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双创专家谈 | 刘晓慧:河南省县域产业链群的演变、困境与突围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10-23 10:12

未来的竞争将是产业链与产业链、产业集群与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2023年8月出台的《河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形成1~2个世界级、7个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力争培育300个市域、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创建10个左右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引导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主动融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协同构建新发展格局。“郡县治,天下安”。目前,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已经成为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与增长极。在河南省经济总量中占比高达60%~70%的县域,对全省产业链群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河南省县域产业链群的演变

1.起步建设阶段:2008—2018年

自2008年底确立将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即“全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和战略支撑”的战略决策以来,明确了“三规合一”即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以及“四集一转”即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建设要求。2018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1.6%,比上年提高6.7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7.3%,拉动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7.0个百分点。遍布全部县域的近120个产业集聚区发挥了主要载体的带动作用,逐渐成为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金丝猴集团入驻沈丘县产业集聚区,带动百亿级食品产业集群的形成;万宝、澳柯玛、冰熊带动民权县产业集聚区制冷产业链的快速形成,成就了民权的中国“冷谷”称号……“村村点火、乡乡冒烟”“低、散、小”的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河南省演绎了产业集聚区赋能传统农业县和贫困县脱贫攻坚、突破跨越的生动实践。

2.积累跃升阶段:2019—2020年

2019—2020年,河南省出台《推进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全省产业集聚区“百园增效”行动方案》《关于推进产业集聚区用地提质增效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提出产业集聚区提升的目标和方案——“推进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更加注重产业建链、补链、延链,打造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力争3~5年的努力,形成20个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2019年,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8.9%,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9.5%,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个百分点。2019年度全省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考核晋级结果前20名中,县域产业集聚区占比高达70%。

3.迭代升级阶段:2021年至今

2021年开始,河南省推动产业集聚区到开发区的转变。按照《关于推动河南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等,加快推进开发区的“二次创业”,把“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作为重要载体,深化“三化三制”改革。经过整合提升,全省开发区由288个减少至184个,其中,市本级开发区82个,县(市)开发区102个,基本实现“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布局。全省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和工业利润占全省的比重超过60%,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

依托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河南省培育出了1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27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县域产业链群不断跃升。在2022年和2023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河南省共有6个入选:河南中牟县新能源专用车制造产业集群、河南方城县超硬及硬质合金新材料产业集群、许昌襄城县碳硅新材料产业集群、新乡长垣市门桥式起重机械产业集群、平顶山叶县尼龙材料产业集群、洛阳新安县轴承制造产业集群。按照2023年出台的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管理办法,认定了20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分布于县域的达15个。尤其是长垣市门桥式起重机械产业集群、方城县超硬及硬质合金新材料产业集群、巩义市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长葛市再生金属及制品产业集群、新野县现代纺织服务复合材料特色产业集群颇具竞争力,是全省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建设的重要脊梁。2023年以来,河南省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2023—2025年)》《河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支持重点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链式改造提升若干政策措施》等,全力支持重点产业链群的培育和提升,为河南省县域链群重构重塑擘画了路线图、施工图和作战图。

二、河南省县域产业链群培育的困境

1.产业链群对县域经济的带动效应有待增强

如图1所示,2022—2023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河南仅有10个,明显少于江苏的48个、浙江的34个、山东的26个、湖北的16个、福建的14个。《2023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河南仅有4地上榜:巩义市(第46位)、新郑市(第58位)、永城市(第59位)、中牟县(第78位)。河南在2023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排名最靠前的是巩义市,但也仅位列第46位,新郑市、永城市、中牟县三个县市都位居50名以后。与2022年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相比,河南的整体名次略有下降,济源市、新密市、汝州市更是跌出百强,仅新增中牟县一个。从2022—2023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县域分布情况来看,河南省全部分布在县域,高于浙江、湖南、安徽和福建(见表1)。因此,产业链群对县域经济支撑不够是河南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相对较弱的重要原因。

表1 2022—2023年主要省份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县域分布情况

目前,河南省县域产业链群中仅有豫联集团、龙城集团、金汇集团、明泰铝业、卫华集团、黄河实业等龙头企业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并且排名集中在三四百名左右(见表2),这与全省建设7大先进制造业集群、28大重点产业链的要求相比缺口仍然较大。除了龙头企业,河南省县域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也有待进一步壮大,以便更好地发挥优质企业在重塑产业链群竞争优势中的作用。

表2 河南省县域产业链群的龙头企业在全国榜单中的排名

资料来源: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数据整理.

