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静:新时代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8-04 09:51

  摘要:基层党政干部是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新时代基层党政干部的心理健康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并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类型化的提炼、梳理,从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基层党政干部压力现状和产生原因、健康心态的培育思想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深刻认识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从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完善组织机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注重人文关怀、注重情绪调节、注重行为管理等方面对基层党政干部健康心态的培育路径进行了深刻探讨。

  关键词:基层党政策干部 心理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严峻且复杂,自身职能、权力、行为受到的监督和约束日益规范且更加严格,使很多基层党政干部面临空前的压力与挑战。

  基层党政干部是最接近群众的公权力行使者,深刻影响着中国基层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现阶段基层党政干部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较为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在情绪、态度、期望值上呈现出易焦虑、浮躁、情绪波动较大等特点,基层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心理失衡”和“心理疲劳”较为常见。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指的就是基层党政干部工作非常繁忙,他们承担着上三级领导部门的各项具体工作,繁重的工作使很多基层党政干部压力倍增,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其中抑郁、焦躁、失眠等心理问题较为普遍。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工作的效率和生活幸福感,同时也对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工作中,基层党政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人文关怀和具体举措。因此,研究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原因,并对他们的心理压力进行有效调适,对提升基层党政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其思想建设、心理建设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何谓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概念由来已久,并随时代的变迁、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长期以来,国内外的很多心理学家都对心理健康进行了定义。虽然众说纷纭,但综合起来,各家的观点能得出“心理健康”必须具备的三个方面:身体健康、无心理疾病和积极的心理素质。在领导干部群体的心理健康标准方面,《国家公务员心理调适能力》中提出了比较权威的八条标准:①心理特征符合年龄特征;②良好的人际关系;③情绪积极稳定,能恰当地调控自己的情绪;④意志品质健全;⑤积极的自我观念;⑥对现实有正确的知觉能力;⑦人格和个性结构完整;⑧环境适应良好。

  一、研究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意义

  为应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国需要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基层党政干部队伍,其中素质涵盖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身体健康、行为健康的基础,是应对竞争、做好工作、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是基层党政干部素质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培育基层党政干部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其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提升基层工作实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工作绩效、高质量完成基层工作

  心理健康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心理素质会直接影响工作绩效水平。一直以来,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很多基层党政干部更是身兼数职,工作压力非常大。能否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既取决于其职级权力、能力水平,还取决于其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基层党政干部正确决策、保证工作正常高效运转的前提。近年来,有不少学者针对领导干部的幸福感与工作绩效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平时工作顺利会影响主观感觉上的幸福感,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和谐、领导的肯定与鼓励会带来积极乐观的情绪,对工作本身的满意评价会带来工作成绩的有效改善。(谢爱武. 领导干部的幸福感与工作绩效[J]. 广东社会科学,2010( 4) : 49 - 55.)但如果存在心理问题,工作效率会明显下降,工作缺乏动力,热情减退,并产生工作“倦怠感”。这种消极心境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工作标准低,得过且过,效率低下。因此,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健康问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和需要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重要现实问题。

  (二)有利于营造健康的社会心态环境

  新时代基层党政干部的心理健康不仅是个体健康的基础,也是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党政干部队伍的重要前提。基层党政干部身处基层一线,发挥着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各项方针政策、共谋百姓福祉的关键作用。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对社会心态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方面,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以及由心理健康问题衍生的情绪特征、价值判断、社会关系等因素将影响基层政治生态环境的质量,关系到个人、社会、国家和谐发展的全面实现;另一方面,他们健康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健康心态的形成,对全民心态具有辐射和引领作用,同时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奠定重要心态基础,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营造良好的社会心态环境。

  (三)有利于维护安定团结、清正廉洁的政治局面

  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失衡、消极心态可能成为破坏政治生态环境和社会变革的根源。少数基层党政干部因政治信仰不坚定、思想觉悟不高,加之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为追逐名利、金钱和地位不惜违反党纪国法,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从十八大以来审查的腐败案例的共性来看,引发贪污腐败行为的本质原因是不健康的政治心理和错误的价值观。因此,引导基层党政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自我调适能力、构建党政干部廉政心理体系、培育健康政治心态,有利于根治腐败形成的内在动因,筑牢预防腐败的心理堤坝,打造安定团结、清正廉洁的政治生态。

