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广建:激发食品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细胞,企业强则产业兴,其数量和质量决定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2022年,我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85亿元,产品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双汇、牧原、好想你等为代表的老牌龙头企业穿越行业周期成为行业中流砥柱,以千味央厨、蜜雪冰城、锅圈等为代表的新锐企业把握时代潮流成为行业新明星。
与此同时,我省数量庞大的食品企业与雀巢、玛氏等国际一流的食品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业态模式、品牌运营、企业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消费端需求升级拉动和供给端产品迭代推动,食品消费趋向绿色化、品牌化、便捷化、情感化,生产趋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定制化,技术趋向普遍化、精准化、功能化、融合化,企业趋向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平台化,这些新变化为我省食品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挑战、开辟了新赛道。
提升创新的技术密度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规模以上企业特别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要破解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建立以核心技术为长期支撑的企业“护城河”,加快攻克锁鲜保鲜、营养靶向设计、风味品质修饰、功能成分高效提取分离、加工工艺适应性改造、新型绿色包装材料制备等共性关键技术,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
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转移转化。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食品研发机构和公司的合作,深化与中原食品实验室、省农科院、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省内科学技术资源的对接,通过技术交易市场等来链接企业急需的新原料、新技术和新装备。
加快数字化升级改造。顺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要求,依托5G和工业互联网加快“上云”“触网”,通过绿色化改造、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实现从生产、加工、包装到物流、销售全链条深刻变革,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通过大数据预测企业的市场需求和潜在客户。
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度
扩充产品矩阵。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充分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模式加快产品迭代更新,提升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通过优化产品原料和配料、改良产品包装设计、与知名IP联合等形式丰富产品线,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新技术迭代升级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饮食口味、营养与健康的更高需求,企业需要积极探索采用航空航天、生物发酵、蛋白合成、膜分离、超临界萃取、超微粉碎、冷链运输等新技术,提升原材料加工能效,提高产品品质,实现产品包装的绿色化和产品运输的低碳化等。
提升产品功能和附加值。产品功能和场景服务既要满足消费市场的能量类、营养类、功能类,又要实现体验类、情感类、休闲类、文化类等复合需求,通过社交自媒体等新媒体手段打造网红产品和服务,通过添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增加产品的保健功能,通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大力开发包装食品、自热食品、预制菜肴等方便食品。
开发细分目标市场。在食品行业“细分为王”的新时代,提升市场分析和产品开发的颗粒度,按照种类细分、口味细分、年龄细分,按照消费群体心理和消费行为开发“小而美”产品,紧盯小众市场、小众人群、小众功能产品,通过新媒体推广、新场景体验等实现产品的爆发式增长,从而巧妙越过市场“红海”来追逐食品“蓝海”。
深化企业的管理精度
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和优化现代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持科学合理稳健的现金流。做“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主业,避免盲目跨行业多元化。善于利用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做大做强,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信托、产业基金等扩大企业融资规模,通过保险等市场为企业和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保护。
壮大高素质人才队伍。在企业内部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和工程师文化,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人才激励制度。完善企业管理梯队,特别是民营企业要做好企业接班人培育工作。开展员工系统培训,拓展国际视野,增强专业知识,提升管理能力,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管理意识,围绕研发创新、设计创意、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深入挖掘品牌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品牌宣传和推介力度。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与转化。
确保食品绝对安全。加强食品生产、运输和销售全程管控,实施GB/T19000系列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建立全链条质量安全风险防范体系。提高员工、供应商和销售商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素质。加强对产品的安全监测和检测,建立并落实科学的检测标准和程序,建立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
(作者:郑广建 单位: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