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河南担当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11-03 10:20

  摘 要: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关乎社会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重在抓住政府和农民这两个主体,突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两个“藏粮”。河南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在扛牢国家粮食安全担当中开辟了一条河南之路。

  关键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担当

  一、全面把握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新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一)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异常严峻。从国际发展态势来看,各种突发状况和难以预料的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逆全球化愈加突出,粮食安全则愈加重要。从国内发展阶段来看,在粮食生产中存在区域不均衡、耕地不足和农业科技优势不明显等短板。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提高底线思维能力,把粮食安全的重担扛在肩上,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二)加强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

  农业强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确保粮食安全更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底线和根基,实现农业强国最艰巨的任务是在于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基于当前农业科技研发能力不够强、农业生产方式不够先进、农业生产主体种粮意愿不够强等突出问题,导致农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占比仍然较低,消除这些矛盾和堵点,必须从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入手,才能更好地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无论是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都明确指出,粮食安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中国式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准确理解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局的高度,在党的二十大上对粮食安全提出了“全方位”的新要求,我们要准确理解“全方位”的现实意义以及实现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方法和方向。

  (一)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在政治责任上,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既要党委政府一起扛稳政治责任,又要把党政同责考核落实落细。在扛稳政治责任上,《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省委书记和省长共同担责的规定。同时又要求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销区以及粮食产销平衡区的所有党政部门共同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在党政同责考核上,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严格执行对省级党委和省级政府粮食安全的责任考核制,通过健全粮食安全工作机制,探索领导带头包片和主职负责的配套考核办法,层层压实党政同责,逐渐形成重视粮食安全责任的政治和行动自觉。

  (二)资源保障:狠抓耕地保护硬措施

  在资源保障上,重点在“耕地”上做文章,不仅要保“量”,更要在“质”上取得突破。在“量”上,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始终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按照“小改大”和“低改高”的思路,严格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确保种粮面积稳中有增,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在“质”上,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及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进行科学规划,不断提升耕地质量,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在2030年之前完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土壤改良,提升高效节水灌溉,打造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

  (三)科技支撑: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力度

  在科技支撑上,重点抓好农业科技和装备这两个关键点,既要取得农业科技的突破,又要优化装备技术,真正实现良种、良机和良法的高度融合。在农业科技方面,持续在农业“芯片”种子上加大研发培育力度,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遥感技术和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装备方面,根据不同地区地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持续优化国产装备,加大适用平原大块地的智能农机装备以及适用山地和丘陵区域的小型机械装备的研发力度,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化和农机化水平。

  (四)保障机制:健全种粮农民受益保障机制

  在保障机制上,重点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确保既能保障种粮农民的保底收益,又能激发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在收益保障政策上,优化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政策体系;重点通过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稳定种粮农民的心理预期,加大生产补贴力度确保种粮农民不赔钱,扩大保险扩面降低种粮农民风险受损量。在培育种粮经营主体上,培育壮大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农民把土地流转给种粮意愿比较高且有实力的种粮大户和种粮合作社等新型种粮主体,确保种粮高收益。在社会化服务上,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以新型种粮主体为依托,帮助带动种粮小户,实现利益联结。

  三、坚定走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河南之路

  我省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中,按照党中央的最新要求及整体部署,扭住人、地、技和制这四个关键要素,找到了一条适合我省的发展之路。

  (一)加强党政联动,压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

  加强党政联动是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制度需要,而党政同责是加强党政联动的政策保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省采用了以下具体举措:一是完善党政同责考核办法和细则;通过省级和地方政府签署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界定各自的职责分工,并把“非农化”和“非粮化”作为硬性指标纳入考核标准中,同时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数据核验,确保赏罚分明、责任履行不偏离,对于粮食安全任务完成良好的地区给予适当奖励和补偿,并对其成功经验和做法在全省进行宣传,对考核不达标者采取一票否决制和终身追责制,真正把粮食安全的党政主体责任压实压细。二是健全五级书记抓粮食安全工作机制。在今年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颁发的《河南省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中,对五级书记共抓粮食安全给出了明确规范,同时把对各级领导的粮食安全考核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晋升重要标准,从机制上压实了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

  (二)释放耕地效能,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释放耕地效能,是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要抓手,我省在保数量、提质量、扩增量和严用途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保数量上,我省严格落实不触碰耕地保护红线,切实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坚决执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耕地稳定在1.2亿亩以上。在提质量上,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重点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气、技、管等9项建设内容,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目前成效已经初显。同时通过培育专业化农业公司,我省涌现出了鑫农种植业合作社、中原粮仓农业有限公司、河南赋农科技公司、开封瑞通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卫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在农业现代公司的带动下,农田产量明显得到提升。截至2022年年底,我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达8330万亩,综合机械化率87%,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97%,连续六年粮食产量均超过1300亿斤。在扩增量上,重点通过“空心村”改造整治,过去两年我省耕地面积增加了60多万亩。在严用途上,我省严格控制耕地用途,通过定期对耕地用途进行详细排查整顿,构建了“划、建、管、补、护”长效机制,既确保了耕地用途,又有效落实进出必平衡的要求。

  (三)强化科技创新,激活粮食产业发展新动能

  激活粮食产业发展新动能,我省从科技创新上入手。一是加大核心种源的科技攻关力度。为了打造种子“芯片”这张名片,我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开展生物育种重大项目,以“中原农谷”建设为依托,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搭建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创新平台,打造国家级、国际化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目前,我省农作物供种能力约占全国的10%,在全国前十的优质小麦推广面积中我省占有四席,玉米、芝麻、花生、大豆供种优势凸显。二是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综合运用节水、节能、节种、节肥技术,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并大面积推广良种良法技术。近十年来,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从56.6%上升至64.1%,遥遥领先其他省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3%。三是加强顶尖农业科技人才引育力度,全力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创新构建有梯度、有合作和有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有效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粮食科技领军企业。打造产业创新联盟,通过科研机构、加工企业、销售企业良性互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市场需求与产品开发创新一条龙。

  (四)完善收益机制,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

  让种粮农民有利可图,重在完善收益机制。我省通过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使得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具体举措是:一是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降低种粮农民的生产成本,稳定农民心理预期收入。二是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通过完善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真正体现出多产粮多得补贴,提升种粮农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仅去年一年,我省的种粮补贴就达27.2亿元, 耕地地力资金为106.6亿元。三是健全省内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种粮大县的奖励力度,提升产粮大县抓粮增收致富的信心。2022年河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牢记领袖嘱托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意见》,从政策上明确提出了对产粮大县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提高产粮大县粮食产量在高质量发展中的考核比重,在“十三五”期间,我省用于奖励产粮大县的资金达292.亿元。

  【作者:梁昊,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部副教授、博士】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