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成:兴文化,应树立中原学研究的现代视野
由于中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特殊关系,曾经诞生过古代四大发明的中原大地,在这里产生的中原文化并非简单的河南地域文化;以中原和中原文化为主要研究背景的中原学,也并非简单的河南地方学。因此,中原学的研究不仅要面向河南,还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注重国际传播;不仅要回顾以往,更要面向未来、面向人类的整体发展,为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思想文化资源和智慧。
第一,要从讲好出彩河南故事的视角推进中原学研究。历史上,三皇五帝起于中原,文明源头发自中原,万姓之根始于中原,帝都之乡圣贤居所定于中原,正所谓“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河南就是中国的缩影。认识历史上的中国和现今的中国,认识发达的中国和发展中的中国,都需要深刻了解河南、全面认识河南,这也是中原学的一项重大使命。其实,文化从来就是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流,汇聚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发源的各种支流或水源,不断奔腾,汇流入海,而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河流”的源头。因而,“传统”与“现代”不是截然对立的两个概念,现代可以适应传统,传统也可以在现代中得到传承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全国和世界影响的文化寻根和商贸活动,如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登封国际少林武术节,洛阳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商丘国际华商节,安阳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鹿邑老子文化论坛,民权庄子文化高层论坛,嵩县二程理学高层论坛,焦作太极拳传承发展大会,等等,都吸引了海内外一大批华人华侨、专家学者和国际友人寻根祭祖、学术研讨、文化交流、商贸合作。通过这样的平台,推动了河南与世界及港澳台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了海峡两岸民间往来,为促进民族复兴发挥了良好作用。而在这些活动中,中原学都是可以大展拳脚、大有作为的,我们学界要树立现代的、宏大的视角和崭新的理念,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大力讲好河南深邃的历史故事,讲好当代出彩的故事,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第二,要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视角推进中原学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强调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包括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等等。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原文化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深厚资源,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禹开龙门、文王演易、庄王问鼎、百家争鸣、楚汉相争、竹林七贤、程门立雪、岳飞抗金等,以及现代的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南水北调精神等,可谓丰富多彩,个个引人入胜。中原学的研究,就要深入挖掘历史上中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精髓,全面介绍当代中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与良好风貌,介绍河南人民和中国人民依靠勤劳、勇敢、智慧,开创美好家园,培育优秀文化的动人故事,展示当代河南人和中国人的良好道德情操、朴素生活理念、宽厚包容品质,在世界上把我们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好,把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好。
第三,要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推进中原学研究。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四个讲清楚”,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原学探索传承中原历史文化新路径指明了方向。中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蕴含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原学的文化使命,就是要通过对中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力量,激活、释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巨大能量,讲清楚新时代中国价值,讲清楚如何构建有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讲清楚如何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深刻揭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民族基因、精神世界、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引导人们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既保持我们的民族文化底色,守住民族精神阵地,又积极参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要从“两个结合”与更好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视角推进中原学研究。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核心和代表,它所奉行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亲仁善邻等世界观、社会观和价值观,是中国精神、中国道路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今后中原学的研究首先要聚焦在“两个结合”上,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深刻认识到,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什么中国特色?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因此,中原学的研究要利用自己的厚重基础和良好条件,为“两个结合”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巩固文化主体性地位而发挥独特作用。其次,中原学的研究要更好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在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上狠下功夫,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为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而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要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视角推进中原学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国际传播工作、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已经列入党和国家工作议程,受到高度重视。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对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新任务、新战略、新路径、新理路、新效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原学作为当代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我国的国际传播工作和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作出应有的贡献。推进中原学研究,要强化新时代中原文化国际传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新的传播体系,明确新的传播内容,丰富新的传播手段,建构起中原学研究的新范式、新路径,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知道,历史上中华文化也包括中原文化在世界上尤其是亚洲国家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有一大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如孔子、老子、庄子、墨子、玄奘、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二程等。其中,诞生于洛阳的二程理学就曾在周边国家的汉文化圈,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广泛传播,形成的学派、学说影响深远。当前在西方近五百年来的全球化走到尽头的时候,中国依据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新时代的全球化贡献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与西方的工业现代化国家概念大异其趣,其秉持的理念是合作、互利、共赢,这不仅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认可,而且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欢迎,是一种伟大的中国智慧。在这方面,中原学还要进一步加大挖掘、研究、宣传、推介的力度,让古老的东方智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让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共同富裕的故事,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唯有如此,中原学才能站在时代的前沿,担负起应有的使命。
(作者:王喜成,郑州工商学院特聘教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