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慕青:论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7-07 09:22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所以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因为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正在从事着伟大的实践,而这一切都是在致力于一种伟大文明的创造,并且也必将能够创造出一种伟大的文明。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就是从理论上把握这一文明形式,从而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它、推动它。笔者认为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三个理论关注点至关重要,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内涵

  把握这一文明形式,首先要关注的是“何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首先,它是民族的,属于中华民族自己的文明。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文明,但每一种文明都有其民族载体和主体,即任何一种文明都一定依附于某一民族,讲述的是这个民族的“故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讲述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己的“故事”,即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提出的“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因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赓续,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式。中华民族在长远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长期占据世界文明的中心地位,然而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殖民,导致文明蒙尘,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要让中华文明重新焕发生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丰富人类文明的样态。

  其次,它是现代的,是现代文明的崭新类型。我们过去常讲“中华文明”,其实是“中华传统文明”,属于传统文明的类型之一。而我们现在要努力建设的是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本质上是现代文明之一。赓续中华文明,不是要把中华古代文明照搬过来,而是要接续创造,创造出它的现代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文明只有“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表征,是一种崭新的现代文明形式。

  最后,它是理论的,更是实践的。基于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主题的特殊性,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多的是指理论的、文化的层面,包括先进文化、科学理论、经典作品等(本文亦主要是在此意义上使用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才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然而,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文明更本质的层次是实践,是一种社会创造,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从实践层面来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我们正在发展和完善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要性

  在我们生活的时代,经济日益全球化,世界日益一体化,各种文明争奇斗艳,使世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模样。在交流如此便捷,文明传播日益兴盛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必须“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其必要性是什么?

  首先,回应时代关切。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日益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答案只能中国人民自己去书写,这种书写就是用理论去表征时代、去引领时代发展。

  其次,重新找回中华民族的精神自我。对于人类来说,“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始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古往今来的一切哲学家,乃至一切思想家,从本质上说,都是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不同时代的哲学家、思想家,从自己所处的时代出发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却在这个问题上迷失了自我。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我们学英美、学德国、学日本等,至今依然还有一部分人还在崇洋媚外,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就是在精神和文化上失去自我的表现。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要在今天的时代重新找回中华民族精神上的自我。

  最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今天,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越是在紧要关头,我们越要有危机意识,全面审视自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繁荣,它还要有强大的精神和思想。没有思想文化的伟大复兴,就难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我们不能创造出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创造出现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现代的文化、现代的理论等,我们就无法真正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思想和文化上的自立自强。

  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路径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所以我们要“努力”为之。习近平总书记在相关讲话中也为我们构建了一套科学的路径。

  首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如前所述,文明的深层是实践,文化和理论上的文明是实践的反映,它来源于实践。正是因为我们身处巨大变革时代,从事着伟大的实践创造,所以我们才会坚信可以建设和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就是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光辉历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内蕴于这个光辉历程之中,不但是这一光辉历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理论表征。因此,在未来的新征程中,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始终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

  其次,坚持“两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上,“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是十分关键的,唯有如此,才能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的重要的法宝之一,就是坚持“两个结合”,不断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同时深植于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

  再次,坚持守正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要守正,更要创新。所谓守正,就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才能谈得上真的创新,否则就会走向歪路、邪路、不归路。坚持和坚守并不是要摈弃发展和创新,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我们还要“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最后,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人类的历史已经表明,文明不能封闭自身,一种文明一旦失去交流互鉴,进行固步自封,就会衰落下去,甚至被其他文明所消灭和取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文明交流互鉴,我们不但要坚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文明成果,把外来文明本土化。特别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并存,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形式,资本主义除了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巨额的物质财富外,还创造了许多精神文化产品,我们应该在吸收资本主义文明的基础上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并最终实现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成就一种全新的现代文明类型。

  (作者:程慕青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