  二、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一)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健康方面积极因素

  美国管理学家路桑斯有一个观点:“自信或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方面定义为心理资本。”(焦晓波,关璞,董刚.心理资本理论及应用研究动态[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06))即“个体积极的心理发展状态是一股储藏在心灵深处永不衰竭的力量,能协助个体把奋斗的过程理解为可控的,这是一种内归因的认知方式,有助于形成乐观的解释风格。”(吴蓓,陆树程.从严治党新常态下领导干部负面心态矫治[J].党政论坛,2016(08):15)从整体调研情况来看,基层党政干部的心理较为健康,呈现出积极乐观、奋斗进取、善于沟通、豁达明理的状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大家普遍感到工作与生活的压力,但80%以上的党政干部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乐于学习新生事物,能够完成工作的各项任务,并兼顾家庭。因此,大多数基层党政干部有明确的目标,同时对未来充满信心。

  2.敬业奉献,坚韧耐挫。超过60%的基层党政干部表示加班是一种常态,周末、节假日加班也很正常,超过一半的人可以接受加班,甚至有人自觉加班完成工作。当面对问题和困难时,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冷静地寻求解决的方法。可见,基层党政干部心理韧性普遍较高。

  3.为人处世,从容智慧。基层党政干部大多数情商较高,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领导和同事相处融洽。

  4.善良宽容,责任担当。从调研结果来看,超过80%的党政干部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正确看待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会对给自己提意见的人耿耿于怀。由此可见,新郑市基层党政干部自我认同感强,对当前的社会地位较为满意,有着善良与宽容的优秀品质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尊严感、价值感。

  由此看来,基层党政干部总体呈现积极乐观、自尊自信、素质较高、责任担当的好的状态。

  (二)新郑市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深入广泛调研,基层党政干部的压力来源排名前三的是:工作任务压力、家庭生活压力、职位升迁压力。

  1.工作任务繁重

  工作压力大产生焦虑心态。在调研中发现,影响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职场,多数基层党政干部工作任务重且繁杂,疲于应付,超负荷运转是基层干部工作的常态,防疫、维稳、创文、创卫、驻村、综治、组织、宣传、党建、廉政、迎检等都是基层面临的工作,几乎每名基层干部都身兼数职,尤其是中青年干部深感责任大、负担重、约束多,极易产生心理疲劳、心理失衡或过度压抑等心理问题。由于抗压能力不同,个体对压力的反应差异也较大,但压力较大时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易怒、烦躁、抑郁、幸福感减弱等亚健康状态,甚至产生生理性病变,工作、生活质量降低。

  2.家庭生活压力

  工作与家庭不能兼顾形成心理压力。家庭生活压力是仅次于工作压力,排在压力榜第二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工作上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减少了照顾老人和陪伴爱人、孩子的时间,容易导致夫妻情感、子女教育、养老等压力的叠加。尤其是女性中青年干部,家庭生活压力最大。在访谈中,一位来自乡镇的中年女干部说,她在乡镇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态,节假日经常不休息,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也很少能参加孩子的家长会,缺失了对孩子的很多陪伴,内心感到非常愧疚。为此,家人有过怨言,但她对此无能为力,深感生活压力之大。

  (2)收入较低是生活压力的又一重要因素。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经济压力叠加加剧了焦躁的心态。近年来,尽管基层党政干部工资待遇相应有所提高,但是随着物价的上涨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生活成本也随之增加。

  (3)基层青年干部的婚姻压力。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体制内的年轻人比较好找对象,但近年来,基层青年干部普遍存在婚恋难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远。有些年轻人毕业后,因工作与大学谈的对象分居两地,又不能轻易放弃考取的体制内工作,因此就在“异地恋”里坚持,面临工作和家庭里的艰难抉择。二是忙。这是基层年轻干部不可逃避的现实。很多基层年轻干部承担着单位里各种行政工作和琐碎纷杂的事务,免不了加班加点,根本没有时间找对象。三是穷。这是基层年轻干部面临的最为现实的问题。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来讲,微薄的工资无法买车买房,无力支撑起婚姻的殿堂。面对家人的不断催婚,年轻干部有苦难言,心理压力很大。

