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 继往开来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时间:2023-10-25 09:20

  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陕西延安市和河南安阳市的农村、学校、红色教育基地、文物保护单位等进行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

  □薛庆超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高度总结了红旗渠精神,指明了林州(林县)新时代党性教育创新发展的方向。

  “强党性”与传承红旗渠精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强党性”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对弘扬红旗渠精神来说,“强党性”与传承红旗渠精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年的林县、现在的林州,“强党性”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在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中,牢固树立“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艰苦奋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的最新精神,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的根本理念落在实处。

  20世纪60年代,林县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就是代表林县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修建红旗渠。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人的党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县委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敢于想大事、干大事,站在修建红旗渠的最前线,成为修建红旗渠的坚强领导核心;领导干部身先士卒、与群众同甘共苦,冲锋陷阵,干在前头。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修建红旗渠的中坚力量和先锋队。林县人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有189位优秀儿女光荣捐躯。林县人民通过艰苦奋斗,终于将红旗渠修建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之上,“人间天河”名副其实,中外皆知。修建红旗渠,使林县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党性展现在全县人民面前。有了这样的党性楷模,林县人民付出了辛勤劳动和无数汗水,无怨无悔。最终建成的红旗渠彻底结束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彻底改善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生存环境,彻底解决林县吃水问题和用水问题,使林县数十万亩耕地得到灌溉,全县粮食亩产大幅度增产。因此,在林县,红旗渠被人民群众称为“生命渠”“幸福渠”。红旗渠既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一大奇迹,也是林县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坚强党性的纪念碑。

  20世纪80年代,林县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就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林县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林县各级党组织因势利导,高屋建瓴,共产党员冲锋陷阵,独立潮头,引领林县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通过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家庭承包责任制大见成效。新形势、新发展带来新挑战,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较为突出。林县农民不想农闲时节在村头、树下晒太阳,聊闲天,打扑克。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有祖辈传下来的手艺,有修红旗渠练出来的实用技术,有战天斗地的顽强意志,林县人走出大山,开始谱写新的英雄篇章。改革开放进程中,林县县委认识到,修建红旗渠锻炼出来善于搞建筑的几十万能工巧匠,是发展林县经济的重要力量,决定对林县人外出搞建筑的潮流给予鼓励和大力支持,并加以有力组织和正确引导。于是,林县建筑大军走出太行山,走出河南省,在祖国大地上纵横驰骋。林县人修建的厂房、公路、高楼大厦,遍布全国的大中小城市。建筑业很快由补充农业收入的副业发展成为新兴产业,成为林县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并且“反哺”农业、交通运输业和乡镇企业,实现林县在改革开放中的新发展、新创造和新腾飞,使林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高歌猛进。改革开放解放了林县人民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林县人民开始向工业化和小康目标进军,逐步实现由农业县向工业县过渡。林县县委从调查研究中认识到,林县乡镇企业长期发展比较缓慢。从20世纪80年代起,当林县建筑大军走遍全国时,县委就要求,外出的施工队伍负责人,要做到:提供一个信息,推销一种产品,创办一个乡镇企业。林县建筑业一方面解决了林县多数人的温饱问题,一方面解决了创业的原始资金积累问题,同时培养了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接触了国内外市场,带回了丰富信息。这就为林县乡镇企业大规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起到了带动、启动和推动作用。于是,林县乡镇企业紧跟建筑业异军突起,成为林县迈向小康目标和实现工业化的主力军。林县人民聪明智慧,艰苦创业。过去林县人世世代代在太行山里,面朝黄土背朝天,依靠土里刨食,虽然搞一点副业,但与现代工业无缘。改革开放大潮改变着林县人的观念和眼界,他们的智慧和才能,通过改革开放迸发出来。在建筑业带动下,不要国家投资,林县一座座厂房建设起来,一部部机器发动起来,一车车产品运出来,一个个农民企业家成长起来。林县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发展成为林州市。

  以坚强的党性推动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林州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就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论述,以坚强的党性,有力的措施,明确的思路,推动林州市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阔步前进,再造辉煌。

  第一,要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特别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中共二十大强调,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要在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中,大张旗鼓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论述,结合林州市的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达到人人皆知,悉心领会,入耳、入脑、入心。

  第二,要认真学习新时代关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述,让“两个结合”在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头脑里深深扎根,开花结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根深叶茂才能硕果累累。

  第三,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楚林州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经验、发展前景的“底数”。在此基础上制定林州市新的发展规划,实现林州在新时代新的腾飞。“发展才是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四十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通过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可以摸清“家底”,可以找到差距,可以总结经验,可以产生智慧,可以明确思路,可以确立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第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提升党性的目的是推动发展。“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坐而论道,一事无成。”从林县到林州,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党性的具体体现,在修建红旗渠上得到了鲜明的展示。20世纪60年代,通过修建红旗渠,有力地锻造了林州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改革开放给林州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进一步提升了林州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论述,将极大地提升林州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新时代勇立潮头,建功立业。

  林州(林县)人民修建了红旗渠,红旗渠又给林州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红旗渠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中华民族“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超越林县、超越河南、超越中国,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组成部分。现在,林州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就是持之以恒,真抓实干,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论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团结实干,踔厉奋发,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