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隆有:白居易忠州为政侧记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7-21 10:03

  公元818—820年,白居易做了一任忠州刺史,这是白居易生平第一次担任地方长吏。白居易称自己是“三年留滞在江城”,其实不过跨时三个年头,真正在任仅有年余。时间虽短,却意义深远。白居易将卓越务实的政治智慧和娴熟写实的诗文技艺巧妙地结合起来,成功地创造性地探索出一条文人循吏之路,集一代文学大家与一方贤能守牧于一身,堪称欧阳修和苏轼“文章太守”的先驱。

  1.惊险雄奇 旅程多美

  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十二月,白居易由江州司马迁忠州刺史。次年春从江州启程,乘船溯长江而上,往忠州赴任,弟白行简偕行。途中,于三月十日夜,在夷陵的西陵峡口,巧遇阔别五年的挚友元稹。三人于江上话旧盘桓三宿,无意间听到江岸石壁中竟然有泉声。于是离船,拄着手杖,爬上岸壁缺口探视。进入传出泉声的石洞,“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领着仆夫,割杂草,清障碍,艰难前行,“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边深入,边上下察看,绝无人迹,但见“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三人探险寻幽,惊异赏奇,在强烈的兴奋和刺激中,从午后玩到夜里,仍爱不忍去。岂知更美更神的还在后面。“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云气月光之中,洞内妙象频呈,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又只可心会,无法言表。

  回到船上,回味难尽,竟通夜不能入睡。第二天早上,该和元稹分手,各自启程继续前行之际,怜奇意、惜别情,交织一起,感慨尤深。白行简叹道:“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为啥常有船只从这里经过,多少年过去了,却一直被弃置无闻,竟没一人到过?白居易听了,不禁想到自己和元稹的贬谪遭遇,叹道:“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元稹建议:三人都为此吟诗一首,书于洞中石壁上,并由白居易作序记之。白居易欣然命笔,“备书其事”,将前日昨夜在石洞的所闻所见所感一一记述,境奇情真,遂成美文。

  石洞本无名,因是作者和挚友、亲弟三人始游,白居易为之命名“三游洞”。元、白自是诗文大家。白行简也非等闲,史称其“文笔有兄风,辞赋尤称精密,文士皆师法之”。因了这“名人效应”,长江西陵峡口北峰下两崖相嵌间的这个亘古以来绝无人知的无名小洞,遂乘着白居易序文的一纸风传,以“三游洞”之名而声闻遐迩,名传千古。著名辞书《辞海》“长江三峡”条,称长江三峡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沿途名胜古迹有白帝城、巫山十二峰、三游洞等,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从此,“备书其事”,让“好事者知”,日益自觉地成为白居易诗文创作的表现手法和追求目标。

  和元稹告别后,白居易一行继续溯江而上,自峡州至忠州,滩险相继,共一千三百里行程的见闻和感慨,一一被他“备书”为诗而广传于世。“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岸间,阔狭容一苇。瞿唐呀直泻,滟滪屹中峙。未夜黑岩昏,无风白浪起。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这是初入峡的惊叹;“万丈赤幢潭底日,一条白练峡中天。”“神女台云闲缭绕,使君滩水急潺湲。”“岸似双屏合,天如匹帛开。”这是对峡中壮伟景观的由衷欣赏;“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这是过昭君村时对三峡前景的美好祝愿。白居易还将一首绝句书写在峡中石上:“巫女庙花红似粉,昭君村柳翠于眉。诚知老去风情少,见此争无一句诗!”热诚地期待后来船经三峡的文朋诗友,继续对三峡的“至丽”广宣盛传。

