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新顺:高标准建设港口枢纽 高质量发展内河航运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10-09 15:24

  9月8日至9日,河南省省长王凯到漯河市、周口市调研,并出席全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强调发展内河航运是改善交通边际效应、降低物流成本,加速经济要素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繁荣的内在要求,也是补齐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短板,助力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的关键抓手。9月7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以畅通道、强枢纽、优服务、提智能、促绿色为主线,统筹航道建设、港口建设、产业培育,加快推进内河航运发展。这是对河南优势的再认识,对优势再造战略的再深化,对河南大力发展枢纽经济的再推动。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高标准建设内河港口,高质量发展内河航运,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势在必行。

  一、高标准建设内河港口,提升港口枢纽承载力

  内河航运是综合运输体系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运能大、成本低、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河南地跨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水系,发展内河航运有资源、有基础、有潜力。

  (一)河南内河航道和港口建设取得成效

  1.科学规划布局,完善港口体系。2022年5月,我省出台了《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提出了“一纵三横九支+其他航道”的总体布局,2022年全省新增四级航道通航里程100公里,通航总里程达1825公里,规划形成以周口港、信阳港为主要港口,郑州、洛阳、南阳、商丘、平顶山、许昌、漯河、驻马店港等8个港口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周口编制完成了《周口港总体规划(2019—2035)》、《周口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临港经济和内河水运发展确立了“路线图”。

  2.构建通达集疏网络,主动融入经济圈。充分发挥内河水运优势,着力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效率,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现代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加快临港物流园区、港口集疏运体系和港口物流园铁路专用线项目建设,打造“公铁水”一体化的大交通网络。坚持沿河港口与沿江沿海港口联动发展,打通连接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圈的水上通道,周口多式联运枢纽港纳入了交通运输部“十四五”规划,周口港列入全国重点发展的36个内河港口。

  3.开通集装箱航线,提升港口集货能力。一方面,周口中心港相继开通了至淮安港、太仓港、连云港港、上海港、大丰港、凤阳港等6条国内集装箱航线,采取一单通关模式,开通了美国洛杉矶长滩港和迈阿密港、非洲加纳TEMA港、印度蒙德拉港、泰国曼谷港、缅甸仰光港6条国际航线。另一方面,信阳港·淮滨中心港区已开通河南淮滨至安徽蚌埠港、江苏淮安港、连云港港、太仓港和浙江嘉兴乍浦港等5条集装箱航线,进一步拓展了集装箱运输网络。

  4.夯实基础设施,持续提升港口枢纽能级。按照“通江达海、河海联运,干支联动、交旅融合”的发展思路,2022年全省新增四级航道通航里程100公里,通航总里程达1825公里,四级航道里程达683公里,占总里程的37%,周口港成为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2023年前8个月,周口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1.99%,占全省港口货运吞吐量的87.5%。9月8日,信阳港·淮滨中心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万标箱,同比增长204%,提前114天完成全年目标。仅上半年,漯河港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倍以上,生产作业和集装箱量递增近5倍。

  5.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周口港口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获省政府批准,正在进行两座物流仓库和保税堆场建设,力争2023年底封关运行。周口中心港区互通立交已开通运营,中心港疏港铁路专用线、淮港路和高铁大道经中央商务区跨沙颍河至港区桥梁道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沈丘安钢专用码头一期已经投产运营,疏港铁路专用线即将建成投运。信阳淮滨(保税)物流中心(B保)建设项目已申请到专项债券资金6000万元,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同步申请到省政府、郑州海关审批和验收。信阳淮滨港“淮上云”智慧平台、周口智慧港口信息大厦、综合商务配套服务中心破土动工;智慧仓储物流园、冷链物流园、集装箱堆场、散杂货堆场开工建设,港航基础设施大幅完善。

  6.优化体制机制,整合资源,组建港口集团。在原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基础上,周口、信阳、漯河、平顶山四市联合出资组建河南中豫港口集团,集团负责河南省四级及以上航道、港口、岸线和临港产业等领域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实现了河南省四级及以上航道和港口管理运营“六统一”。

  (二)河南内河航道与港口建设存在的问题

  1.港航基础设施落后。一是周口市内河四级航道89.4公里,占总航道的38%,与上海港等国内十大港口相比,高等级航道偏少,疏港铁路通行能力有待改善。二是漯河港沙颍河航道漯河至周口段为四级航道,设计通行500吨级船舶,现有航道已经严重影响了漯河港的货运量和未来发展。三是信阳港港口吞吐能力不足、接货范围有限、港口设施和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2.内河航运规模偏低。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2年河南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0.23亿吨,同期安徽、湖北、江西等省份吞吐量分别为6.08亿吨、5.65亿吨、2.26亿吨,河南集装箱吞吐量3万标箱,湖北、安徽分别为313万标箱、214万标箱,落后于中部其他省份。

