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 读懂“一带一路”③:张骞的坚韧与凿空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6-27 10:35

  谈起丝绸之路,我们就不得不谈谈张骞。张骞是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被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

  张骞一生两次出使西域。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第一次出使西域,后被困匈奴十年之久,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后找机会脱身,这次西行历时十三年。张骞对广阔的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亲自访问了西域各国和中亚的大宛(dà yuān)、康居(kāng qú)、大月氏(dà yuè zhī)和大夏诸国,张骞第一次通使西域,使中国的影响直达葱岭以西。自此,不仅西域同内地的联系日益加强,而且中国同中亚、西亚,以至南欧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来,这次西行被称为“凿空”。

  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元启汉王朝同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并劝说乌孙东归。此次西行虽然没有达到劝说乌孙东归的目的,但张骞的副使则分别访问了中亚的大宛(dà yuān)、康居(kāng qú)、大月氏(dà yuè zhī)、大夏等国,扩大了西汉王朝的政治影响,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偕乌孙使者数十人返抵长安。

  由于张骞等人的沟通,此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天马,汗血马等良种马传入,葡萄、核桃、苜蓿(mù xu)、石榴、胡萝卜和地毯等传入内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张骞虽然不是出生在河南。但他与河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公元前124年,张骞获封博望侯,取“广博瞻望”之意,封地在今河南方城博望镇。博望方城为古代缯(zēng)国,是丝绸之古国,缯为丝织品的总称,张骞被封于此,亦也能体现南阳与丝绸之路渊源之深,方城出土的汉画像石有大量的胡人形象,表明两汉时期这里与西域就已来往频繁。南阳是战略要地和重要的贸易通道,张骞被封于此,体现了南阳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现在的河南方城县博望古城,有很深的张骞印记。现存遗迹有“张骞封侯处”石碑、历经多次修复的张骞桥、张骞祠、一步三眼井、古柘(zhè)树、白马寺、吊桥等。方城人为纪念博望侯张骞,在方城县城区修建张骞广场和张骞雕像、城区道路命名张骞大道,以纪念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丰功伟绩,供后人瞻仰。

  如今透过这些遗存,我们仿佛看见了当年张骞和他使团的身影,在遥远广阔的西域疆土上,手持汉节,穿越大漠戈壁与漫天黄沙,广博瞻望,驼铃轻扬。张骞之后,无数的使臣、商贾、僧尼等往来于丝绸之路上,正是有了张骞和他精神的后继者,才有了千百年来丝绸之路上连绵不绝的东西方文化与经济的贸易交流,而他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卓越贡献为后人敬仰。在这条路上,瓷器与丝绸、黄金与琥珀、葡萄与美酒、文书与经卷,金戈与铁马,碰撞出生动而灿烂的历史华彩乐章。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河南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博瞻望,踔厉奋发,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举措,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迎接挑战,在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