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强:在鹤壁旧城改造城市更新中植入煤炭工业文化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11-20 10:59

  鹤壁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鹤壁采煤用煤历史悠久,近代以来煤炭工业繁荣,积累了丰富的煤炭工业文化遗产。在鹤壁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中植入煤炭工业文化可以放大鹤壁煤炭工业文化IP,传承和弘扬鹤壁煤炭工业文化,记住鹤壁的“乡愁”。

  1.在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中植入煤炭工业文化,有利于留住鹤壁最深刻的文化印记和鹤壁人最大的“乡愁”。鹤壁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煤炭产业曾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1958年,鹤壁煤矿工人再接再厉,创下了74项国家纪录,成为全国煤炭战线的一面旗帜。1959年4月,中央煤炭工业部、全国煤炭工会在鹤壁召开了“全国煤矿基本建设现场会”,全国煤炭系统到鹤壁学习经验,鹤壁迎来了煤炭工业发展的“巅峰时刻”。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诗人、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就曾为鹤壁写下了一首《西江月》:“鹤壁蒸蒸日上,乌金滚滚汪洋。协同钢铁与棉粮,高举红旗迈往。十载山乡巨变,更将跃进加强。劲头鼓足红满堂,烧尽右倾思想。”鹤壁煤炭工业承载着鹤壁发展历史的辉煌,曾是鹤壁人的骄傲,值得大书特书、永远铭刻。

  2.在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中植入煤炭工业文化,有利于保护煤炭工业历史遗存和促进相关资源再利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鹤壁经历了资源城市的转型发展,大量煤炭产能削减,非煤产业得到发展,煤炭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7.1%下降到6.1%,大量矿山、矿井,煤炭工业设施、设备和厂房废弃停用。鹤山、山城等地大规模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采煤沉陷区治理和矿区改造等工作,实现了由“黑”到“绿”的蝶变。在此过程中鹤山区积极植入煤炭工业文化,乌金巷、铁路公园等成为旧城改造的点睛之笔,文化挖掘的尺度和文化传承的力度与鹤壁深厚的煤炭工业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煤炭工业遗产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提升空间。

  3.在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植入煤炭工业文化,有利于提升老城区文化功能和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经过几年的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工作,鹤壁城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市功能更加健全,很多背街小巷都旧貌换新颜,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然而地域文化挖掘不深入、表达不充分,社区文化、街区文化特色不明显,主题形象不突出,与发达地区文化街区先进典型、人民期望还有较大差距。通过“微改造,精提升”,在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中植入煤炭工业文化,用鹤壁最显赫的文化IP点装人们的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培养广大市民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激发大家爱鹤壁、爱生活的热情,对于提升鹤壁文化软实力和市民凝聚力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4.在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中植入煤炭工业文化,有利于丰富鹤壁文旅产品体系和提升鹤壁文旅竞争力。鹤壁占据太行之雄、淇水之秀,有古文化遗址、古都、古城、古运河、古镇、古村落、古庙会等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深度推进文旅融合,休闲旅游业发展成效可圈可点。然而,煤炭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开发。鹤壁采煤、用煤历史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国西晋时期,到了北宋鹤壁的采煤技术已领先世界,比欧洲早800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因煤设市,创造了辉煌的煤炭工业文化。鹤壁历史文化辉煌时期在先秦,近现代文化的最高光则是煤炭工业繁盛时期。如果说淇河文化是鹤壁这块土地及人民的文化之“根”,煤炭工业文化则是现代鹤壁(作为建制地域名称)地域文化的“魂”,是现代鹤壁的象征和名片。在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中植入煤炭工业文化,建设特色休闲旅游街区,讲好鹤壁煤炭工业发展故事,擦亮鹤壁煤炭工业文化IP,完善鹤壁文旅产品拼图。

  5.在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中植入煤炭工业文化,有利于重现老城区“烟火气”和恢复老城区经济活力。做好“工业+文旅”,工文旅深度融合激活力。盘活煤炭工业遗产资源,深度挖掘文化内涵、精确提炼文化元素、巧妙植入文旅场景,灵活展示体验方式,提升文化展示与体验的年轻态、科技感、亲民度。做到精准市场定位,针对老年人的“怀旧”情结还原那个“时代”,针对中年人的休闲需求打造“嗨”文化、慢生活空间,针对青少年的研学需求打造煤炭历史、煤炭科技研学项目。既要关注“物”,还要关注“人”,挖掘当年从全国各地来鹤壁支援煤炭工业发展的工人群体的革命与建设精神,赓续“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的红色基因。利用老厂区、老厂房、仓储用房、历史建筑物、传统院落等城市闲置资源,打造文化展示场景和文旅消费场景,增强体验性,提升烟火气,激活消费活力,推动老城区“老柏生新枝”、再现“新魅力”。

  【作者:王勇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基金项目:本文为2022年度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校本重点社科科研课题“鹤壁煤炭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2-SKZD-001)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