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8-28 16:09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路径。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以来,人的发展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核心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导。

  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新理念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一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将人民群众的需求、利益和幸福作为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考虑要素。这种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进程应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就业创业、文化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并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为目标。整体上看,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存在本质区别:其不仅关注城市数量和规模的扩张,更关注城市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不仅关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物质层面,更关注城市文明和生态的精神层面;不仅关注城市居民的物质福利,更关注城市居民的精神幸福。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城市中的“人”而不是“物”成为发展和关注的主体,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成为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这种理念的提出为我国城镇化进程带来新的思路、方法和动力,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的历史性转变。

   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新目标和成就

  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在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理念指引下,我国城镇化建设被赋予新的内涵、形成新的目标。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卓越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升人民群众城市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城镇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载体,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是满足城市生活的核心诉求,在中国近20年城镇化高速发展进程中,住房成为困扰城市居民最大的议题。为实现“居住有其屋”的目标,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14.4平方米,到2020年上升到38.6平方米。面对高房价,中央不断推出新的住房政策,以稳定房价并让其回归居住属性。同时政府也不断加大城市绿地、城市书屋等公共设施建设,打造社区生活圈,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中享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

  二是推动人才流动和集聚,驱动创新创业和发展。人才是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在从传统“制造”转向现代“智造”的今天,智力成为城市创新和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各级政府通过搭建开放公平的人才引进机制,让高层次人才实现城市内部、城市之间有序流动,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广东省“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中的“最优服务”引智政策,成都高新区“国际人才港”的建设等,均通过吸引高层次人才,提升了城市的人才密度和产业竞争力。同时,政府通过鼓励广大农民工、青年学生等群体在城市中创新创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动能。

  三是加快农村人口有序进城并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带来的身份歧视、福利歧视和就业歧视,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束缚了城乡协调发展,阻碍了城镇化发展步伐。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聚焦关注城市务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问题,通过营造平等包容的环境,让进城务工人员顺利融入城市生活。如河南、湖南等省份已经全面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也全面推行优秀农民工积分落户政策等。同时,政府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在城镇中的就业创业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城市中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通过完善社会保障补贴等措施,提高农民工在城镇中生活水平,保障其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平等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

  四是促进人与传统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仅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也要重视人与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政府通过尊重和保护传统文化,让城市居民在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同时,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西安将文化旅游和古城墙保护相结合,杭州西湖通过“活态遗产”保护实现“人水和谐共生”,成都通过推动川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居民能够在城市中领略传统文化之美。同时,各级政府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着重关注生态环境,通过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和增加绿化率等措施,推动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北京雁西湖生态示范区通过低碳生态技术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融合;厦门、重庆等国家森林城市通过增加城市绿化的覆盖率,为居民提供清新舒适的生活环境;广州、无锡等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的生态安全和韧性。

   三、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意义

  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推动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关键因素,对于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升人民生活的居住生态环境、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等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为:

  一是有利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优化产业机构、培育新动能、激发创新活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通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可以实现外出务工群体的有序流动和有效就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进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形成更加稳定的内需市场,并推动国内大循环;可以促进人才、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和优化配置,提升社会全要素生产率,进而稳步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可以激发社会中各类主体的创新和创业活力,培育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打造具有一定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和创新中心。

  二是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基本权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通过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可以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分配;可以为农民工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改善其教育、医疗、养老等条件,提高其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可以为农民工提供更多参与城市治理的机会和渠道,增强其城市归属意识。

  三是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可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提升城市生活环境的绿化、净化、美化水平,为城市居民构建生态友好型生活空间;可以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在城市生产和生活中,逐步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打造绿色低碳型城市经济;可以保护农村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推动我国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

  【作者:毛哲山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公共政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 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返乡人员生态创业的效果与促进机制研究”(2021BSH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