  2.珍稀木莲 美味荔枝

  据两唐书《地理志》载,忠州辖五县,仅6722户,43000余人。远距京师长安南2222里、东都洛阳2747里,是一个僻远、穷荒,不被朝野看好的下州。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三月二十八日,白居易到了忠州,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原始般的简陋、太古般的朴野!所谓州城,水上一只木船就是驿路,下船登岸,就是上坡的石磴,爬上百层石磴,才能上到城门。城内市井稀少荒芜,也就抵得上其他地方常见的一个小村庄,而且到处都是坡,“更无平地堪行处”。吏民文化素养很低,举止少礼仪,沟通较困难。不仅“邑居窄”,而且“气候偏”。辖境内“林峦少平地,雾雨多阴天。隐隐煮盐火,漠漠烧畬烟”。山多田地少,林广庄稼稀,刀耕火种,民生简朴。夜来得很早,天亮得很迟。“悄悄复悄悄,城隅隐林杪。山郭灯火稀,峡天星汉少。……月没江沈沈,西楼殊未晓。”“欲知山高低,不见东方白。”阴雨天,尤其令人心情沉重。“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山大峡深,进出维艰,与外地极少往来,“闭阁只听朝暮鼓,上楼空望往来船”。在这个“巫峡中心郡”,生活工作之艰辛,难以想象!

  乍然面临这闻所未闻的地理环境,见所未见的州衙条件,初到时,白居易震惊之余,有过困惑,有过彷徨。但深厚的儒释道学养和龚遂、黄霸循吏精神的有力感召,使白居易很快振作和洒脱起来。在一首题为《委顺》的诗里,白居易实录下开悟后的心境:“山城虽荒芜,竹树有嘉色。郡俸诚不多,亦足充衣食。外累由心起,心宁累自息。尚欲忘家乡,谁能算官职?宜怀齐远近,委顺随南北。归去诚可怜,天涯住亦得!”此身既已落天涯,就为天涯献此身。白居易自觉地履行起刺史应有的职责。

  白居易从种树中悟到为政之要:“将欲茂枝叶,必先救根株。云何救根株?劝农均赋租。云何茂枝叶?省事宽刑书。移此为郡政,庶几甿俗苏。”均赋税,不扰民,多宽容,民和官皆得方便,又恰值风调雨顺,较以往算得丰年,秋税顺利完成。白居易也初享做刺史的快活,喜滋滋地吟诗一首,题于州衙南亭:“……且喜赋敛毕,幸闻闾井安。岂伊循良化,赖此丰登年。案牍既简少,池馆亦清闲。秋雨檐果落,夕钟林鸟还。南亭日潇洒,偃卧恣疏顽。”

  白居易还热诚地在州城内外种花种树。对此,他都有诗记录:

  种桃杏: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

  种荔枝: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东涧种柳:野性爱栽植,植柳水中坻。乘春持斧斫,裁截而树之。长短既不一,高下随所宜。倚岸埋大干,临流插小枝。松柏不可待,楩楠固难移。不如种此树,此树易荣滋。无根亦可活,成阴况非迟。三年未离郡,可以见依依。种罢水边憩,仰头闲自思。富贵本非望,功名须待时。不种东溪柳,端坐欲何为!

  忠州吏民对白刺史的这些无私奉献,看在眼里,甜在心里,赞在嘴里。白居易也自觉还算可以,于是吟两首诗记之:

  一首代州民问:龙昌寺底开山路,巴子台前种柳林。官职家乡都忘却,谁人会得使君心?

  一首答州民:宦情抖擞随尘去,乡思销磨逐日无。唯拟腾腾作闲事,遮渠不道使君愚。

  不过,要论影响之大,还得首推白居易对忠州特色物产木莲树和荔枝的着力推介。《旧唐书·白居易传》说:忠州“当峡路之深险处也,花木多奇。居易在郡,为木莲、荔枝图,寄朝中亲友,各记其状……咸传于都下,好事者喧然模写”。