  3.多式联运发展滞后。河南省受自然、地理、历史等因素制约,水运资源先天不足,内河航运弱势明显,存在航道等级低、港口枢纽少、辐射能力弱、衔接不够畅等问题,周口中心港、信阳淮滨港虽然规划有进港铁路专用线,但是进度迟缓,已经成为制约“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短板。

  4.绿色智能装备水平低。河南省内河港口引进系列起重机、固定式装船机、集装箱专用吊具等港航装备都需要人来操作,港航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低。此外,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向水上排放或泄漏的油类、污染混合物、废弃物和其它有害物质,成为水上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内河港口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船舶起步艰难。

  5.航道船闸通行效率低。普遍存在船闸通过能力差、船只在闸待岗时间长等问题,沙颍河流经安徽、江苏等地船闸可以同时通过4艘船,而河南境内部分船闸一次仅能同时通过2艘船舶,一些船闸和航道段也不具备夜航条件,直接阻碍了沙颍河航道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也极大影响航道通过能力和效率。

  6.港航高素质人才偏少。我省普通船员薪资一般为3000~8000元,干部船员为1万~4万,船员多为专科学历,高层次、多领域航运专业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我省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瓶颈。

  (三)高标准建设内河港口的对策建议 

  1.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推进“两河两港”项目建设,强化沙颍河、淮河通江达海水运通道主轴功能,提升周口港、信阳港服务能级,助力建设交通强省。二是高起点谋划建设郑州港,建议将郑州放在8个地区性重要港口之首,统筹实施贾鲁河、涡河联通工程,连通贾鲁河、黄河和伊洛河。三是提前谋划、分步骤实施贾鲁河、涡河、汾泉河、新蔡河等航运开发项目。

  2.完善“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推进“公转水”、”铁转水”、“水水中转”,加快多式联运场站、换装设施和铁路专用线建设,开发“一站式”多式联运服务产品,加快发展铁公、铁水、空陆等联运模式,推广托盘、周转箱、集装箱、集装袋等标准化装备器具,推动设备循环共用。

  3.强化信息化、智慧化港口建设。加快5G建设步伐,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智慧物流等先进的技术,实现智慧码头作业自动化、智慧口岸通关放行一体化、智慧物流全程可视化、智慧商务服务便利化,促进口岸数据与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的融合,促进数据服务、物流交易、金融服务供应链协同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4.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一是积极构建清洁低碳用能体系,大力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航线、重点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支持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发展。二是推进综合运输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线路集约化布局,鼓励多线共廊建设,研究在京雄商高铁沿线等建设公铁两用桥的可行性,减少生态影响与基本农田占用。三是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加快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推动生态治理和生态廊道建设提质,在黄河流域等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修复。

  5.实施港口集群化发展战略。统筹协调港口资源,为避免恶行竞争,实施差异化发展,制定完善区域化、集群化发展战略。一是周口港坚持以中心港为龙头、“一县一特”专业码头布局,规划建设“1+9”港口体系,努力打造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内河港口群。二是加快构建信阳淮滨港“一港六区一廊道”的空间架构。三是发挥河南中豫港口集团优势,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对外的原则做好航道、港口、岸线和临港产业等领域的协调发展。

  6.扩大河南港口航运品牌效应。制定完善的宣传方案,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挖掘潜在客户。通过组织召开国际、国内港航论坛,推动港区与沿河、沿江、沿海港口的对接实现互联互通,融入国内港航大货运体系,积极以临港经济区、口岸作业区、港口物流保税园区等项目向省市部门申报争取调整列入省级重点项目,提升省市关注度。

  二、高层次集聚临港产业,大力发展临港经济

  临港经济已经成为引领我国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可以推动河南省由“黄土经济”向“蓝水经济”转型,形成陆海联动、东西互济的开放格局,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一)河南临港经济发展现状

  1.周口临港经济实现换道超车领跑。周口市围绕“临港新城、开放前沿”的发展定位,把临港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按照“建港口、集物流、聚产业、强服务、优生态、兴港城”发展思路,从单一水陆联运到“公铁水”多式联运港口运营实现了弯道超车;从航运物流产业到临港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换道领跑。成功引进投资145亿元的益海嘉里(周口)现代食品产业园、豫东LNG天然气储备中心、临港贸易中心、冷链物流智慧园区等重大项目。“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为临港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信阳淮滨打造“流通贸易型”典型代表。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遵循“港产城”融合发展基本思路,致力于打造“河南省开放经济桥头堡、河南省最大的天然气储备基地、沿淮最大的船艇制造基地、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阵地”,建设集物流、制造、贸易、休闲于一体,港、产、城、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港口经济新样板。淮滨造船产业集聚区现有规模以上船舶企业7家,年造船能力500艘,是沿淮最大的船舶制造基地,带动了当地近2万人就业。

