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河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人才培训的建议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8-11 09:4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要扎实巩固脱贫攻坚的既有成果,就要抓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十九大以来,河南省通过完善制度设计、提供资金支持、开展省博士服务团等专家人才选派工作、实施脱贫攻坚“十千百”工程等方式,在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仍存在短板问题,如乡村人才培训基础薄弱、乡村人才培训课程与培训需求匹配度不足、培训师资匮乏、乡村人才数字化运营能力培训力度不够等,已然成为制约我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桎梏,乡村人才培训增量提质势在必行。

  一、乡村人才培训现状

  近年来,我省重点帮扶地区乡村人才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果,相关政策的出台与体制机制改革为乡村人才培训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河南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河南省乡村振兴人才五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的出台为重点帮扶地区乡村培训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我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实施了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农业农村人才政策。截至2022年8月,我省共有53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其中周口、驻马店、信阳、南阳、商丘、三门峡6个地市就有30多个,占全省70%。这6个市总人口5000多万人,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000多万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000多万人,占35%,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06年。尽管上述数据仍然低于全省平均值,但较之以前已有显著提升,重点帮扶地区乡村人才培训师资队伍日渐形成。我省坚持“工作表现突出的优先、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先、有涉农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优先”原则,由省科技特派员担任脱贫攻坚“十百千”工程领导小组成员,组织省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全省各重点帮扶县进行对接,共派出十六批博士团奔赴农村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对于乡村技能型人才、专业型技术人才以及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乡村人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人才极度匮乏,培训基础薄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已成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据河南省统计局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全省农民工总量为2000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800万人,本地农民工1200万人。农民工人数相当于农村常住人口46.1%,高中及以上学历和具备一技之长的农民几乎都在乡镇以外就业或务工,乡村人才匮乏问题极为严重。此外,现有的乡村人才中,各类人才整体呈现学历低、专业技术职务低、年龄大、技能匮乏的状况。据统计,全省农村各类人才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有5.7%,而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却占62.5%,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65.3%,技能带动型人才仅占总数的9.9%。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的数据更不乐观。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下,要通过乡村人才培训使我省重点帮扶地区绝大部分仅在乡镇完成终身学历教育、未受过职业教育的农民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十分艰巨。

  (二)乡村人才培训课程体系不完善,与产业发展需求匹配度不足。目前,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才培训需求十分强烈,但基层培训资源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当前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且难以适应乡村人才的培训需要。课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应严格按照县域经济及产业需求,凸显科学性、全面性与可行性。目前省、市(州)、县三级培训课程资源虽基本能适应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这三大类人才的培训需要,但与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人才的培训需要匹配度不足。

  (三)本土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外聘师资难度大。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不仅本土师资匮乏,还受经费短缺、机制僵化等条件限制,出现外聘师资困难等叠加问题。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由于没有可以依托的本地高等教育机构,县内可供选择的师资受学历、职称、经验及专业素质等的制约,在未得到专业化的训练前,几乎无法胜任农业技术、产业发展、农产品开发包装及销售、财务管理、乡村治理、生态环保及规划等课程的培训;此外,因交通不便、经费短缺、机制僵化等原因外聘名师难度大,加之课程薪酬标准不一,培训师资吸引难度较大。

  (四)乡村人才数字化运营能力培训力度不够,农村本土电商人才培育难。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措施,而电商本土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突出了“培育农村电商人才”的重要性。职业院校是培育农村电商人才的摇篮,在电商人才的培育上,需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走本土化的发展战略。我省重点帮扶县由于经济、地理、电商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的限制,本土电商人才培育存在较大困境,在乡村人才培训中,数字化运用能力的培训力度需要着力加强。

  三、乡村人才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一)拓展引才渠道,完善驻村队员选派机制

  一是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人才库,吸引有识之士返乡创业;大力吸纳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回乡支持乡村振兴;三是改派乡村振兴特派员并进一步完善机制。随着工作重点的改变,将驻村工作队员改成乡村振兴特派员,特派员的“特”字更具荣誉感。一是注重源头把控,主要选派学科、专业背景对口的技术人员。二是加大激励力度,设立乡村振兴特派员项目研究经费。三是加强考核,将挂联村乡村振兴成效与派出单位的相关考核结合起来。四是建立健全特派员监督问责机制,加强项目经费监管和审计。

  (二)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培训课程体系

  坚持需求为导向、农民为中心,遵循乡村人才培训规律,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和模式,多形式开展人才培训,确保培训提质增效。一是实行线下、线上相融合,四大课堂(固定课堂、田间课堂、移动课堂、空中课堂)相结合,培训、示范、推广、服务一体化的模式;二是创新线下培训,把教学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大棚圈舍、示范基地、农业园区,教师在课堂上讲、现场示范、生产中指导,加强跟踪指导服务,确保学员在干中学、在学中,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三是创新线上培训,发挥“互联网+培训”优势,利用“云上智农”App 开展直播培训,同时积极利用抖音、微信等平台制作编发课件和小视频,传播科学、加强交流。通过优化完善培训内容,满足农民学习需求、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实用人才,打造出人才培训的特色品牌。

  (三)建立乡村人才师资培训基地

  首先,着力培养一批本土乡村人才培训教师。建议成立省市级乡村人才师资培训基地,致力于编制、定期修订乡村人才培训方案,并为市、县、乡培养“乡村人才培训师资”。其次,完善外聘教师激励制度。完善各级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破解专家学者因送教距离越远课酬标准越低的问题。一是优先聘用本地业务能力强的年轻教师。二是用好现有市县党校、职业院校的软硬件资源,将部分通识类课程通过线上同步或视频重播的方式,向下延伸,拓宽优质课程覆盖面。再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是要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和课程建设;二是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硬件建设,重点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四是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机制,打破“大锅饭”分配制度,大力鼓励教师结合专业和现实需要开展科学研究,产教结合。最后,城乡学校互派教师。为了不断地给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建议借鉴和创新选派驻村工作队员的经验和模式,定期选派城市优秀教师到乡村支教,同时从乡村学校派出相同数量且有潜力的教师安排到派出学校顶岗、学习,采用“一推一拉”的双向互派模式快速缩小城乡师资差距,整体提高农民的能力素质。

  (四)着力加强农村电商本土人才培训力度

  一是加强我省重点帮扶地区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农村网民增加数额较城镇网民有所提高,但农村和城镇差距仍然很大。提高重点帮扶地区网络速度,满足农民发展电子商务的现实需求,完善农村物流体系,保证冷链物流体系的完整性尤为重要。二是重视农村电商复合型人才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除了要掌握传统电子商务需要的专业技能外,还应熟悉农民、农产品、农业等情况。这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指出了方向,即需要有一支懂“三农”问题和建设的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队伍,组织农民、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开展电子商务实操培训,鼓励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师生下乡实践,进行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培训等。

  【作者:陈科 贾宪军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青年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企业管理者心理类型对领导效能的影响”2021CZH020的研究成果;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就业创业指导类)“‘应用性’科研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研究与实践”2021SJGLX1031的研究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