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仓:“十百千万”工程激发信阳乡村振兴新动能|乡村振兴信阳行

来源:顶端新闻
时间:2023-09-07 11:33

  党的二十大,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摆在十分突出的战略地位,彰显党中央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高度重视。信阳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学习与借鉴浙江省“千万工程”的经验与做法,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在信阳调研时提出的“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充分发挥大别山革命老区传统红色文化资源与我国南北过渡地带绿水青山的绿色资源优势,创新开展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从人居环境整治、品质生活建设抓起,发展乡村旅游,搞活农村经济,用美丽乡村点亮美好生活,推动塑造“美好生活看信阳”地域品牌,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正在探索符合信阳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十百千万”工程赋能乡村振兴

  2021年8月,信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十百千万”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十”即全市10个县区的每个县(区)连片全域选择2-3个乡镇建设1个乡村振兴示范区;“百”即示范区外每个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建设1个示范引领村,示范区内全域乡镇不低于本乡镇行政村总数的10%建设示范引领村(至少建设2个,全市从中选择4个村开展未来乡村试点),全市共建100个以上示范引领村;“千”即示范区外每个乡镇以村民组为单位建设5个生态宜居村民组,示范区内乡镇不低于本乡镇村民组总数的30%建设生态宜居村民组,全市一共建设1000个以上生态宜居村民组;“万”即剩余村庄都要建设成人居环境整治达标村庄。目前,全市共建有乡村振兴示范区10个,示范引领村236个,生态宜居村民组2131个。其中,示范区内26个全域乡镇中有68个引领村,1176个生态宜居村民组;示范区全域乡镇之外有168个示范引领村、955个生态宜居村。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目的是树样板、立标杆,为全市探索可持续、可借鉴、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

  协同发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为了推进“十百千万”工程,2022年4月20日信阳市里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牵头领导,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任主任,从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自然资源规划局、金融局、农科院抽调相关同志,组成“十百千万”工程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工程推进。各县(区)也都相应成立了工作专班。2021年8月以来,他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协同发力,大胆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第一,坚持标准化实施,探索建立自己的标准体系。先后制定了《信阳市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工作导则(试行)》,指导各县区编制了示范区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分类描绘了示范区、镇区、示范引领村、生态宜居村民组、整治达标村庄乡村振兴蓝图,确保“十百千万”工程能够按标准推进。

  第二,坚持项目化推进,涌现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场景。各县区积极探索“投融建运”一体化模式,谋划示范区建设项目447个,总投资额451.5亿元。如:浉河区采取“国有公司+专业企业”模式,实施了总投资7.6亿元的环湖路提升改造项目。息县首创示范区建设ABO模式(政府授权+企业融资+运营),采取“以资源换资本、以资本带项目”的方式,一期成功融资7.5亿元,较好地解决了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全市2022年示范区建设计划总投资190.2亿元,年底已完成投资181.9亿元。随着大批项目纷纷落地实施,10个示范区交通环线基本形成,汇聚镇区、产业园、示范引领村、旅游景区和服务驿站等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初具规模。各县(区)不仅过去的美丽乡村示范点都在提升,还打造了很多新的美丽村庄。如固始的竹园小镇、息县的张庄、淮滨的徐营、商城的金寨等,为全域乡村游打下了基础。

  第三,坚持模式化示范,探索乡村振兴有效路径。一是积极破解难题。市委蔡松涛书记在光山县蹲点调研后,提出的要突破“五个难题”(示范区的顶层设计和有效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融建管的方法和边界;乡村建设的方法和标准;公益设施长效管护;如何实现“三变”改革促群众和集体增收),市乡村振兴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认真研讨,为全市提供了破解乡村振兴难点的方法和路径。

  二是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各示范区都明确了1个主导产业和1-2个特色产业,都在积极按产业链式发展模式,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科学地进行延链、补链和强链。息县、潢川、淮滨等同正大、北大荒等公司合作,实施了一批“土地整治+土地托管+多彩种植”项目,在农业规模化发展、链式发展上作出了很好的示范。潢川发展小龙虾产业,将其“吃干榨净”;罗山亿峰茶叶公司生产“抹茶”,变革了茶叶消费方式,由“喝”改“吃”;浉河、平桥、罗山、新县、光山、固始等县区立足信阳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乡村康养、民宿旅游等乡村产业新业态,初步叫响了“大别原乡、旅居信阳”民宿品牌。

  三是推进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各县区按照《县区农村建筑风貌导则》,制定和落实控新治旧措施,引导村民依规依图建房,保护乡村自然肌理,彰显村庄特色风貌,防止千村一面。坚持立足需要,有序建设。按照农村逐步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要求,根据群众意愿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根据村庄发展定位,来确定项目建设的时序和改造标准。

  四是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坚持既治“面子”又治“里子”,要深入开展“六清”、治理“六乱”,保持“四起来”。以集镇区、中心村庄、乡村旅游区、邻水区和示范区交通环线为重点,率先在“十百千万”工程中高标准实施厕所改造、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三项重点整治任务,使农村生态环境面貌明显改变。

  第四,坚持系统化着力,初步积累了一些有效的工作机制。示范区建设实践以来,市里建立了项目台账管理、周例会、月调度、月督查、季观摩、信息通报等制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乡村振兴指挥部的市级领导,经常深入示范区调研,破解工作推进中的难题。专班牵头,市领导坚持每周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会商解决具体问题。每月会由市委大督查办牵头,对示范区进行集中督查,并跟踪整改到位。各县区也探索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实行部门和乡村双向发力、一体推进。有的自我加压,主动走出去取“真经”,使其转化为本地乡村发展新动能。有的定期组织辖区观摩,推动示范区建设提质增效。

  2023年以来,信阳市委、市政府在总结“十百千万”工程实施成效与查找工作中不足的基础上,对相关实施方案进一步进行了修改与完善,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更加积极稳妥,全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利用也展示出美好前景。在全市乡村环境整治面貌明显改观的同时,新县的全域旅游产业、息县的弱筋小麦产业与户外用品产业、淮滨县的纺织服装产业、罗山县的茶产业等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沿着“十百千万”工程持续探索,符合当地需要、确实为乡村普通百姓带来福音的乡村振兴信阳之路一定大有希望!

  (作者:张占仓,河南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