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宇宁: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科学路径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10-31 15:17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考察红旗渠时指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希望广大青少年能够“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既蕴含着对广大青少年的殷殷期许,同时也提出了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青少年一代寄托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成为弘扬红旗渠精神的重要载体。若想把红旗渠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之中,提高教学实效,就必须坚持一定的科学路径。

  一、讲好红色故事,“以事说理”

  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最简便的途径,就是把发生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能够体现红旗渠精神的故事贯穿到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讲好红色故事,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之“理”。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进行“说事拉理”,让学生在感情上和思想上深刻理解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真言义理。如从广大党员干部的忘我牺牲、无私奉献中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至上立场——一切都是服务人民利益,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红旗渠第三任指挥长马有金副县长“龙宫探险”的故事就是如此。有一次,暴雨突至,马有金带人在南谷洞水库巡坝,发现大坝出现漏水,急需下水探明溃口位置所在,马有金二话没说,腰间系好大绳,就跳进水里,等他探明溃口位置被人拉上来时已经浑身伤痕、血迹斑斑,由于体力极度透支奄奄一息。但马有金依然拒绝去休息,而继续坚持在工作岗位上。这体现了“马有金式”的党员干部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自己放得很低,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

  二、精选经典案例,“以案释理”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思政课的基本内容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创造,是真理性、普遍性的理论,能够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全人类的解放提供思想指导。既然是真理性理论,能够普遍适用,就一定会有较高的抽象性,上升到了抽象总结的层面。抽象的理论如果能够在具体的案例中得以“显示”和解释,就一定会生动起来、“活”起来,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案例教学不同于把相关故事穿插到教学之中,通过故事来说明和证实所讲的理论和结论,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设定,引入一定的教学案例,从而为教学营造一定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来分析教学案例,做到案例和理论的相互映照,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案例,悟透原理,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故事更侧重的是故事感染力,从而达到以情感人,以事明理的目的。而案例教学,则侧重的是把理论和知识点“带入”和“代入”案例之中,让学生用其分析案例,在这一过程中悟透原理。如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今天的世界恰恰出现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冲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态危机日益凸显,人类面临如何抉择的困境。而红旗渠工程在修建过程中,对原有地质面貌进行了重大改造、改变,在山腰间硬是凿出了一条“红腰带”,结果把荒山变青山,把干沟变良田,在“穷山恶水”上生出“大美林州”。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河山,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完全是一个科学建设生态文明的经典案例。

  三、虚拟仿真教学,“以景验理”

  今天,人类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实现了快速发展,这对传统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更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特别是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虚拟仿真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教学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原理”教学之中,通过具体场景的再现,实现具体场景、情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之间的验证,即“以景验理”。

  四、打造“行走课堂”,“以游明理”

  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一个重要优势,那就是它有坚实的物质载体。有的精神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往往缺少实在的实体支撑,人们只能靠各种媒介、资料进行传播,但是红旗渠精神却有坚实的物质载体——红旗渠。在今天,红旗渠依然在发挥着造福于民的功能,而且作为美丽的风景可供人们参观考察。我们可以利用红旗渠打造高校思政课的“行走课堂”,让学生在参观红旗渠时更深刻地体会修建红旗渠的不易和红旗渠精神的宝贵。为了让人们便捷体会红旗渠精神,林州市还建有红旗渠纪念馆,有条件的学校完全可以带领学生在寒暑假或者其他时间参观红旗渠与红旗渠精神纪念馆,通过行走的实践课堂,增强“原理”的教学实效,“以游明理”,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效结合。

  结语

  广大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高校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应该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其健康成长,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红旗渠精神是培养广大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精神营养,应该和学校思政课相结合,同向同行、同心同德,合力哺育时代新人。在未来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努力探索把红旗渠精神融入相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打造高校思政课的“真知课堂”和“行走课堂”。

  【作者:葛宇宁,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 2023年度河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思政专项课题“河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编号:SKSZYB23-01);2023年度河南省社科界联合会联调研课题“红旗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SKL-2023-148)】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