  木莲树树干高大,树形伟岸挺拔,气势浩然,花型优雅,花色娇艳,花香清幽,似莲花而木本长青。只生于我国西南偏远山区,他处不易见。忠州则较别处稍多,州城西北鸣玉溪所生,尤为珍奇。如此瑰玮尤物,他处难容,忠州尊之,则忠州之可贵可敬,不亦明乎!广宣木莲花树,也就是广宣忠州。白居易深悟此道,元和十四年(819)夏天,到忠州不久,即命当地擅长画艺的人作木莲花图,自己又亲自作诗作序,文图并茂,寄京师亲朋。序文紧密配合画作,将木莲花树的形体特征一一详描细述,又“备书”其习性、产地、香型、俗名。诗则睹物伤怀,物我一体,花之尤物少为人知、弃置深山,人之怀才难遇、忠直遭贬,逐之天涯,花乎人乎,一皆“天教抛掷在深山”!白居易又在特寄诗友仓部郎中元宗简的木莲图中,再附一首赞木莲诗:“花房腻似红莲朵,艳色鲜如紫牡丹。唯有诗人能解爱,丹青写出与君看。”

  这样绝佳的画图诗文配,读来本就感人至深,又是日夜思念着的亲人挚友从数千里外的天涯穷荒寄来,白居易的京师亲友们,读后能不为其所托竭诚奔走呼吁吗?惊艳木莲花,摹写木莲图,争说古忠州,在唐朝京师长安,遂成热门话题,“喧然”一时。

  荔枝唯产岭南和巴蜀南,极难保鲜,他处难得一见。杨玉环嗜之,唐玄宗动用皇权,耗费巨大人力财力,一骑红尘,千里接力,方能让宠妃一笑,他人连荔枝梦也无缘做得。白居易初到忠州,得见荔枝,即作诗记之:“乡路音信断,山城日月迟。欲知州近远,阶前摘荔枝。”并以《郡中》命题,既感叹忠州离家乡之远,远得是从前梦都到不了的地方,却也特别欣慰,竟伸手就能在州衙阶前摘到荔枝!后又陆续写了多首诗,近乎“张狂”地炫耀观赏和品味荔枝之乐。

  《荔枝楼对酒》写其独赏荔枝的得意:“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

  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美味更不可独享,那就让忠州邻近的万州杨刺史分享分享吧。白居易于是连作两首荔枝诗,寄给好友杨归厚。

  一首,《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这是一首五言长排,格律谨严,描叙全面,纹丝不漏,将郡衙院中荔枝的形、色、香、味,自己摘尝荔枝时的惊、喜、痴、狂,绘声绘色,淋漓尽致,激情洋溢地全景展出。先高标其形:“奇果标南土,芳林对北堂。素华春漠漠,丹实夏煌煌。叶捧低垂户,枝擎重压墙。始因风弄色,渐与日争光。夕讶条悬火,朝惊树点妆。”次细绘其色:“深于红踯躅(杜鹃花别名‘踯躅’),大校白槟榔。星缀连心朵,珠排耀眼房。紫罗裁衬壳,白玉裹填瓤。”接着抒发自己初见和品尝荔枝时视觉、嗅觉、味觉即全身心的美到极致的享受:“早岁曾闻说,今朝始摘尝。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燕支掌中颗,甘露舌头浆。”最后便“张狂”得意地调侃邻州挚友:“物少尤珍重,天高苦渺茫。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粹液灵难驻,妍姿嫩易伤。近南光景热,向北道途长。不得充王赋,无由寄帝乡。唯君堪掷赠,面白似潘郎。”世间绝品,本该献给君王,因保鲜极难,只好“掷赠”给您这位美男子了!

  一首,《重寄荔枝与杨使君,时闻杨使君欲种植,故有落句之戏》。得知杨归厚读了自己的荔枝诗,吃了刚送去的忠州荔枝,竟立马成了荔枝迷,也想在万州种荔枝,白居易异常高兴,知音难遇呵!于是挥笔写下此诗寄过去。“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调侃、逗乐,再加激励和提醒:荔枝可不好种,朝廷又有制度——地方官仅能任职三年,既想种,就得抓紧呵,老兄!

