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扣 方兰欣:和美乡村建设重在以和生美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3-09-06 09:52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高质量推进河南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需要深刻把握和美乡村内涵,练好内功,以和促美、以和生美。

  强调因“和”而美

  和美乡村核心在“和”、基础在“和”,“和”是内在根本,而“美”是“和”的外化和显现。与美丽乡村相比,和美乡村突出“和”的理念,强调产业兴旺的富足之美、家庭和睦的亲情之美、邻里和谐的互助之美、人际和善的礼让之美、治理和顺的升平之美、民风祥和的淳朴之美、人与自然和合相生的生态之美等内涵性因素。和美乡村以“和”为贵、因“和”而美,不是整齐划一的形式之美,而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和合之美。和美乡村把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纳入乡村发展和治理当中,提醒人们乡村之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之美,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物质与精神、城市与乡村之间内在的中和之美。和美乡村的提出,突显了新时代乡村现代化建设“物役于人而非人役于物”的本质,遵循了“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内在逻辑,在理念上实现了乡村建设由内而外、以神驭形、神形兼备的全面提升。

  因“和”而美,从而成为宜居宜业之地。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确实产生了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使乡村从属于城市”的现象。和美乡村建设不是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指标“裁剪”农业、农村、农民,而是以产业兴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人际和善、治理和顺、乡风祥和、生态平衡等塑造出农民“宜居宜业”的和美福地,使其成为游子魂牵梦萦的乡愁,都市人返璞归真的田园。和美乡村建设站在农业、农村、农民的立场和长远发展角度,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涉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方方面面,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满足农民就地过上现代生活的迫切需要。

  注重以“和”促美

  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紧盯薄弱环节,持续精准发力,以“和”生美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三产融合,催生和美乡村产业兴旺的富足之美。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才能让农村产得出物、挣得了钱、留得住人,才能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要以农为基、三产融合发展,形成复利循环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和产业格局,缓解工农、城乡之间的“新陈代谢断裂”问题。要依托我省农业农村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做优种养业,发展特色“小产业”,延长产业链拓展乡村产业广度,提升价值链增进乡村产业深度,带动农民就地就业,实现和美乡村“大增收”。

  德孝持家,涵育和美乡村家庭和睦的亲情之美。现代化的急遽转型深刻改变了乡村社会的基础结构,家庭关系失衡、失能、失序现象比较突出。建设和美乡村,农民家庭和睦是基础性前提。为此,除了建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以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改善来纾解家庭经济关系外,更为紧迫和可行的是树立良好家教家风,引导农村家庭以德治家、以学兴家、文明立家。通过严正的家教、优良的家风塑造家庭和睦的“小气候”,进而营造和美乡村德孝持家、尊老爱幼的“大环境”。

  睦邻友好,弘扬邻里和谐的互助之美。随着广大农村日渐卷入市场化的浪潮,邻里冷漠、邻里攀比、邻里矛盾纠纷等不和谐因素有所增多。建设和美乡村,需要传承和弘扬以邻为伴的美德,构建和谐互助的邻里关系。要利用好乡村现有的办公场所、村民活动中心等公共空间,设置村民互助的“小阵地”,营造并释放出邻里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的“大能量”。

  守正立身,涵养人际和善的礼让之美。随着社会流动性和竞争性的增强,乡村社会人际关系世俗化和功利化成分增多,人情味变淡。建设和美乡村,要加强农村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践行,让诚信、友善、礼让、厚道的乡土人际交往原则在农村得到涵养和继承。要教育引导农民存和善之念、养浩然之气、行礼让之事,以个体“小角色”演绎和美乡村“大故事”。

  四治融合,打造乡村治理和顺的升平之美。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优先方向,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抓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数治为用,推动“四治融合”,形成治理的良性循环。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小平台”,以此为支点取得乡村治理“大成效”。

  移风易俗,营造民风祥和的淳朴之美。在城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农村宁静祥和、自然淳朴的民风出现了喧嚣和浮躁。和美乡村要守护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与文化根脉,成为乡风、乡韵、乡愁的寓所。要深入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旗帜鲜明反对天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婚丧大操大办、抵制封建迷信,引导农民群众改变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以“小切口”推动乡风文明“大变样”。

  绿色发展,守护人与自然和合相生的生态之美。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农业大省,我们对生态环境的依赖性更强,更需要注重绿色生产生活。要积极探索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以种养小循环带动生态可持续,以众多“小循环”带优和美乡村“大生态”。

  (作者:郑永扣 方兰欣,分别系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社会治理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郑州大学意识形态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