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政协协商同政党协商的衔接逻辑研究
摘要:政协协商同政党协商的衔接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对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蕴含着科学的理论逻辑、鲜明的现实逻辑、缜密的实践逻辑。
关键词:政协协商;政党协商;衔接逻辑
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任务,提出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协商民主体系,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探索政协协商同政党协商的有机衔接,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既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方式,也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
一、理论之脉:坚持“两个结合”的内在要求
政协协商同政党协商的衔接逻辑在理论维度上表征为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协商文化相结合的内在要求。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党的建设和协商民主理论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我们党开展协商民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导。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马克思主义致力于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最终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而在资本主义占据主导、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共产党要带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充满了挑战和风险,必然遭遇来自资产阶级的打击和分化,要想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就要通过包括协商民主在内的各种民主形式把各国工人组织、团体等联合起来,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破立结合,既从理论深度上批判和揭露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又从时代高度上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呐喊和号召,不仅提出要加强共产党自身协商民主政治建设,而且主张通过协商民主等形式把国内和国际的无产者联合起来。一方面,强调要通过政党协商加强自身建设和壮大革命力量,提出“共产党人同社会主义民主党联合起来反对保守的和激进的资产阶级”;另一方面,为了加强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沟通与协商,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奔波于欧洲多国来创建无产阶级政党,提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在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下,各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并且组建了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用来协调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运动,有力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带领包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族各界人士等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团结奋斗,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开展,政协协商、政党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二者之间的衔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基础。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协商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其中蕴含的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主张,兼容并蓄、包容开放的博大胸怀,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人生智慧,执两用中、不偏不倚的处世之道,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美好追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经验启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格局视野,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认识,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协商文化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为协商民主孕育文化基因。此外,从上古时期的“推举禅让”到周朝的“周召共和”,从汉朝的“盐铁之议”到唐朝的“纳谏如流”,以及朝议、举荐、科举等制度不断完善,这种蕴含协商因子的文化血脉为各类协商民主的形成以及互相之间的有机衔接提供了文化土壤,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协商民主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协商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推进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以及二者之间的衔接提供文化滋养和方法论指引。
二、现实之切:统筹“两个大局”的现实呼唤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世界正在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政协协商同政党协商的衔接在现实逻辑上表征为我们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做出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战略性举措。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国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具有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通过发挥好政协协商和政党协商的各自优势,通过二者之间的衔接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其自觉地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在协商民主的旗帜下汇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磅礴力量。
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性谋划。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世界范围呈现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趋向的重大态势,各种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经济重心加快“自西向东”位移,“东升西降”的战略态势日益显著,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必须呼唤世界各国能够通过民主协商、平等对话来解决彼此分歧,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坚持政协协商同政党协商相衔接,能够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积累经验,能够为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三、实践之法:多主体各要素协同联动
政协协商同政党协商的衔接既是一个深刻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涉及主体与客体、目标与任务的分解和实施,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动态性、政策性都很强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类主体、各种要素之间协同联动才能做到有机衔接。
坚持多主体联动。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协商,由中国共产党统战部门牵头和协调组织。政协协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广泛协商、凝聚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政协协商由政协常委会牵头和协调组织。要做好政协协商同政党协商的衔接,就需要发挥不同类型主体的价值和作用,把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等各类协商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作用;加强民主党派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履行职能,通过专题培训、座谈研讨、读书交流、现场观摩、实践考察、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民主党派与党委、政府、政协等有关部门的对口联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新水平;支持政协委员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开展调查研究,引导政协委员利用自身影响力主动发声,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发挥好政协委员联系各界别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从主体维度提升衔接能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协商共同体,形成主体协商合力,使人民群众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一起来想、一起来干。
坚持制度化协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健全各种制度化协商平台,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制度、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各项议事决策制度,从衔接内容选择、议题设置、渠道拓展、平台建构、制度完善、机制保障等方面全面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发挥党的统战部门牵头协调作用。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完善议题提出和对接机制、考察调研机制、共识达成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反馈落实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工作保障机制,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形成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作者:马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本文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河南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政协协商同政党协商的衔接研究”(项目编号:2023ZXLL007)最终研究成果;2023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列宁无产阶级政党学习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SKL-2023-124)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