  3.职位升迁压力

  与承担的繁重工作任务相比,基层干部的晋升之路或者说职级待遇,长期以来严重缺少上升空间和上升预期。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基层干部的压力来自对工作的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有相当比例的基层干部表示“职务晋升非常困难”,不少基层干部在副科级职位上连续工作十多年,依然没有晋升的机会。更多的年轻干部渴望一个有上升空间的平台,能够学以致用,发挥才干,实现自我价值。此外,由于基层平台起点低,也较难留住人才,即使招考过来的大学生、选调生,也很难安心扎根于此,或调走,或考出去,或辞职。由此看来,缺乏良好的竞争机制、职务上升的空间有限已成为影响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压力来源分析

  基层党政干部消极心态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信仰缺失,得过且过。价值观制约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是影响个体心态的核心。部分基层党政干部对自身的职责和权力缺乏敬畏之心,未能树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意识,缺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政情怀,难以从为民服务的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不良心态使之事业心、进取心严重丧失,对工作任务敷衍了事,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体制机制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追责机制,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导致部分基层党政干部出现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的厌倦心理,甚至会严重影响其他同事的工作状态,尤其在工作中出现较复杂情况时更是无力应对,倍感挫折和无助,由此产生的生理疲劳、情绪衰竭影响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健康。

  2.本领恐慌,自卑气馁。引起基层党政干部心理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本领恐慌”是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媒体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无纸化办公、各种办公软件等都开始应用于工作中,加之,新常态下政治生态的结构调整、国家治理现代化任务的加剧带来的挑战与现行制度变革,都对基层干部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不少基层党政干部认为自己在工作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忧虑状态,对于工作上的新要求难以适应,新技术难以掌握,又缺乏学习新事物的动力和能力,竞争力下降,庸庸碌碌,患得患失,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如影随形,导致部分基层干部经常自我否定,进而导致情绪低落、悲伤软弱等负面心理状态。

  3.升迁无望,心态失衡。升迁无望是影响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访谈中了解到,当后备干部或年纪轻、认为自己有上升空间的,工作上勇挑重担、干劲十足,任劳任怨且敢于创新,精神状况良好;与之相反,如果认为自己升迁无望,没有得到组织重用和及时提拔,则普遍存在焦躁不安的情绪,尤其是身边同龄人职位晋升后,心理会更加失衡。而年纪较大、临近退休的干部则普遍存在工作轻松、安于现状、工作消极倦怠的现象。因此,每次换届都是部分基层干部心理压力的高发期,落选后情绪波动较大,工作积极性受到不同程度挫伤,甚至出现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

  4.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复杂人际关系产生困惑心态。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际关系居于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在职场中,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若与领导和同事“关系紧张”则会导致工作中矛盾频发,并为此焦虑烦躁、情绪压抑,而长期压抑使得看问题更容易偏激,人际关系更加淡漠,极易引发个体心理上的紧张无助和焦虑。

  5.无暇照顾家庭,生活和工作不平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人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部分基层党政干部(以中青年干部居多)是各单位的中坚力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中,减少了陪伴父母、爱人和孩子的时间,打破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平衡,容易出现夫妻情感、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等问题,由此引发家庭危机,产生心理压力。

  6.个格特质,差异较大。具有不同人格特质的党政干部面对同样的工作压力和复杂事件时感受的压力程度也不相同。工作中压力较大的人有主要有以下三种人格特质:一是讨好型人格。这类人不注重自身的感受和利益,比较关注他人,不懂拒绝,有求必应,是单位的老好人,经常是别人求助的对象, 但工作较多时常常力不从心,只能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事多且杂给自己造成了各种压力。二是完美人格。这类人在工作中处处追求完美,不仅对自己的要求颇高,对他人的要求也非常高,对工作总不能满意,凡事喜欢亲力亲为。这种类型的领导具有较强的控制欲,凡事高标准、严要求,常年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身心疲惫。三是独断专行人格。这类人较有才华,但自我意识较强,喜欢独断专行,不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遇事很难获得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遇到棘手复杂的问题会紧张无助。由此可见,不健康的人格特质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容易导致很多心理疾病的产生。

