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勇:焦煤文化的内涵、时代价值及发展路径选择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8-10 09:2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焦煤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焦作煤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两千五六百年的历史,一部焦作煤文化史就是一部焦作工业文明史。焦作丰富的煤文化曾经激励几代焦作人努力奋斗,特别是近一百多年来,焦作迅速实现从“黑色印象”“红色精神”到“绿色主题”的发展转型,这既是焦作工业文明、城市文明不断探索发展的历程,也是焦煤文化不断发展与传承的历程,更是焦煤精神不断激励焦作人继续前行的历程。

  一、焦煤文化的内涵

  焦作煤炭资源构成了焦作城市发展的主导,煤文化成为近代焦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焦作煤文化既是煤炭开发、利用的自然历史文化,又是在煤炭开发利用中进行各种斗争的社会文化,是焦作特色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焦作煤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是近现代焦作广大劳动群众,尤其是产业工人和革命志士在生产、生活和革命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勇于抗争、开拓创新、自强自立精神等各种精神的集中体现。

  (一)焦煤文化中蕴含着“特别能战斗”的顽强抗争精神

  焦作煤矿工人运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20年代,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焦作煤矿工人自觉在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尊严,进行了旷日持久、英勇不屈的斗争。1925年7月9日,为声援“五卅”运动,共产党员罗思危等带领焦作煤矿工人发动了闻名中外的反帝大罢工,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在焦作的统治。毛泽东同志曾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称赞焦作等地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

  1933年,王封、李封矿的煤矿工人组织开展了“五一二”罢工,反抗英商福公司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取得了胜利。抗日战争时期,焦作煤矿工人组建了“焦作煤矿工人纠察队”与敌人展开斗争,表现出伟大的敢于斗争精神。

  在抗战初期,为了保证战时大后方上千家企业的能源供给,当时的中福公司总经理孙越崎,率领焦作煤矿工人,跋涉千余里,抢运了4 000多吨设备器材,完成了煤矿设备大转移,转移了千余名技术骨干,在四川合资改造创立了天府、嘉阳、石燕、威远4座煤矿。焦作煤矿将技术人员和设备迁至重庆大后方,利用现代化采煤技术和设备改变了四川地区煤炭生产的落后面貌,为全民族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除组织两次煤矿大转移外,焦作煤矿还配合主力部队开展武装斗争,用生命与鲜血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可以说,焦作煤矿发展史就是一部焦作矿工的战斗史、抗争史,正是焦作煤矿工人的坚强不屈孕育了焦作城市的红色基因,孕育了饱含红色基因的焦煤文化。

  (二)焦煤文化中蕴含着自立自强的开拓创新精神

  解放前,为了掠夺更多的煤炭资源,当时,英商福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英帝国主义对焦作煤炭资源的疯狂掠夺,激发了焦作民族工业求存图强的决心,一些士绅和商人纷纷成立公司,投资煤矿业,一改之前用土法采煤的方式和手段。

  1914年,为抵制英商福公司的煤炭垄断局面,由当地民族人士集资组建中原煤矿公司,聘请技术人员,增添机器设备,蒸汽机、电力、水泵等世界先进技术和采煤工艺,汽轮机、发电机、锅炉、绞车等先进机械设备被引入矿山,焦作成为能进行机械生产的新式煤矿。在改进生产管理的同时,又积极改革营销管理。为适应用户需要,焦作煤矿专派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用户烧煤炉的改进,到主要销煤地点作实地试验,改善筛选设备,增加煤的品种和分类煤价,使焦作煤矿在煤价、运输、产销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较大改善。

  与此同时,还通过扩充资本、添置设备等手段扩大开采面积、开发新矿井,从而扩大企业规模;通过建立发电厂、铁路、学校等附属企业,来支持煤矿的生产和人才需求。总之,在煤炭的生产、运输、销售及后勤保障过程中,焦作人民表现出自立自强的开拓创新精神。

  (三)焦煤文化中蕴含着好学力行的积极进取精神

  焦作煤炭工业的繁荣发展带动了当时文化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从1909年到1938年,中原公司和福公司兴办了培养采煤、冶金、铁路等人才的高等学府——焦作路矿学堂,设置了高级中学、矿区小学共计30余所,规模较大的有6所,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焦作矿区教育系统,成为当时河南煤矿自办中小学最多的矿区。

