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彦鹏: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最近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通读下来,脑子里面总是闪现出这两年我读的另外一套书,那就是反映总书记成长历程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习近平在厦门》《习近平在宁德》《习近平在福州》《习近平在福建》《习近平在浙江》《习近平在上海》等系列采访实录。这八部书读下来,我们发现习近平总书记调查研究透着一以贯之的韧“”劲,对老百姓的“亲”劲和解决问题的“真”劲,以身作则、深入一线,以实际行动把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发扬光大。
一、一以贯之的“韧”劲
从1969年习近平下乡到梁家河,突破重重困难、破“四关”,担任书记,带领梁家河村民打坝口、打水井、办沼气等。七年知青岁月的锤炼,让习近平懂得了什么是群众、什么是实事求是,培养了踏实肯干、实干务实的工作作风,这些为后期其从政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2年习近平到正定县任职,他集中精力到各乡镇走、看、问,跑遍了二十五个乡镇、二百二十二个村。他提出“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是这样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结合正定发展现实情况,习近平在经济上提出“二十字”正定发展经济方针;在人才制度上,主持制定出“人才九条”政策;在践行廉洁奉公思想上共相继出台十一个文件,开启了干部沉下基层调研的风气。
1985年,习近平到福建任职,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更是着重于对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视。初到宁德,习近平就跑遍了宁德九个县区,充分调研,相继提出“四下基层”,即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对调查研究重视的一大印证,这为后期宁德摆脱贫困、全国脱贫攻坚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在厦门三年时间,习近平走遍了厦门大小农村、海岛,真正落实基层第一线工作,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工作基础上相继提出厦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岛屿发展战略,为厦门破解发展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在福州任职也是如此,习近平调查研究贯穿于整个任职过程,经常深入问题高发区,为福州主持制定“3820”工程总体规划、首创“一栋楼办公”、推动“四个万家”干部下基层工作等,为福州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习近平在浙江主政时期,规定“省级和市县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分别要有2个月和3个月时间下基层调研,主要领导干部要自己动手,每年撰写1至2篇有情况、有分析、有见解的调查研究报告”。“八八战略”在浙江生动实践,“绿色浙江”“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等浙江发展策略的提出都得益于习近平扎实的调查研究基本功。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求真务实要出实招》、《调查研究要点面结合》等多篇关于调查研究的文章,涵盖调研工作手段、方法、实效等多种举措,提出领导干部下访是一举多得的创举、要注重方法实效,工作重在基层等多个强调领导干部落实调查研究的主张,积累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实践经验。
习近平在特殊时期担任上海市委主要领导,虽然只工作了七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但他搞调研、抓发展、促改革、惠民生、谋创新,迅速扭转了当时上海的被动局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前瞻性、针对性的工作举措,为上海发展明确目标、指引方向,充分展示了其高超的思想理论水平和突出的政治驾驭能力,对上海的改革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深入基层调研,一路调研、一路思考、一路指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二、对老百姓的“亲”劲
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心到就是带着对老百姓的“亲”劲,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始终装着人民群众。
习近平调查研究不但身入,更是心到,透着对老百姓的“亲”劲。习近平在厦门任职期间,有一次去同安调研,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与大家一起坐小板凳,和群众亲切交谈。厦门当地人喜欢泡茶,村支书请他喝茶,山里老百姓用的茶具可没现在这么讲究,茶杯因常年使用上面都积满了茶垢,黑不溜秋的,看起来有点脏。村支书本来要拿新茶杯给习近平同志用,可他说不必了,拿起杯子来就喝。老百姓没想到,这个副市长一点都不介意用黑茶杯。以前有领导下来调研,一坐下来,秘书就把保温杯端过来,喝的都是自己带来的茶水。习近平茶杯一端,一下子就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他在宁德工作期间,有一次到福安县的坂中畲族村,他从不讲究吃住,老百姓住什么房他就住什么房,老百姓吃什么饭他就吃什么饭。畲族待人最高的礼节是吃“糯米榯”,要大家盘腿围坐在一起,拿一盘放在中间,直接用手抓一个吃。陪同他一起去调研的领导怕他吃不惯、觉得不卫生,就说给他拿一双筷子,习近平说,“那怎么行?人家用手抓,我们也用手抓,你拿了筷子不是让人家觉得,你当官的吃东西都和老百姓不一样么”。他就和大家一样盘坐在那里,抓起一块,放在嘴里,还连连向畲族的群众竖大拇指,说很好吃。习近平调查研究里里外外透着对群众的亲劲,贴近群众,融入群众,对群众有感情,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
三、解决问题的“真”劲
毛泽东曾形象地比喻,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习近平强调,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他调查研究从前到后带着解决问题的“真”劲,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
调查研究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领导干部下去调查研究,是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习近平指出,调查研究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搞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不能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不能搞调研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不能搞到工作成绩突出的地方调研多、到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调研少的“嫌贫爱富”式调研,而是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既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调查研究,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渭源县元古堆村,在村民马岗家的土坯房里,总书记从墙根水缸里舀起一瓢水,尝了尝,苦咸水的滋味让他眉头紧锁。他对乡亲们说:“党和政府会关心和帮助大家,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尝到那一口苦涩的咸水味后,总书记对当地群众真正的生活困难感同身受,叮嘱当地和随行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此后,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引洮工程”加快施工步伐,元古堆村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逐渐展开,甘甜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进了家家户户。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对于调查研究中的一些现象,习近平深恶痛绝,他非常严厉地指出,现在调查研究好像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让别人知道我在调查研究,我在忘我工作,我在接触群众。而这个“功能”在一些人那里似乎渐渐变成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功能,调查研究的本来目的倒变成次要的甚至可有可无的了。这样的话,每次下去能不带记者吗?能不带摄像机吗?如果没有记者、没有摄像机,那么在他们看来,这个活动还去不去就要考虑了,就要琢磨一下还有没有意义?没有留声留影,那不就等于没有去活动吗?要想得到认可就要出头露脸,最后变成出头露脸就是工作、就是政绩,这是私心杂念在作怪。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到福州任职不久,就倡导推动“四个万家”:“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习近平还提出四点具体要求,第一条就是“要深入扎实,不搞形式主义,要真心实意地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朋友,而不是为下基层而下基层”。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讲起他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的真实感受:“前几年去,沿途山路颠颠簸簸,进了村坑坑洼洼,晴天尘土满鞋,雨天道路泥泞,贫困户房子破破烂烂、有的家徒四壁,一些贫困群众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不少孩子没有上学或中途辍学,很多人生病基本靠扛,看了心里确实很沉重。这几年,我再去一些贫困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道路平坦通畅,新房子一片连着一片,贫困群众吃穿不成问题。看到群众脸上洋溢着真诚淳朴的笑容,我心里非常高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开展调查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贯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做好调查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有利于我们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增强工作本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作者:曹彦鹏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