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9-08 13:2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以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已在各领域基本建立了基础性制度框架,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了体制机制创新,有力推动了高质量发展。然而,由于改革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依然存在,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为进一步健全完善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需要进一步厘清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及其表现,剖析其深层次原因,进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纵深推动改革,增强体制机制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一、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及其表现

  (一)资源匹配机制:科技资源、金融资源、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不匹配,制约现代产业体系构建

  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才资源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匹配机制尚不健全,一方面,由于金融、人才与科技创新三者之间发展不协调、传导机制不畅,科技创新得不到充分的金融和人才支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偏弱,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不紧,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不够。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发展得不到有效的要素支撑,缺资金、缺人才、缺科技“三缺”问题突出,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容易导致实体经济陷入成本高企、结构失衡、转型困难等困境,严重制约着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二)发展动力机制:创新引领、开放带动、改革赋能之间协同机制不顺畅,合力效应未充分释放

  改革开放创新之间相互协同产生的强大合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目前,无论在改革、开放、创新单个领域,还是在三者协同方面,均存在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梗阻,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不匹配。例如,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创新资源配置分散、效率低下,成果转化渠道不畅,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无法转化为动能优势。又如,制度型开放体制机制不健全,开放型经济下的产业政策、营商环境、治理效能尚未与国际惯例有效接轨。再如,改革中统筹协调不够、碎片化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改革的整体效应还不够突显。更严峻的是,由于创新引领、开放带动、改革赋能之间协同机制不顺畅,各部门制定的政策相互协同程度有待提升,致使改革、开放、创新协同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效应无法充分释放。

  (三)要素保障机制:要素市场不完善、要素流动体制机制不合理,要素配置效率低支撑能力弱

  当前,我国要素市场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阻碍要素流动、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还不同程度存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面临束缚,要素保障机制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一方面,资本、土地、劳动力、数据等要素市场仍不成熟,要素供给尚不充分,特别是各类要素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三农领域等薄弱环节服务不足,已经成为阻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障碍。另一方面,有利于要素合理流动的公平性市场环境尚未真正形成,行政性垄断时有发生,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所有制歧视长期存在,很多领域对民营企业开而不放,一些关键领域的进入壁垒和市场准入门槛依然存在,妨碍资本、技术、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仍未根除,生产要素跨城乡、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流动机会不充分,流动渠道不畅通,流动空间受限制,导致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低,对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弱。

  (四)协调发展机制:城乡协调、区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机制不完善,制约高质量发展成色底色

  我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例如,在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城乡收入差距大、基础设施配置失衡、生态环境差距大、城乡要素流动机制缺乏等突出问题;又如,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区域战略统筹不足,区域合作机制不活,区域利益补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尚未充分实现,地区分割和利益藩篱仍然存在;再如,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生态资源保护体制机制不完善,环境资源产权不明晰、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总量管理以及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等方面存在制度缺陷和体制机制障碍。目前,由于统筹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制约着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与底色。

  二、导致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层面:对其基础保障作用认识不足,导致重大关系不清,社会共识不强

  目前,在不同地区和领域仍存在着对体制机制创新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保障性作用认识不清、共识不强的现象,导致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混淆政府与市场、当前与长远、问题与目标等重大关系,例如,对政府和市场的界限认识不清,导致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在市场准入、产业竞争等领域仍有越位现象,在市场监管、公共产品等领域存在供给不足的现象,在资源配置手段上,市场化工具少,行政手段使用多。又如,对高质量发展中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关系认识不到位,导致体制机制创新相关政策举措的决策机制不完善,落实机制不配套,传导机制不畅通,存在激励不兼容、缺乏积极性的问题,形成政策落实机制障碍。上述问题的存在,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了若干误区,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畏难情绪,造成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二)顶层设计层面:全局性谋划不够,导致顶层设计与分层衔接不紧,整体效应不佳

