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增彦:深刻理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要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一、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客观要求
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与我国学校的性质任务决定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开好办好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政课。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创造辉煌业绩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决定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决定办好我们的各级各类教育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决定我们的各级各类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与战略性支撑。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事关人民幸福。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归根到底靠教育、靠科技、靠人才,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当今世界、当代中国,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只有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才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持与有力智力支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思政课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主干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特别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矢志奉献国家和人民”。
二、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截止到2022年,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5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总量达到2.93亿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0.16万所,在校生1.59亿人;共有普通高中1.50万所,普通高中招生947.54万人,比2021年增加42.59万人;共有高等学校3013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655万人。
学校的根本任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蒙以养正,圣功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作用无可替代、不可替代。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思政课建设都作出过重要部署。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10多个关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对思政课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不断推动思政课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的通知》,习近平总书记就思政课建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原则遵循和根本方向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我对教育工作在这方面强调得最多,教育工作别的方面我也强调,但思政课建设我必须更多强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特别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1964年,中共中央批转《中共中央宣传部、高等教育部党组、教育部临时党组关于改进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今后高等学校共同政治理论课,除继续开设《形势与任务》课外,设置《中共党史》、《哲学》、《政治经济学》等课”;提出“中等学校,除学习时事政策和选读毛主席著作外,今年新编和修订的四种课本,可在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五个年级试用”,同时规定了《做革命的接班人》《社会发展史》《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辩证唯物主义常识》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二年级的具体开设年级。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强调“我国现行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到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认真的改革”,同时在文件中分小学、中学、大学进行了思政课主要内容和要求的设定。1994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强调“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强调“各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教学大纲、教材、读物”等都要据此加强整体衔接,防止简单重复或脱节。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在规范提出各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专门规定了“科学设置各教育阶段德育课程”,并分别就小学、中学、大学开设的德育课程类别作出规定,同时强调要“使小学、中学、大学各教育阶段的德育课程形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环上升、有机统一的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强调,要“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内容中,实现全覆盖、贯穿全过程”;“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省级教育部门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做好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省级宣传部门要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高度推进实施。各学校要加强党组织对学校思政课的统一领导,落实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这个重要文件对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体系建设均作出详细规定。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成立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的通知》,以切实加强对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一重要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三、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实现思政课育人目的的必然选择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了思政课的性质和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立德树人是“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结合,学校培养人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思政课教学一方面要以“立德”为根本,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学又要以“树人”为核心,坚持立德树人、凝心铸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思政课教学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反映了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导向,体现了思政课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开好办好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课,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学生成长是从小学、中学(包括初中、高中、中职中专)再到大学(包括高职高专、本科高校,包括学士、硕士、博士)的一个连续性的、全面的、整体的系统过程,是阶段性、递进性与连续性有机统一的系统过程。思政课教育教学必须遵循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等客观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青少年学生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与必然结果。小学、中学再到大学各个学段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断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目标的渐次实现,必定有效促使学校育人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这一总目标的最终达成。正因如此,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强调,要“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更趋激烈,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西方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力图围堵中国、遏制中国、演变中国、搞垮中国的图谋加紧实施,不择手段、不遗余力同党和政府争夺青年、争夺群众、争夺人心、争夺阵地。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培养政治认同感强、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听党话、跟党走、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是青少年学生自身茁壮成长、健康成才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党应对复杂国际局势挑战、在激烈国际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与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重大战略决策。
【作者:赵增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马纪岗,开封职业学院副校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研究”(2019SJGLX540)、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YJS2022KC36)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