  三、加强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健康的调适对策

  人的心态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心态具有乐观、上进、希望、豁达、修养、诚信、幽默、宽容等正能量特征;而消极的心态正好相反,常常表现出悲观、紧张、焦躁、抑郁、倦怠、易怒、冷漠、僵化、自我、工作动力不足、做事效率低下等特点。介于二者之间的中性心态,可在自我认知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向积极或消极的方面不断转变。鉴于此,就要重视加强基层党政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人文关怀、关注党政干部心理变化,切实提升基层党政干部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构建正确的认知模式。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培育自尊自信的健康心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中共中央宣传部 .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年版)[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106.)自尊自信是健康心态的基础,应结合基层党政干部实际,加强思想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一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教育,让基层党政干部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二是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培养基层干部爱党、爱国、爱民的深厚情感,牢记初心使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权力观。三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基层党政干部是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直接践行者,也是担当使命的时代先锋,应勇担责任、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二)加强干部文化建设,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

  培育基层党政干部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引领心态的良性发展要做到两个坚持:一是坚持学习。要注重学习,潜移默化地影响广大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实现文化自觉,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善于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业务能力,以先进的文化提升素养,远离低俗,有效抵御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价值观;要善于学习,注重文化素养的熏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和浸润来培育健康理性的从政心态。二是坚持修身。修身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通过修身,实现道德自觉。干部好的德行和情怀会带动社会好风尚,基层党政干部在处理事情时,要德行端正、理性客观,有面对问题的勇气与解决问题的智慧,以德行文化涵养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做到“自省”“自觉”“自治”。

  (三)健全干部考核机制,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健全的制度是基层党政干部良性竞争、提升基层活力、培养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制度保障。因此,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是调动基层党政干部工作积极性以及缓解压力的有效措施。一是政策向基层进一步倾斜,为基层党政干部增资减负。为了保证基层治理的高效持续,可对基层工作适当减负,尤其是杜绝形式主义,防止基层工作疲于应付,让广大基层党政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实践、为民服务。此外,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应适当提高基层党政干部的薪资待遇,以更好地使其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减轻工作和生活双重压力。二是健全基层干部选拔考核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应扎实推进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改革方针,选拔任用过程公开透明,真正让德才兼备、踏实肯干、做出实绩的干部优先晋级,以此带动其他干部积极工作。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有利于提升基层党政干部的获得感,消解干部的不满和怨气,树立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四)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培育涵养良好的健康心态

  政治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基层党政干部的心态变化,良性的、包容的政治生态是基层党政干部干事创业、提振精神的动力土壤。工作中要精准运用容错纠错机制,形成为干事者保驾护航的社会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使广大干部敢于担当、勇于创新。

  (五)完善干预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各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健康问题,成立社会心理干预专业机构,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活动,为基层党政干部干事创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必修课程,通过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应用改变基层党政干部的社会认识,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有效化解生活和工作压力。二是注重心理疏导。领导干部要多关心基层党政干部生活和工作状况,定期谈心谈话,通过情绪梳理探究其真实需求,维护广大基层党政干部的身心健康。同时,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定期请心理专家坐诊,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消解不良情绪和压力状态,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三是提升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基层党政干部经常性遇到紧急任务或突发性任务,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作为前提,要学会及时快速地调整自己的认识水平,提升抗压的能力。基层党政干部平时应多注重锻炼身体,培养坚毅的性格,遇到事情不恐慌、不畏难、不迷茫,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实现心理和谐,为干事创业添动力。

  总之,基层党政干部队伍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用科学的理念和全新的方法,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帮助基层党政干部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素质,提升人生境界,面对压力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增添动力。

  (作者:董静 单位:中共新郑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霍团英.基层党政干部心理压力调查及其调适对策[J].中州学刊 ,2010,(2):145-147.

  [2]王俊秀.当前值得注意的六大社会心态问题和倾向[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05):13.

  [3]于国华.社会治理视阈下公民健康社会心态培育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06):18.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