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⑦ | 杜梦伟:守正创新,赓续中华文脉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10-24 15:46

编者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大河网学术中原开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栏,紧紧围绕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持续加强学习、研究、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思想之光指引前进方向,这一论断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一、 赓续中华文脉,守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上下五千年,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创造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独特的思想体系和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基因深深植根于绵延不绝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不会因为年代的久远失去独有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我们这些人也延续着黑头发、黄皮肤,我们叫龙的传人。”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独特性决定了我们必然要走自己的路。守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面临的风险增大、挑战增多,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洞悉事物发展规律、紧抓战略机遇,以更足的勇气、更强的魄力、更大的信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刻把握文化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作用,必须聚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文化基础,就要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传承,持续推进“两个结合”,特别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守好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二、 赓续中华文脉,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到固本正源,从中汲取力量,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中华文明自古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拥有的开放性、包容性让中华文明“枝叶茂荣”,也正是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性让其具有了和平性、创新性、连续性,使中华文明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使得中华民族的血脉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要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宽广的胸怀认识、理解他国文明的价值内涵和发展之路,学习交流、博采众长、借鉴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守正的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把创新放在文化发展的突出位置,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要始终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时代精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意识、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传播好中国声音、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彰显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文化基础,让中华民族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三、 赓续中华文脉,正确处理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进程就是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正确地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坚持守正为本、创新为要,做到“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赓续中华文脉,要做到“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因此,守正是本源、根基和前提,是创新不可偏航的轨道,是“不变”;另一方面,创新,创的是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因此,创新是趋势、方向和目的,是守正识变应变求变的动力,是“变”。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做到“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赓续中华文脉,要做到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守正是坚守真理、坚守正道,既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精髓,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另一方面,创新是勇于探索、开辟新境,既要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也要用新的中国实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新的实践。当前中国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实践,给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我们要不忘本来,在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中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赓续中华文脉,要做到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守正是牢牢守住根本原则不动摇。守正不是墨守成规、不是固步自封,而是遵循真理的原则性,把握规律的发展趋势,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创新是顺势而动、与时俱进。要求勇于坚持真理,勇于求变、求新、求进,既要结合时代特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时代化转化,在新的实践条件下给予中华文明新的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也要根据发展要求,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对其内涵进行拓展、完善,增强感召力。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做到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作者:杜梦伟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