领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亦是求索。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步入新时代,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的关键节点,学习屈原自强不息的求索精神可以鼓舞中华儿女敢于斗争,勇于拼搏,以无畏坚定的意志、锐意创新的思维、开放包容的胸怀砥砺求索,在各个领域积极探索,在各条战线争先创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习近平曾多次提到屈原,感叹其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勇于探索,称赞他清正的人格和高洁的品行,并多次引用屈原诗歌中的名句来寄情言志。屈原精神有着丰富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纪念屈原,是为了寻找古人精神与当下需求的连接点,以溯民族精神之源流、辟与时俱进之路径,用屈原精神为生民“塑心”,为实践“立行”。“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我们学习屈原精神,就是要将古人精神贯通古今,结合我们新时代的使命担当,以求索精神为链条,贯穿爱国精神、民本精神,让屈原精神指引现实实践,将报国之心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裴月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