2.优质企业有待进一步培优培强

2008年河南省实施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以来,规划了180个产业集聚区,每个集聚区都确定有2~3个主导产业。受资源要素分布格局影响,很多县域主导产业存在明显的同质性,集中分布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新材料、电子信息、轻工等十几个产业门类。其中,仅以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占比高达38%。随着各县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规模越来越大,入驻企业不断增多,面对内卷性的恶性竞争、繁重的招商任务,秉持“捡到篮里都是菜”的思想,很多县市没有严格按照主导产业分类招商,造成产业门类越来越多、面面俱到。

3.主导产业同质化严重

2008年,河南省实施产业集聚区发展战略以来,规划了180个产业集聚区,每个集聚区都确定有2~3个主导产业。受资源要素分布格局影响,很多县域主导产业存在明显的同质性,集中分布在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新材料等、电子信息、轻工等十几个产业门类。其中,仅以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占比高达38%。随着各县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规模越来越大,入驻企业不断增多,面对内卷性的恶性竞争、繁重的招商任务,秉持“捡到篮里都是菜”的思想,很多县市没有严格按照主导产业分类招商,造成产业门类越来越多、面面俱到。

4.产业链条短小且狭窄

产业链条短,高端环节少,中低端环节多。相当一部分县域骨干企业偏少、研发能力低、创新意识不足,一些县域产业链条较短,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中低端的企业和项目居多,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产业素质与经济效益低,出现了产业小集聚,大分散,集而不聚,聚而不群的问题。在管理方式创新、技术创新等能力缺失的影响下,存在着重项目招引、轻服务配套的问题。由于部分县域缺乏公共营销品牌与产业交流合作平台,企业大多是“单打独斗”,“抱团发展”的产业集群效应未能有效激发,区域规模经济优势难以发挥。

三、河南省县域产业链群的突围之道

目前,河南少部分县域产业链群已在国内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县域产业链群整体实力不够强。加速现代化河南建设,务必要着力将重点产业链培育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和骨干支撑,使县域经济彰显“链”“群”效应。只有按照“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的思路,通过育企业、引项目、建平台、优服务,才能使产业链条更加完善、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涌现、“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加快形成。

1.面向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培育新兴产业链群

县域经济发展要兼顾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长期性、系统性的培育。提高科研成果在县域的转化率,推动新兴产业在县域建链育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重塑,在产业发达地区长设研究机构,加强创新资源协同整合,在补链延链建链升链上展现新作为。发挥链主企业“出题者”和“头马”作用,探索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和试验验证的创新协同机制,加快突破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产品。

2.以补链延链建链升链重构产业链竞争新优势

从全国百强县的分布地图来看,80%以上的县均在副省级(含省会)城市周边。靠近大城市的县市要充分融入都市圈或城市群,跟随核心城市共生发展,强化县域与省市相关产业链群的联动,加强技术研发、供需衔接、要素供给、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协调互通。比如,中牟县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按照中原城市群、郑州都市圈的定位和郑州13条重点产业链的建设要求,加强新能源专用车制造产业链上下延伸、左右拓宽,依托只有河南、建业电影小镇、郑州方特、郑州海昌海洋公园等加快培育文旅产业链群,统筹兼顾制造业链群与服务业链群。传统产业基础优势明显的县市,如新野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等要对标福建晋江鞋服产业集群,将链群提升的关键点放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上,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加快传统产业链转型升级,提高县域产业链本地配套率,增强县域产业链群的地方根植性和核心竞争力。

3.统筹抓好优质企业培育和创新平台建设

注重龙头企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的培养,加快培育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加大行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精准招引力度,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增强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能力,带动产业链竞争力和稳定性持续提升。做实做强主导产业,做优产业细分领域和优质产品。加大产业链群数字化创新平台——“云上总部”建设力度,畅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网络,进一步提升产业影响力和协同发展能力。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链龙头企业,以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强的产业链龙头企业为牵引,构建产业生态系统,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破解产业链层级较低、市场竞争力较弱的困境。

4.制定落实产业链群招商引智引技路线图

强化“项目为王”理念,坚持内商外商并重、引资引智引技并举,围绕产业链短板细化招商引资产业目录,按照产业链图谱制定招商地图和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招商方案,创新产业链招商模式,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人才,强化以企引企、以商招商、以链补链,实施全产业链精准招商,加快形成产业发展集群效应。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机遇,在国际视野下谋划县域产业链群招商引智工作,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共建一批产业链飞地经济园区,引导链主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组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借助RCEP等国际投资合作框架,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上实现新突破,为县域经济突破发展夯实硬支撑、持续赋动能。

5.协同联动推进产业链群服务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图谱+清单+基金”协同推进机制,强化产业链群服务体系,优化产业链群发展环境,实现稳链、补链、延链、强链,帮助产业链群创造更多有效价值。按照重点产业链群图谱,建立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招商、创新平台、技术攻关、支持政策等六个培育清单,确保精准高效推动产业链群培育。建立“一条产业链一只基金”的孵化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的共同作用,设立省政府母基金+28只产业子基金,助力产业链内部众多中小创新型企业的裂变成长。加强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建设,高标准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增量扩面,打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品牌。

(作者:刘晓慧 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教授  )

编辑:申久燕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