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摘要: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源,其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直接关乎国家发展、民族未来,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学面临的国内外、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与挑战,应从加强理论武装、分析学生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社会实践等多维度加以应对。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挑战;策略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关乎学生成长成才,更关乎民族发展未来。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积极健康向上是主流
大学生思想主流持续积极健康向上,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高校学生高度信任并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度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认同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关注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意愿强烈,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二)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片面性、模糊性和功利性
伴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战略环境和风险挑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社会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日趋明显,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在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各种信息冲击之下容易倾斜和摇摆,对国家历史和现实采取去宏大叙事、泛娱乐化的态度,存在片面性、模糊性和功利性,一些学生对国内外形势演进变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理解不深,一定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政治信仰迷茫、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弱化等问题。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学环境复杂多变
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其理想信念的形成同样受到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利益固化的藩篱,使大学生对改革共识与困惑交织,一些大学生在追求个人价值的过程中个人意识更加强烈,政治需求更加现实,文化需求更加多样,社会需求更加广泛,有时采用市场经济标准作为价值评价标准,甚至走向功利主义的极端。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和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上话语权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和斗争从未停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搏杀、思想争夺、和平演变虽无硝烟炮火,但一样博弈激烈,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遮蔽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领悟与追求,对于教育教学产生了复杂影响。
(二)教学形式滞后
一些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教学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教育教学的形式局限于课堂教学、召开座谈会、举办讲座等传统形式,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讲授和灌输,脱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出现了理想信念教育实用化、应试化的倾向,一些学校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多注重具体的事务性工作的考核,比如班级的评奖评优、安全稳定、考风考纪等,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最为根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塑造和引导方面考核体系的建构与完善相对薄弱。
(三)教学客体自身
部分大学生未完全成熟的心理、知识结构等特点决定他们的理想信念难免出现偏差。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在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父母家人的溺爱,再加上缺少生活和社会阅历,一些大学生感到精神空虚、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空间不能自拔,对现实生活没有希望和乐趣,出现了理想信念的功利化、自私化、空想化、片面性、模糊性和肤浅性。
三、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理论武装领航理想信念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思想性
理论揭示规律、明示方向,能够为理想信念提供思想指引。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一是在理论教育教学的内容上,教育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使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和把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二是在理论教育教学的方法上,采用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多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三是在理论教育教学的话语上,多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多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少数空话、套话、场面话,使理论学习鲜活而不苍白、生动而不呆板、亲切而不生硬。四是在理论教育教学的载体上,既要运用好传统载体,例如课堂教学、座谈会、研讨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载体,又要运用好微信、微博等网络资源载体,为学生开辟表达诉求和感受的渠道,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的效果。
(二)分析学生特点引航理想信念教育教学,体现教育针对性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观念、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使当代大学生形成了特点显著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在精神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在行为上,追求自我支配和自主决策。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做好理想信念教育教学要认真分析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对学生的性格、地域、家庭、专业、年级、民族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建立好学生特点信息库,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教师要善于用可亲可敬、平易和蔼又从容淡定、沉稳大气的肢体语言和语态眉宇传神、灵动善融,另一方面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把理想信念教育教学同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同学生思想特点、心理特点、行为特点、学业特点、恋爱特点、就业特点及其成因有机结合起来,同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在激发学生主体创造力,鼓励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
(三)解决实际问题助航理想信念教育教学,增强教育保障性
面对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不能就理想信念谈理想信念,而应把理想信念教育教学和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当代大学生除了学业发展诉求之外,还面临恋爱困惑、就业压力、人际交往等现实问题,只有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关心、关注、关爱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在服务学生的学业发展、服务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学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下功夫,积极构建高效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完善学生诉求表达、矛盾化解、利益协调机制,为学生提供全过程、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使学生在接受教育和服务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主人公的使命感、责任感,才能真正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不应当只是理想信念相关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是新视角的提出者和新问题的发现者,善于发现问题,热切关注大学生成长中的困惑,从学生合理实际诉求出发,与热点面对面,同学生心贴心,敢于直面学生的困惑,善于回答学生的疑惑,系统解答学生的疑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在诚心回答学生疑惑,耐心解答学生困惑中开展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四)开展社会实践护航理想信念教育教学,发挥教育开放性
大学生长期在学校生活,对社会了解相对不够深入,对理想信念往往带有主观性、片面性和理想化的特点。大学生在学校树立的理想信念以及由此萌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到社会大课堂中,与现实生活发生交流碰撞,才能深刻感悟其价值和意义。学校应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的领域上不断探索社会实践新形势、新特色。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业认识实习实践以及一些基层项目,例如西部计划志愿者等,使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砥砺品质,在实践锻炼中了解和把握党情、国情、世情的发展变化,在实践锻炼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内容上,注意发挥文化教育的优势和学生的专业和特长,按照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发展思路,让广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使大学生能够将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进步有机结合起来,筑牢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基础。
【作者:马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本文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河南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政协协商同政党协商的衔接研究”(项目编号:2023ZXLL007)阶段性成果;共青团河南省委、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3年专项调研课题(青少年工作研究)“网络场域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项目编号:QSNYJ2023028)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