  3.漯河的港口经济已经起步。漯河港抢抓“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等国家和省级战略发展机遇的重大举措,努力将漯河港打造成为“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水上大通道、郑州大都市圈出海口、豫中南地区多式联运交通枢纽。漯河临港产业园提出以“一港三园一中心”布局为导向,以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冷链物流园区建设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便利的条件吸引了顺丰物流、京港物流、浩顺物流等60余家物流企业、十余家船运企业入驻漯河港区。周边几十家企业的产品通过漯河港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

  (二)河南临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发展规划未成体系。虽然我省出台了《河南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枢纽经济发展规划》,周口、信阳也相继出台了临港经济发展规划,但是省级层面临港经济发展规划缺失。同时,由于我省港口建设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郑州、洛阳、南阳、商丘、平顶山、许昌、漯河、驻马店港等8个地区性重要港口仍在规划建设之中,临港经济区发展处于谋划阶段。即使漯河、平顶山临港经济区有了起步,但举步维艰进展缓慢,更谈不上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2.临港经济总量偏小。临港经济产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偏小,腹地经济支撑能力不强。水运仍以干散货运输为主(粮食、砂石、化工、建材、矿石),而代表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集装箱吞吐量占港口总吞吐量的比重较低,总吞吐量小。

  3.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河南省港口经济处于起步阶段,港口产业规模相对较小、类型单一,多集中在船舶制造、食品加工、冶金行业、商贸物流等行业,无法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而导致港口功能单一、港口产业趋同,产业链条短,港口产业之间关联度较低,相互带动性不强,无法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港口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4.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虽然中豫河南港务集团已经成立,并入驻周口港、信阳港,但是“六统一”运营实施进展缓慢。目前,河南省港口区位优势向临港经济优势转化体制机制不健全,融合发展主动意识和运作能力不强,并存在传统发展路径依赖。

  5.产学研协同亟待加强。由于内河航运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够,投入产出见效慢,加上科研创新资源分散,科技专项设立少,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强;与沿海港口和远洋船舶比较,内河港航及船舶技术差距巨大,产业链和核心配套水平相对落后。

  (三)高质量发展临港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1.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一是加紧制定临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要注重系统性、前瞻性、合理性,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有机衔接起来。二是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尽早制定、完善、实施有利于发挥港口功能的产业政策。加大对临港经济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支持鼓励临港企业在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重视内河临港经济发展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帮助港区企业做大做强。

  2.高水平建设临港经济区。河南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内河水运体系基本建立,发展临港经济条件得天独厚。坚持走以港兴产、以产兴城、城景交融、港产城景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高起点推进临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立足河南、辐射周边、服务全国的国家级内河临港经济区。

  3.加大港口腹地招商力度。用好港口物流园区招商平台,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参与的招商原则,建立招商项目库、客商资源库、目标企业库、投资政策库,开展市场化、专业化、资源化、精准化招商。统筹优化产业、商住、公共服务等空间布局,抓好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为企业入驻、人口聚集创造条件;高度重视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产业链条中的关键项目引进,大力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4.建立临港偏好产业集群。一是进一步发挥政府在临港偏好型产业集群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提供优惠政策、项目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通过对临港经济区的资源、环境和市场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相应的产业集群规划。确定主导产业,明确空间布局,以实现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二是加强产业协同合作,鼓励临港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建立联盟、协会或合作机制,促进信息共享、技术合作、资源互补等形式的产业协同,提升整个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三是加强监管和服务。鼓励航运企业向船、港、货、金融等上下游发展,构建一体化产业链发展运营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应用性复合型航运专业人才,建立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体系、引进优秀的研发机构和科研人才,以及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强应用型船员培养,引进优质内河船员教育培训资源,完善船员职业等级晋升通道。

  5.推动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一是围绕重点港口枢纽,推进现代物流功能区、商贸服务区、产业区等多区融合发展,完善总部办公、行政配套、商业酒店、餐饮、娱乐、住宅、教育医疗等商务生活配套,实现枢纽、产业、城市有机融合。二是支持南阳、周口、信阳、漯河等枢纽城市统筹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和港口布局,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关系,高质量推进临港城市功能区开发,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三是结合资源禀赋优势,找准产业定位,以产业集群为发展动力,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四是促进产业机构优化升级。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集群企业的经济效益,建设体系完善的物流中心和分工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临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构建安全畅通、绿色经济、智能高效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推动水运通江达海,是现代化河南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有利于促进周口、信阳、南阳、郑州、许昌、商丘、平顶山、驻马店等沿河(淮河、沙颍河、贾鲁河、唐白河等)城市的新旧动能转换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作者:仝新顺 单位:中原科技学院 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加快推进河南港口经济发展对策研究(2023JC033)”阶段性成果,2023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基于产业集群的河南临港经济区建设研究(SKL-2023-2088)” 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