  值得提出的是,焦作路矿学堂既是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也是河南省建立最早的一所高等学府。当时设两科四系,即采矿科的采矿系、冶金系,土木工程科的路工桥梁系、水利系。1923—1926年,张仲鲁任校长期间参考美国大学的矿业课程改革了课程设置,把采矿、冶金、地质、土木、机电等课程全部安排为教学内容;聘请留美矿业教授,提倡体育锻炼。1933—1937年,张清涟任校长期间,建立了工程馆、实验室,购置图书,聘请名师到校任教、讲学,开展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这些都为我国教育事业、煤炭工业的发展和焦作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充分认识焦煤文化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中国革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史中所形成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焦煤文化既蕴含有红色文化又有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新时代新征程,焦作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发展阶段,努力把握新发展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传承和发扬焦煤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展现出新的时代价值。

  (一)焦煤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信仰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焦作煤矿工人当年能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奴役下顿悟,投身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事业中,释放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创造出独特的焦作煤矿文化,这与党不断对煤矿工人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思想教育是分不开的。新时代焦作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政治本色,坚定理想信念。而理想信念的坚定,一方面,必须靠理论武装,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武装头脑;另一方面,还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鼓起迈向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因此,通过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学习焦作地方史,不断传承焦煤文化,发扬“特别能战斗精神”,就能为我们的广大党员干部,在学史明理基础上进而实现学史增信,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信念,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焦煤文化是弘扬劳模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的精神源泉

  焦煤文化是怀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焦煤“特别能战斗精神”的源泉。焦煤“特别能战斗精神”深深地根植于几百年的焦煤文化之中,焦煤文化是焦煤“特别能战斗精神”的根,焦煤“特别能战斗精神”是焦煤文化的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的高度尊崇、对劳动群众的尊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必将激励全体劳动者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谱写新的劳动华章。

  焦煤文化孕育于焦作煤矿发展史,尤其是近现代革命斗争史,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时期,光大于新时代。“十四五”时期,焦作和全国一样,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就要求焦作的广大劳动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忘我的劳动热情、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更加追求精益求精。

  焦煤文化是焦作煤矿工人在与帝、官、封作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是在与落后的社会生活条件作斗争中形成的奋斗文化,这种文化孕育出焦煤“特别能战斗精神”,用这一精神来教育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促使他们在关键时刻、困难时刻都能想到自己是用焦煤文化武装起来的时代新人,勇往直前,“特别能战斗”。把“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奉为世代相传的精神风尚,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通一行,立足平凡的工作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同时让学习劳模、崇尚劳动、争做工匠的行为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让劳动光荣、劳动伟大、工匠骄傲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

  (三)焦煤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源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步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焦作全市广大干部职工,传承和发扬焦煤文化孕育的“特别能战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成就。近些年来,焦作市持续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发扬攻坚精神,磨砺强大勇气,锻造过硬本领,通过开展南水北调绿化带征迁、污染防治、精准扶贫、北山生态修复、大沙河综合治理、疫情防控、“四城联创”等中心工作,加快探索具有焦作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在焦煤文化的武装下,焦作人民大力弘扬“特别能战斗精神”,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市城乡共同迈进小康社会;如期完成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等显著成就。焦作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宜居、宜业、宜游、康养的美丽城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舒适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三、传承发展焦煤文化存在的困境和路径选择

  焦作煤矿曾经为焦作经济社会带来发展,为焦作文化发展带来繁荣。但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焦煤文化也面临着传承和弘扬困境。

  (一)传承发展焦煤文化存在的困境

  1.煤炭经济效益不佳导致焦煤文化发展缺少强大的经济后盾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任何一个煤矿的储量都是有限的,焦作煤矿也是如此。焦作煤矿的百年开采,为焦作带来了荣耀,也遗留下了沉重的包袱:一是煤炭产量整体下降。由于部分矿井衰老,已先后有多个矿井由于可采资源枯竭被关闭,比如李封矿、王封矿、朱村矿等矿井都相继关闭,而新投产的煤矿出煤量有限,从总体来看,焦作煤炭产量在下降。二是企业富余人员较多,离退休人员多。焦作煤矿现有离退休人员达3万多人,历史包袱重。三是企业面临着生存压力。焦作煤矿整体产业规模较小,科技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薄弱,重重困难造成焦煤经济落后,企业面临着生存压力。在经济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焦煤文化发展缺乏经济支撑。

  2.焦煤文化传承发展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

  煤矿产业曾在焦作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了早期焦作的城市风貌与架构。煤炭资源的开采将大量产业工人聚集在一起,焦作修建了居住区、医院、铁路等配套生活设施,焦作依托煤矿的发展逐渐壮大起来,一度成为中部地区繁荣的工业城市,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焦煤文化,给焦作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怎样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尤其是焦煤文化中蕴含的“特别能战斗精神”、创新精神、好学力行精神等,都是值得我传承弘扬的宝贵精神财富。而现在,我们对焦煤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远远不够,对焦煤文化传承与弘扬等方面思考得不多,缺乏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

