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鹏:大力促进交旅融合发展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3-07-12 14:27

  编者按

  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是坚定文化自信、赓续历史文脉的具体行动,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重要抓手,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的迫切需要。前不久召开的全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全链条文创产业,构建数字文旅新高地等。为此,我们特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理论阐释。

  河南省自古为天下绾毂,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近年来,以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为代表的快速交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急剧发展的快速交通,对于地方旅游产业发展而言,是起到集聚“引擎作用”,还是起到扩散“过道效应”,需要因时因地辩证考察。为此,应大力促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建设河南特色的旅游交通体系,防止“过道效应”突显。

  “过道效应”是指人们仅仅乘坐交通工具经过当地并未停留下来,从而没有或较少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正向作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干线等各种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系统都或多或少会对沿线周边地区产生“过道效应”。“过道效应”具有初期表现不明显和潜伏性的特点。因此,尽管从目前我省旅游人次数据来看,并未发现递减的现象,但仍然需要对此高度重视。我省骨干交通体系发达,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如果自身各城市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不强,同时交通毛细血管不足、微循环不畅,则会形成明显的“过道效应”。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的实施意见》,是落实《河南省旅游公路网规划(2022—2030年)》、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工作方案。由于交通旅游融合具有跨区域、跨产业、复合性等特点,涉及文旅、交通、土地、财政等多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会面临主动参与差、资源整合难、协调工作多等问题。因此,在省级层面,各部门要统筹部署、统一规划,在前沿理念、机制推动、项目拓展等方面加强规划引导、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有机衔接。可吸取美国“国家旅游公路计划”的经验,对河南省旅游公路进行系统可行性分析,提出一套完整的旅游公路评估体系,与高等级景区度假区、国家文化公园共同形成河南旅游体系中的“点线面”组合。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强化共享共治,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充分挖掘各种管理和统筹工具的潜力,重视网络社会中各种组织之间的平等对话和系统合作关系,积极鼓励省属国有大型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领域的建设开发,探索建立旅游交通新业态的协同管理模式。在涉及交通基础设施、旅游集散中心、自驾车房车露营地建设的用地政策,各类旅游交通客运类型发展的投融资政策,汽车租赁、低空旅游、河道航运、游船游艇管理的促进政策等方面,激发市场主体内生动力。

  “旅游+交通”,提升旅游产业新的美誉度

  在大力发展我省公路交通通达功能的同时,将公路建设重点拓宽到改扩建项目,增强旅游公路的交通、游憩、教育和遗产保护等多功能综合特征。设计与建设的中心理念应并重安全、顺畅、美学、文化等多个方面,在公路中强化和突出地域景观特征和文化旅游功能。在道路沿线富有观赏价值、文化价值的地方以及大型桥梁等处,新建或增加停车、观景、文化、教育等服务设施。

  借鉴美国沿密西西比河的大河路、蓝岭旅游公路等一系列以旅游为导向的公路建设经验,加强对具有历史文化、精神价值的交通遗产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研究,打造网红品牌交通线路。挖掘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遗存,依托太行胜景、伏牛风光等具有突出自然景观价值的生态资源,做好保护与开发并重,完善产品与线路打造,借助网络、电影、文学等传播手段,打造“黄河古都”“太行天路”“生态伏牛”“红色大别山”四大一号旅游公路,有力支撑“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建设。

  “交通+旅游”,开拓交通产业新的发展点

  以一般风景道为例,旅游者在开车途中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感受到了愉悦的心情。这种“一看而过”的旅行方式,其“过道效应”使得交通产业并未借助旅游产业获得相应的利益,没有真正激活交通运输参与旅游产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交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不能被简单理解为交通产业服务于旅游产业。各类交通设施与旅游景点不应孤立发展、各自为战,而应就近联系,形成多重联动网络化格局。例如,可以在风景道设置多处游客服务中心,为旅行者提供信息、简餐、加油、观景、人文、教育等服务。也可以建立不同类型服务区,一类是传统的保障交通基本功能型的服务区;另一类是新型的旅行综合服务体,即将服务区打造为一个“主题型旅游景区”,在拥有基本交通服务功能基础上,增加旅游服务功能,例如以三国文化、少林功夫或太行猕猴、洛阳牡丹等当地地域特色为主题建设新场景和新景观,同时增加自驾车电影院、特色民宿、地域餐饮、休闲垂钓等功能,提供智能点餐、无人超市、停车场智能引导、周边景区购票、游客量查询等综合旅游信息服务,满足游客“沉浸式”出游。还可以依托旅游公路沿线的景区景点、旅游度假区、特色旅游小镇等重要的旅游节点,规划建设一批自驾车房车露营地。

  交通产业各主体可以基于自身工程设施优势,通过交通线路与景区景点的联合开发、服务站点旅游商业的融合打造、地域主题文化列车的高端定制,大力发展“轨道旅游”。这契合了新时代人们体验化、专项化、精细化的消费习惯,也满足了旅游者对新科技、新服务、新模式的日益关注。以成都熊猫列车、凤凰磁浮观光快线、阿里山小火车为例,它们本身也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实现了“人在车中游、车在景中行”。

  鼓励河南宇通、郑州日产等车企发展房车经济,向产业链下游服务,建设汽车旅行文化创新创业基地,培育发展房车、露营、汽车营地连锁品牌,打造汽车自驾运动文化圈,加强品牌创造力与产业影响力,有效促进汽车自驾运动蓬勃发展。

  (作者系郑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