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宇锋:以“共富式”金融开拓农村金融改革新局面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10-12 15:45

  河南省委十一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改革攻坚,推进地方金融改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从全省的调研情况来看,我省农村金融市场缺乏有效性,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较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总体较低,农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未得到根本解决,金融服务农业农村的普惠性和精准度还存在明显不足。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农村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趋于弱化的表现,也是传统“发展式”金融逻辑下趋利避害、嫌贫爱富的必然结果。在农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如何构建更加优化、更加有效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运用金融手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我省农村金融改革的重大责任和首要任务。

  一、“共富式”金融的基本内涵

  “共富式”金融是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种新理念、新模式,目前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其与“发展式”金融存在根本性差异。“共富式”金融遵循“适度让利”的原则,通过统筹政府、社会、市场、资本等各方的力量,积极探索形成与地区要素禀赋和农业产业结构相符合的金融结构,通过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由于农村“共富式”金融降低了农村居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门槛,更加倾向于服务“中间客户”和“底层客户”,促进金融资源流向带富能力更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保障中低收入群体能够获得均等的金融资源,克服了传统“发展式”金融重点服务“头部客户”的弊端。

  从本质上看,“共富式”金融顺应了我国在发展新阶段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兼顾公平与效率”的转变,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整体社会福利的提升。“共富式”农村金融新模式是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集中体现,对我省探索农村金融发展道路,更好地满足农业农村金融需求,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二、“共富式”金融的浙江经验与主要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从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经验来看,“共富式”金融新模式具有以下五个主要特点:

  (1)普惠金融深度下沉,实现对低收入群体金融服务的全面覆盖

  在“共富式”金融逻辑下,普惠金融深度下沉的目的在于,提高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适配性,持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扶持力度。我省收入整体呈偏态分布,特别是农村低收入群体,在传统的“发展式”金融逻辑下,往往成为金融排斥的重点群体,如果不加以治理,将会严重影响我省共同富裕的如期推进。

  浙江的主要经验有三点:一是强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基础金融覆盖面,在加快金融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的同时,利用“惠农通服务点”和“金融共富班车”向农村偏远地区拓展线下服务网络,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二是对山区县低收入农户,安排专项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按照3%年化贷款利率给予贴息补助,编制“一县一方案”等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三是强化产品服务创新,推出“数智共富贷”等专项产品,支持山区县特色农业发展。

  (2)金融系统创新转型,促进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支持

  “大农业的思路离不开以工补农和以工促农”,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共富式”金融需要跳出农村看农村,需要与县域产业结构转型高度匹配,积极创新转型,在县域经济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寻找新的增长点,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金融对共同富裕的支撑作用,解决传统金融服务框架滞后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

  浙江省湖州市在绿色金融的总体框架下,出台了《深化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构建低碳转型金融体系的实施意见》,分别在能源、建筑、工业和农业等四大领域编制了金融支持目录,加速构建以信贷、保险、债券、基金为主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3)金融科技优化创新,提升城乡资源配置的均衡化

  农村地区的数字鸿沟和知识鸿沟是数字时代造成城乡贫富差距的重要成因之一,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农村金融带来的便利性。“共富式”金融需要进一步优化金融科技创新,加大农村金融数字服务系统平台建设力度,依托金融科技全面融入乡村治理,加速开发上线与智慧农业、特色农业相适应的金融产品与服务。

  中国农业银行湖州分行创新推出“强村公司”云平台系统,有效解决了村集体资产管理、资金结算、集中支付等问题;兰溪支行推出数字乡村平台,集乡村治理、金融惠农和生活服务于一体。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丰收驿站”便民服务点全省超万家,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线上金融需求。

  (4)绿色金融杠杆撬动,加快农村生态产品价值的金融化

  共同富裕是与“青山绿水”相协调的富裕,“共富式”金融必须健全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碳汇功能,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转型,使之成为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以农林行业碳汇和碳金融产品创新为重点,探索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扩大生态产品的抵押融资规模,加快实现农村生态资源和资产的金融化步伐。

  浙江省丽水市不断探索,将生态公益林收益权、河道经营权、生态产品商标权、农产品仓单、水利工程产权等纳入生态资产抵押贷款范围,并在财政贴现和风险补偿方面予以政策支持。湖州市安吉县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在全国建立首个县级碳汇交易平台,通过竹林碳汇共富项目建立了碳汇交易区域市场。