  目前,在体制机制创新过程中,全局性谋划不够,顶层设计与分层衔接不紧,导致体制机制创新效果整体效应不显著。例如,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创新、科教、人才之间如何真正做到协同发展,目前仍需进一步明晰路线图和实施细则,整体性的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又如,创新要素布局优化机制与产业发展布局机制之间衔接度不高,导致高端创新人才与发展需求不匹配,创新平台与产业规模不匹配,创新要素集聚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科技金融与创新发展需要不匹配等现象频现。综上所述,要从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手,在实践中加强各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的联动和集成,以体制机制创新的整体效能提升促进高质量发展。

  (三)制度供给层面:改革不全面、不深化问题突出,导致制度创新不够,有效供给不足

  有效制度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我国改革进展不一、协调配套不足、系统集成不够,导致制度创新不足,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支撑高质量发展。例如,在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创新收益分配政策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不紧密,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碎片化”和“孤岛”现象,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不足。同时,由于要素流动方面改革滞后,城乡制度障碍和区域壁垒限制了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在市场机制方面,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地方政绩竞赛造成产业低水平重复竞争,带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因此,需要深化改革,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供给,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四)落地执行层面:整体推进机制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落地效能打折扣

  当前,我国围绕高质量发展关键领域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出台了诸多政策举措,然而在落地执行层面,协同推进机制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政策举措落实不精准等现象时有出现,例如,在科技创新相关政策推进机制上,科技、工信、发改等不同政策落实主体之间缺乏联动协同和信息共享,产生体制机制创新举措落地性障碍;又如,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相关政策执行层面,精准度不够,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未能配套完善的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导致政策落地缺乏配合与监督,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类产品针对性不强,科技创新类等特定领域支持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现有体制机制创新相关政策落地效能打折扣,制约高质量发展。

  三、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四个着力点

  (一)突出观念更新与认识再造相结合,科学处理若干重大关系凝聚体制机制创新强大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思路的大提升,更没有发展的高质量。针对思想认识因素导致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一方面,应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在思想认识上把体制机制创新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位置,树立有解思维和创新思维,为高质量发展打开思想桎梏,以体制机制创新破除高质量发展中不合时宜的制度障碍。另一方面,将更新观念与认识再造有机融合,把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在体制机制创新中,从思想认识上,科学把握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单项制度与系统集成、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等若干重大关系,为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凝聚强大共识,在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过程中形成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激发各方面内生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突出全局谋划与分层衔接相结合,释放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合力

  健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触及的必将是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调整,必须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处理好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方面,聚焦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障碍,做好顶层设计,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谋划,为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提供系统性、全局性的发展蓝图。另一方面,要抓住关键领域、聚焦突破发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做好顶层设计与重点领域之间的分层对接,完善跨部门统筹机制,推进政策协同配套,汇聚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合力。

  (三)突出改革赋能与制度供给相结合,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供给能力与水平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性的体制机制创新,创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制度供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当前,我国深化改革进入了纵深突破的深水区,因循守旧没有出路,修修补补难以赶超,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突出改革赋能与制度供给相结合,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解决影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障碍,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以落实“十四五”时期重大发展战略任务和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为牵引,以实施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为抓手,聚焦聚力抓好标志性、战略性、牵引性重大改革,以点带面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走向纵深,拆壁垒、破坚冰、解痛点、疏堵点,实现各领域各环节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有效贯通、有序联动,打通影响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梗阻、解决好瓶颈性问题,全面提升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供给能力与水平,塑造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

  (四)突出方式创新与激励约束相结合,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举措落地见效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高质量发展领域体制机制创新举措落地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应注重方式创新与激励约束相结合,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创新工作方法,以更好地把创新举措落到实处、干出成效。一方面,要加强推进方式创新,摆脱路径依赖,探索超常规办法,创新突破性举措,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举措落地见效统筹协调机制,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全局事业和系统思维,完善“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明确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举措落地见效的任务清单,加强任务分解,层层传导压力,扎扎实实抓贯彻、抓执行、抓落地。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创新督查督办机制,落实落细改革主体责任,打通制度落地的堵点难点,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作者:李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