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思专创”融合模式 培育“双碳”特色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7-18 14:10

  河南城建学院是一所省属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特色鲜明。该校设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三个能源类专业,覆盖了城镇能源的生产、供应和高效利用(“源网荷”)三个环节。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河南城建学院能源类专业聚焦产业升级对人才核心素养需求,构建了价值引领、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统一的 “思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框架,对能源类专业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融合“双碳”目标,构建全过程专业思政育人格局

  河南城建学院能源类专业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一条与专业知识链相匹配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实现了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基于“大思政”格局和“双碳”目标,首先提出具有家国情怀、知行业和爱专业的育人目标。然后基于能源学科特点和行业定位,从国家纵向历史变迁和横向国情比较、自然科学的科研精神和辩证思维、能源行业国家政策和自主创新、能源学科产业发展和工程成就等四个方面挖掘资源,建立思政元素资源库。最后将契合课程特点的思政元素渗透到知识单元,形成科学可执行的教学计划,从而使课程思政教育目标覆盖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与育才同行的效果。

  二、对标产业需求,构建契合能源行业发展的培养计划

  1)高屋建瓴,重塑人才培养目标

  河南城建学院能源类专业根据符合社会需求、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三个原则,基于“双碳”目标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厘定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需求和技术革新的原因,建立体现家国情怀和专业伦理双重引领,突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具有家国情怀、可持续发展理念,学科交叉融合思维、终身学习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纵横设计,优化培养方案

  河南城建学院能源类专业以面向绿色低碳能源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牵引,对专业知识体系从纵向设计和横向设计两个方面进行系统更新。首先从人才培养方案纵向设计方面在学时学分比例设置上面进行创新,采用“3+1”“柔性”人才培养模式,增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比重,突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横向的知识体系设计上,注重前沿引领和产业导向,从四个方面优化课程体系:(1)强化基础通识基础,增加了环境科学和化学类课程。(2)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增加了劳动、社会实践与创业基础的综合实践模块,促进专业的实践创新教育。(3)巩固核心主干,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知识。与储能技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工程管理等学科交叉融合。(4)增加拓展能力提升模块,构建风、光、储、输以及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的全流程新能源应用体系课程模块。

  3)多元创新,改革培养路径

  河南城建学院能源类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强化个人定制指导,从三个方面改革培养路径:(1)推行双导师联合育人机制。建立育人导师多维引领和学业导师全程导学的双主体育人机制,面向学生学术深造和就业导向两种规划,逐一设计1人1方案的学业规划。(2)推行全过程育人体系。以课堂教学和工程实习实训为中心,拓展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贯穿招生—培养—实训—就业全过程,形成了覆盖知识、能力、素质和情怀四个维度的育人体系。(3)推行校企行政联合育人模式。通过与河南安装集团共建河南省新工科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平顶山热力公司共建 “智慧供热校企共建实验室”,与开封市金盛热力有限公司和襄阳华润燃气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产教融合,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形成政校企多方位协作育人模式。

  三、深化专创融合,打通赛教研融通人才培养链

  河南城建学院能源类专业以通识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实践三个阶段对接创新创业教育,建立赛教研融合人才培养链。在通识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提升科技创新思维的创新创业类通识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开拓科技创新思路,并通过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先进成图竞赛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专业教育阶段,利用项目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参加“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人环奖”等学科专业竞赛,从而培养其科技创新意识。在综合实践阶段,着眼于能源产业创新发展需求,以学科专业优秀竞赛作品为切入点,借助学校GYB创业意识和SYB企业培训进行创业模拟实训,最终通过“互联网+”“挑战杯”等大赛平台,开展以创新为基础的创新创业训练,形成了具有“城建特色”的创新创业育人理念。近年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升,先后在节能减排、人环奖、可再生能源竞赛、挑战杯、“互联网+”等省部级以上竞赛中获奖100余项。学院也连续七年被评为校“互联网+”创新创业优秀组织单位。

  【作者:王靖 宋艳苹    单位:河南城建学院    文章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双碳背景下基于‘思专创’融合的地方高校能源类专业提升改革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1SJGLX2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