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推进链群企业融通发展
□王超亚
产业链供应链是大国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全省新型工业化暨重点产业链培育推进大会指出,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重点产业链是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关键任务,是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制造强省的迫切需要。市场主体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力量载体和支点集合,市场主体发展得好,产业链群才能建设得强。只有抓好市场主体,坚持抓大育小、梯度推进,育优做强“链主”企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中小微企业附链成群,才能实现链群企业共生共赢、全省产业版图持续拓展,进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增强“链主”企业的头雁引领力
“链主”企业是产业链群的“超级节点”和“关键变量”,要充分发挥我省产业基础优势和内需市场优势,加快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链主”企业。一是健全“链主”企业的识别、认定、培育、评估机制。针对28条重点产业链,详细梳理其运营模式和组织流程,进行精准“链主画像”,分类制定“链主”企业遴选标准。建立“链主”企业梯次培育库,在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主力作用的同时,加强对准“链主”型民营企业的精准挖掘和有序储备,完善全方位、立体化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二是引导“链主”企业率先实现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发展与能源革命窗口期,引导“链主”企业以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智能制造新模式为主攻方向,加快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树立一批“链主”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鼓励“链主”企业率先建立碳足迹追踪分析系统,推动全生命周期绿色化产业链建设。三是推动“链主”企业积极嵌入全国全球产业链。支持本土“链主”企业积极参与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建立跨区域的开放供应体系。引导“链主”企业在研发设计、行业标准、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助推企业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与“RCEP”框架区域内的国家输出其品牌与标准,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与盈利能力,带动相关产业链群价值链攀升。
增强“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驱动力
“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主体,要做实做强做优体现河南特色的“专精特新”企业集群。一是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聚焦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等细分领域,绘制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图谱”,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在单一细分领域深耕,不断积累技术资源与市场资源,在产业链各环节细分领域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着力提升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和产业链整体韧性。二是加快“专精特新”企业能力提升。健全逐级后备、逐级递进、动态管理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促进“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品牌运营能力、数字化转型能力和绿色化发展能力。在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质量帮扶、标准奖励、品牌培育等方面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支持。三是强化“专精特新”企业要素保障。成立省“专精特新”企业投资基金,联合专业基金公司对有资金需求的“专精特新”企业开展评估投资,“专精特新”企业扩大生产、增加投资、新建项目同等享受各项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鼓励各地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制定专项引才计划,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从灵活供地、鼓励建设“专精特新”企业特色产业园等方面,加大“专精特新”企业用地保障力度。
增强中小微企业的链群支撑力
中小微企业是产业链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市场主体的比重近70%,要坚持链群思维,围绕大型企业推动中小企业集群成长发育,在实现中小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增强其对整个产业链群的支撑能力。一是支持中小微企业“附链成群”。引导中小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采用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靠拢大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以“链主”企业为枢纽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促进中小微企业实现低成本扩张。积极利用整链授信、订单仓单质押贷款、排污权抵押融资等金融工具,加大对重点产业链中小微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二是推动中小微企业治理结构和业务结构“双重优化”。支持中小微企业优化内部治理,引导小微企业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经营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产品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优化小微企业业务结构,有针对性地引导小微企业进入绿色环保、现代制造、高新技术等潜在增长领域,开展工业技术改造、加强自主品牌培育,向细分行业“专精特新”冠军企业方向迈进。三是强化中小微企业“精准服务”。加强民营中小微企业综合服务机构建设,认定一批省级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政策宣传、需求调研、企业咨询和服务对接等公共服务。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发放中小微企业服务券,对重点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购买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的人才培训、投资融资、技术创新、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等服务给予一定补助。
增强链群企业的群落共生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当前区域竞争已经成为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体系的竞争,要推动产业链群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以企业群落培养为抓手催化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深度耦合。一是促进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造各种条件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汇集,鼓励“链主”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专精特新”企业组建创新平台,构建高水平的产学研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产业创新主体之间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二是促进产业链企业协同转型。支持“链主”企业和其他有实力的“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搭建面向行业的各级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服务“资源池”,带动链属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上云上平台”,加快产业链的“智改数转”,赋能产业链实现数字化协同升级。三是促进产业链企业协同治理。围绕重点产业链群组建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联盟,积极引导“链主”企业与“链员”企业通过市场整合、资源共享、供应链共建等方式开展合作,优化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发展机制,建立以“链主”企业为核心,“专精特新”和其他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的产业链治理体系。
(作者单位: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创新研究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