  (5)盘活土地金融属性,弥补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不足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资产,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沉睡的土地资产,破除城乡土地要素交易壁垒,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具有重大价值。特别是长期以来城乡之间土地的不同配置方式,使得土地增值收益在城乡分配不公,客观上不断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共富式”金融以壮大集体经济为核心,依托“三块地”深化改革,能够有效利用金融资本促进共同富裕。

  为破解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土地制约问题,湖州市在全国首创“标准地”制度,经颁证确权后的“标准地”具有流转和建设功能,“标准地”使用权和农业设施产权亦可用于银行抵押贷款。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浙江省政府积极引导银行开展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抵押贷款,鼓励保险机构探索创新基于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还款履约保险和民宿综合保险。中国农业银行湖州分行基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推出全国首个“三权分置”贷款产品。

  三、我省农村“共富式”金融新模式的改革思路

  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做好“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传统的“发展式”金融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构建“共富式”金融新模式势在必行。对我省而言,农村金融供需长期以来存在结构性矛盾,“过度供给”和“供给缺位”始终并存,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突出农村金融服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探索创新符合新时代共同富裕要求的农村金融体系。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践探索,为农村“共富式”金融改革创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不同金融体系之间尚未形成相互协同、相互配合的新局面,浙江省“共富式”金融也尚未能形成体系化发展的格局。结合我省农村实际情况,农村“共富式”金融改革的主要思路有以下几点:

  (1)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农村金融市场协同化发展

  “共富式”金融的核心理念是金融为人民服务,将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最急需和最薄弱的环节,构建服务共同富裕的农村金融新模式。一是利用好金融政策的再分配效应,积极发挥政策工具箱的引导作用,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二是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侧改革,切实减少农民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负债和利息负担,降低金融机构的门槛,强化对农业农村的信贷供给,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三是加强不同金融业态的统筹协同,鼓励银行、担保、保险、期货、证券等组合创新,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金融合力。

  (2)创新政策体系,强化农村市场要素市场化配置

  随着我国农村产权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共富式”金融需要不断调整以盘活农村要素市场,在具体实践中,需要不断创新政策,形成明确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支撑“共富式”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一是注重政策创新的宏观性,“共富式”金融政策创新需要与农村产权制度、土地制度及其他配套改革措施相联动,以大农业的思维指导政策创新。二是突出政策创新的可行性,及时跟进农村要素市场的实践探索,主动学习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林权交易中心、碳汇交易中心的新做法、新经验、新模式,强化农村金融市场要素抵押、质押产品创新,避免抵押贷款变成“纯信用贷款”。三是强化政策创新的整体性,“共富式”金融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导向,需要与农村要素市场化机制体制相协调,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政策创新目的在于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化要素配置机制。

  (3)实现数据共享,激发“三农”数据要素多功能价值

  “共富式”金融新模式离不开数据的支持,在数字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需要着力构建农村大数据统筹共享机制,拓宽数据获取通道,完善农村信用数据采集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农村金融新业态。一是加强农村金融数据信息整合,统筹社会各方资源,注重数据接口的标准化,避免重复建设,形成城乡融合的综合性数据服务体系。二是强化数据与金融有效衔接,按照地方政府主导、金融机构牵头、镇村组织参与的整体部署安排,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收集成本,保障数据的有效性和时效性,重点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档案管理。三是激发“三农”大数据要素价值,依托农业农村、金融、大数据等政府主管部门,构建信息共建共享平台,在原始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基础数据整合和共享,重点做好乡村综合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做到“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动价值动”,利用“数据+算法”取得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智能决策、风险控制等。

  (4)组织精准服务,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规范化创新

  大力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是党中央在新时期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农业农村在发展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治理是全国各地当前探索的主要方向,但由于村集体经济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升级等方面资金缺口很大,无论是前期投入还是后期运营,都需要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一是加强村集体经济的带富能力,在“共富式”金融的逻辑下,农村金融不仅要支持集体经济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还要重点关注其在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规范村集体经济的经营创新,在金融扶持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审查其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性,确保依法合规运行,结合金融信用评级,在深入评估其财务状况、治理机制、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级分类制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在做好服务的同时,防范潜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作者:乔宇锋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