  3.对焦煤文化的传承发展不够

  焦煤文化是焦作煤矿长期发展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焦煤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斗争精神、创新精神、好学力行精神等,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很多精神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去传承、去弘扬。然而,当前,专门介绍焦煤精神的文章和艺术作品很少,在很多期刊或大型公开文艺场所,很少有关于焦煤精神的宣介,即便是在焦作也有很多人不甚了解,甚至有一部分人对焦煤文化不以为意。

  (二)传承发展焦煤文化的路径选择

  1.要用战略眼光对焦煤文化进行总体规划、系统开发

  城市文化资源开发成功的基础在于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焦煤文化资源开发应秉持新发展理念,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以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为依托,统筹兼顾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一是应做好顶层设计。要从焦作未来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去考虑焦煤文化的发展,要把焦煤文化资源的开发放到焦作市转型发展中去整体考虑,纳入焦作市中长期发展规划,充分体现煤炭文化资源在焦作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是要找准着力点。要以焦煤文化的内涵为着力点,深入挖掘煤炭文化的价值,从而打造独具特色的焦作文化品牌。

  三是要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要多方调研、充分论证,制定详实、周密的实施方案和推进措施,有目标、分阶段、有步骤地向前推进焦煤文化战略,着力把焦作这一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打造成全国煤炭文化开发传承交流中心。

  2.要不断加强对焦煤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开发

  创新是文化资源开发的灵魂和生命,是促进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不竭动力。文化资源开发重在内容上有创意,形式上有载体。依托相应的载体,通过其价值体现,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最佳途径。

  一是注重对煤炭历史文化遗产、煤炭工业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焦作煤炭工业遗产包括大石井台、井架、电厂、修理厂、锅炉房、办公用房、钱庄和焦作路矿学堂等,这些煤炭生产、电力供应、机械维修等工业遗产,是国内少见且完整的。应当以此为重点,找准定位,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形式,既要保护历史文脉,突出焦作特色,唤醒城市记忆,又要加大开发力度,弘扬焦煤文化。

  二是加强焦煤文化博物馆建设。利用焦作煤矿废弃的矿井和工业遗产,扩大建设焦煤文化博物馆,将英商福公司遗留下来的老设备、老厂房、老物件进行整合,广泛收集历史遗存或仿制各个时代的藏品,同时借助档案史料追述各个时期的焦煤文化,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复原、再现当时的情景,建设集“声像、动感、实物”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博物馆,充分展现焦作煤炭发展的历史脉络,把焦煤文化博物馆打造成中原地区首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以煤炭工业为主题、兼顾工业遗产保护与创新开发的文化地标。

  三是深入开展文化创意,开创以煤炭为主题的文旅融合之路。为吸引游客,在创意内容设计上,可以利用游客的探险心理,开创以煤炭为主题的体验式工业旅游,打造煤炭文化体验区。在体验式工业旅游中,游客可以通过游览小火车进入矿井,矿井采用5D高科技手段,融科幻、VR体验功能于一体,并采用图像、激光、声效等电子技术,模拟矿井的工作环境,生动展示井下采煤的全过程,让游客亲身感受和体验到矿井内的真实场景。

  3.推动焦煤文化与其他资源的整合开发

  焦作市域内不仅仅有煤矿文化资源,还有其他很多人文及自然资源,我们在推动焦煤文化开发时,要有焦作市整体发展“一盘棋”思想,避免单打独斗,不断推动焦作市煤炭文化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的联合开发利用。要对焦作市域内包括县(区)的自然风光、文物景点和历史遗迹等进行综合规划、整合开发,建设以煤炭文化及其他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全域旅游,形成规模和体系,打造具有焦作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

  4.必须不断推进焦煤文化产业化发展

  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是传承弘扬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文化的产业化是把文化打造成一种产业,从而为社会带来经济效益,并推动社会经济向前发展,这一过程实质就是开发文化资源、挖掘文化资源价值的过程。具体到焦煤文化资源来说,就是利用长期积累的煤矿文化价值,发挥人文精神不易磨灭的优势,开拓一条具有焦作区域特色又体现行业特色的焦煤文化发展之路,这不仅是焦作市实现城市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焦作市一个潜在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更是传承发扬焦煤文化的重要手段。

  (作者:冯大勇 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