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⑱ | 曹雷:河南要坚决走好文化大省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编者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大河网学术中原开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栏,紧紧围绕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持续加强学习、研究、阐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要论断,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文化发展设定了奋斗目标、作出了战略部署。2023年10月7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强大思想武器。
河南作为全国文化大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从夏代到北宋的3000多年间,先后有200多个帝王在河南建都,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占一半;诸多历史人物诞生于此,从老子、庄子、商鞅、张良到张衡、张仲景、杜甫、韩愈、司马光等;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都在这里发明。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此外,河南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居全国第二位,其中世界文化遗产5处;全省各类博物馆共398家,居全国第3位;馆藏可移动文物1773620件/套,居全国第4位。河南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在推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就。数据显示,2021年,河南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2590.66亿元,居全国第7位,2013—2021年年均名义增长14.1%,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2.3%提高到2021年的4.46%,连续四年占比保持在4%以上。创新诠释传统文化打造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及“奇妙游”系列节目屡次破圈,国潮文化成为河南的又一亮丽名片。文化产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河南正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迈进。
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近年来河南文化产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与其他文化大省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文化竞争力偏弱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是文化产业综合实力不强。2021年河南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广东的37.5%、江苏的43.9%、浙江的52.3%,且与这三省的差距在逐步拉大,而与“追兵”四川、福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增加值占GDP比重仅居全国第10位,与经济总量居全国的位次不相匹配。二是文化产业营收能力偏弱。2022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865.1亿元,比上年减少110.7亿元,下降2.2%;其中,文化核心领域、文化相关领域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19.0亿元和1646.2亿元,比上年分别下降0.7%和5.1%。三是文化产业盈利能力不足。受疫情影响,部分文化企业阶段性停工停产,疫情防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盈利水平有所下降。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10.3亿元,比上年减少11.1亿元,下降9.2%;实现利润总额119.4亿元,比上年减少9.9亿元,下降7.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8%,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不二法宝。尤其是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在国家和地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重要的文化大省,河南正处于由“大省”向“强省”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正视差距,找准定位,全面提升河南的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一是提振信心,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当前,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多变,企业经营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素,保住市场主体才能保行业、保增长。要重点关注网络科技、传媒、旅游景区等文化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提振信心,助力企业加速盈利。
二是协调发展,提升产业规模质量。文化企业是文化市场的主体,要根据大企业经营能力强、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特点,本着“抓大不放小”的原则,一方面通过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发挥市场在配置文化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文化资源配置的现代化、市场化程度,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进一步促进文化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各行业门类形成一批主导企业,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另一方面坚持做优存量、做强增量,注重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支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落实好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面发展,打造中小企业集群。提高全省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增强中原文化创造活力,提升产业规模质量。
三是业态升级,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党的二十大后首次国内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强调“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河南应扎实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方案落地落实,促进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发挥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赋能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数字文化,加大对规模以下相关行业企业的培育扶植力度,尽快升规入统,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兴业态项目,不断壮大全省文化产业规模。同时另一方面要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发挥扶持基金、项目补助、市场力量等作用,通过投资引导,扶持培育等措施,支持互联网文化行业等重点领域方面的投资、投入,比如,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闲娱乐创意性质的文化街区,既丰富了个性体验,也使文化消费更加便利,更适于推广。
四是重视人才,强化文化人才就业创业引导。文化产业要实现繁荣发展,必须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珍惜人才、凝聚人才。要加大文化产业相关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培养适应企业实际需求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要引导企业积极有效留住专业人才,稳定文化产业从业人才队伍。长期来看,还要为优秀人才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广阔舞台,吸引更多优秀文化产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来豫就业创业,提升产业带动就业能力,促进文化产业企业发展,进一步释放就业潜力、扩大就业规模。
(作者:曹雷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