  万州离忠州很近,自然条件和忠州差不多,种荔枝或许能成,常给杨归厚送荔枝过去,更不成问题。京师的亲友们咋办?只好如木莲花一样,画个图寄过去吧。于是,在寄《木莲花图》一年之后的元和十五年(820)夏天,白居易又命工吏画了《荔枝图》,自己作了序,寄往京师。考虑到京师亲友大都没见过荔枝,极少见过的,对荔枝的习性也不甚了了,白居易的图序写得特别细密周到:“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此图此序寄到京师,和去年木莲图序一样,也一度掀起荔枝热。万山丛中、峡谷深处的下州忠州,搭乘着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又一次“喧然”长安。

  3.蛮风巴俗 深情《竹枝》

  一个地方独特的民风、民俗、民族歌舞,历来都分外诱人眼球,是开发旅游事业的基础。忠州自古为巴人和蛮族的聚集地,其古老的习俗、歌舞,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韵。

  白居易《郡中春宴,因赠诸客》一诗,就具体翔实地记下了一次州衙设宴,招待吏民,共庆春分的场景。这天,白居易骑着当地的牂牁马,吃罢当地的涂江鱼,穿着下州刺史五品下阶官员的浅紫官服,顶着一头白发,来到州衙,“颁条示皇泽,命宴及良辰”,召集吏民进州衙赴春宴。“冉冉趋府吏,蚩蚩聚州民。”僻远穷荒之地,吏民朴拙少文,“有如蛰虫鸟,亦应天地春。”极贫之地,办公经费紧缺,一切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薰草席铺坐,藤枝酒注樽”。忠州在万山丛中,举境皆山和坡,州衙也如之,“中庭无平地,高下随所陈”。席间文艺节目,一皆民俗土风,“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乍看会觉简单、浅俗。“使君居上头,掩口语众宾:勿笑风俗陋,勿欺官府贫。蜂巢与蚁穴,随分有君臣。”白居易以袖掩口,悄声请来宾谅解。但读者览之,却既觉古朴,又觉新奇,特别生动有趣呢。

  忠州百姓自古喜歌善舞,据郭茂倩《乐府诗集》载,著名的《竹枝词》歌舞即出于巴渝一代,“巴儿联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其音协黄钟羽”。至中唐时期,刘禹锡被贬巴渝时,为之作新词,后来白居易至忠州,复继之,改进和提高后的《竹枝词》遂风行一时。

  白居易乘船往忠州赴任途中,在瞿塘峡口,初听巴人唱《竹枝》,就深受感动,仿其声律而作两首词记之。其一曰:“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其一曰:“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簇簇,江蓠湿叶碧凄凄。”到了忠州,更常闻《竹枝》:“竹枝苦怨怨何人?夜静山空歇又闻。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楼病使君。”让白居易特别惊异的是,挚友元稹此前在邻近的通州任司马时写的诗,居然也被唱成《竹枝词》了:“江畔谁人唱竹枝?前声断咽后声迟。怪来调苦缘词苦,多是通州司马诗!”白居易经常用《竹枝》歌舞“楚袖”“巴弦”招待友人,有诗记道:“巴童巫女竹枝歌,懊恼何人怨咽多?暂听遣君犹怅望,长闻教我复如何!”“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曾是他在忠州过重阳节的一种享受,期待重享:“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明年尚作南宾(忠州曾一度改名‘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白居易晚年和刘禹锡同住洛阳,欢聚时,常听刘禹锡亲自歌唱《竹枝词》,别后相思,有诗曰:“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

  经白居易和刘禹锡联手揄扬,《竹枝词》渐被朝野青睐,并成为“词”这种诗体中的著名文本。作为《竹枝词》主要产地之一的僻远穷荒的忠州,自然也被载入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而名扬中外和千古。自然会进而不断引领“好事者”——那些旅游爱好者、寻古探幽者,乃至影视界、企业界,按图索骥,循着白居易视频直播般的“备书其事”,前往忠州游览、创作,甚或觅商机、谋发展。

  忠州自会永记白居易:这任刺史,其功伟矣!

  (作者:刘隆有 单位:汉中日报)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