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祝平:加快能源转型与减污降碳 实现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7-21 10:02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河南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明确要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的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但河南长期以来受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污染防控压力较大等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厘清河南省当前能源转型与减污降碳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切实提出具有较高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是河南省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河南省能源转型与减污降碳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偏重格局仍需大力转变

  河南省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大、产出低的特征明显, 2021年,全省轻、重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1.6%和68.4%,黑色和有色金属工业、石油化工及煤化工业等重工业产值进一步提升。2015—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重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不到1个百分点,能耗比重上升将近3个百分点。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不足40%,能耗占比接近90%。虽然河南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但其增加值占比仍低于六大高耗能占比10个百分点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尚未改变产业结构偏重的总体格局。

  (二)能源结构偏煤且能源体系对外依存度较高

  资源禀赋致使河南能源偏煤,河南省2021年能源结构中67%依赖煤炭,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1%,清洁能源自给率低,2021年非化石能源占比仅9.5%,与《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提出的“到2025年全省能源消费增量的50%以上由非化石能源满足”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且河南省油气、水、风等优质能源的赋存相对偏少,吸纳区外清洁电力规模突破了600亿千瓦时,2021年度河南省能源对外依存度已高达58.5%,其中天然气达到97.4%,石油91.0%,煤炭52.0%,电力达到34.6%。而河南省能源结构中占比最高、资源相对而言最为丰富的煤炭资源,预测开采年限也不足50年。

  (三)移动源治理与商业化储能普及尚需完善

  河南省的机动车保有量全国排第六,但是重型柴油车和农业机械都是在全国排第三,河南移动源污染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的矛盾。省会郑州的交通结构也很突出,货运运输结构占80%,周转量占50%,公路运输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虽然可再生能源资源自主可控,但风、光电资源有间歇性、波动性特征,商业化储能技术未能普及使用,是致使清洁能源使用占比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加快推进河南省能源转型与减污降碳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火电燃煤效能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相结合

  一是大力实施技改提升燃煤利用效能。发电和供暖是煤炭的首要作用,河南省十年前发1千瓦时电力需消耗400克标准煤,现在虽然能效有所提升,但与上海燃煤发电每1千瓦时电力仅需消耗240多克标准煤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河南省亟须对现有发电和供热机组进行技术改造。二是由于风、光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特征,需要在能源构成上实施横向间多能互补,纵向间源、网、储、荷、发、输、配、用协调规划,将各种灵活资源调动起来,尤其是需要加快电力系统和电网的灵活性改造,提升电网消纳可再生能源能力,同时大力发展各种商业化的储能技术,加快构筑安全可靠的新型电力系统。

  (二)大力开发多种能源与实施寓电于民相衔接

  一是大力开发多种能源。河南的能源结构应立足于“身边取”,即河南省的能源供应体系应进一步强化对省内丰富的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分布式光伏、陆上风电、生物质能、固废资源、地热、工业余热、水利资源的利用开发,综合提高能源的自给率。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生物质极为丰富,生物质燃烧的碳和它吸收的碳总量持平,应加大电厂对秸秆的掺烧力度,扩大生物质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比例。河南应提倡以大型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的推广使用,推动河南省内工业、商业和民用的空气温度的冷热调节,欧洲地区热泵调节温度的使用比例可达70%以上,而河南省仍以化石能源供热的现状必须改变。二是大力实施寓电于民工程。河南省应进一步加大实施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在商场、工厂、学校、医院、写字楼等工业和民用建筑上构筑光伏发电系统,鼓励民众自发自用,寓电于民,企事业单位不仅是能源的消费者,也有条件成为能源的生产者。

  (三)推动CCUS运用与在县域推广兰考低碳模式并行

  一是在碳排放重点行业和企业推动CCUS技术落地。CCUS技术是碳捕获、封存与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国际上减污降碳技术新的发展趋势,指在工业或其他碳排放源中将碳捕集、提纯并运输到特定地点,继而投入新的生产过程中,加以循环再利用的碳处理方式。河南省应加快推动CCUS技术落地,2022年我国首个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00万吨级的齐鲁石化—胜利油田项目建成投用,为河南省降碳增效提供了范例,化工、水泥、钢铁、火电等企业仍有刚性排碳需求,而油田等行业因提高石油采集率等需求,需要大量利用高纯度的二氧化碳,双方可以实现减碳—求碳的完美结合。二是在有条件的县域推广兰考低碳发展模式。河南应加快推广兰考低碳发展模式,2018年,兰考县成为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县,通过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到2022年底,该县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装机容量116.8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已经从2016年的21%提高到95%。2021年3月,兰考县首次实现连续72小时全清洁能源供电,创造了河南县域全清洁能源供电的新纪录。兰考未来除了继续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外,还将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计划”,即在全县挑选部分行政村,每村建设一台风电机组,助推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将增加地热集中供暖面积和完善光储充一体化车棚,以实现农村生产生活低碳化。兰考低碳发展模式为河南省县域社会经济低碳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作者:张祝平,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科技文化教研部教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