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吉: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3年8月31日,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统筹推进黄河保护治理。准确把握黄河保护治理的重要逻辑关系和重大实践问题,打造环境治理先行区、生态建设样板区、节水控水示范区,在守护母亲河、聚焦生态河、打造数字河、依托文明河、建设幸福河上不断彰显新作为。
□赵建吉
我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表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全方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取得了重大进展。新征程上,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成效
顶层设计和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一是成立由省委书记任组长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二是发布系列配套政策和综合改革措施。建立了以《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为统领,以《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河南省黄河滩区国土空间综合治理规划》《河南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等为支撑的规划体系。三是强化了推动实施。河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省高院发布了《关于服务保障〈河南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实施的意见》,充分发挥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黄河安澜保障增强。建成由堤防、险工、河道整治工程和蓄滞洪区组成的高标准防洪工程体系,黄河大堤迈入标准化管理行列。2014年以来对2116平方公里、125万人居住的黄河滩区分步分批实施搬迁还滩,增强了黄河沉积泥沙、滞蓄大洪水的能力,解决了滩区群众防洪安全问题。通过连续22年的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累计排沙27.05亿吨,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降低3.10米,主河槽最小过流能力由2002年汛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现在的5000立方米每秒。
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开展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乡污水等综合治理。2020年以来,先后组织开展4个轮次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整改完成率累计99.87%。2022年,全省PM2.5年均浓度低于国家目标3.7微克/立方米,大气环境优良天数为242天,多于国家目标8天。黄河干流连续三年保持Ⅱ类水,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高水平,因水质改善显著,我省先后获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
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构建了以5大主导产业为重点、5大传统产业为支撑,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现代产业体系,2022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8.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5.9%;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2.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2.9%。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截至2022年年底,汇集了16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0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9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超过50%,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85%,培育了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8个创新型产业集群。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提升至21.6%,建成区面积突破1300平方公里,郑州机场跻身全球机场货运40强,新郑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在全国综合保税区排名第二,郑州入选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20强、全球营商环境友好城市100强。
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大力推进。通过开展河南黄河文化资源普查,识别了7051处不可移动文物、947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488个重大文化标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和立项总数达到17处,14项考古项目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53个考古项目入选国家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均居全国首位。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有序推进,加快打造50处核心展示园、20条集中展示带以及130处特色展示点。《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等系列黄河文化题材的作品持续出圈,不断提升黄河文化传播力影响力。以“文旅+教育”为特色的黄河文化研学旅行发展迅猛,打造了黄河文化研学旅行基地277个、精品课程437节。
统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进一步强化“生态—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在日前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重大关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居于管总和引领地位。对于黄河的认识,不仅要强调黄河的自然河流本身及其具有的重要生态功能,也要突出黄河所孕育的文明形态及其所展现的文化价值,更要强调黄河所流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要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对黄河生态、文化和经济进行一体化的统筹考虑。通过强化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保护修复,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通过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和高质量发展,为生态保护修复和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提供物质基础;通过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黄河文明的传承创新,为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发展支撑。
大力解决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快美丽河南建设。打赢蓝天保卫战,坚持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和黄河流域污染治理,严守饮用水环境安全,加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打好净土保卫战,协同推进建设用地、农用地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在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的同时,大力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准确把握黄河保护治理的重要逻辑关系和重大实践问题,打造环境治理先行区、生态建设样板区、节水控水示范区。
强化产业和城市支撑,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传统优势产业绿色低碳升级、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壮大,实施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十大行动。通过抓创新、强主体、育集群、促融合、拓开放、优生态、提能级,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氢能和储能、量子信息、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以服务新智造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强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枢纽经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高水平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发展。强化郑州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进人口、产业、交通、公共服务、市场要素的一体化,加快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
深化文旅融合,促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系统梳理黄河文化资源,加强对黄河文化遗产的挖掘普查与研究管理。深入挖掘河南境内黄河文化所蕴含的精髓,总结凝练黄河文化价值理念、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质,彰显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以“黄河魂、古都韵、中国情”为整体形象,推动郑汴洛文化旅游资源全面整合,把郑汴洛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支持郑汴洛共同叫响“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品牌,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示范段。通过构建世界级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廊道、打造郑汴洛黄河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举办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等重大举措,将河南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实现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
(作者系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