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伟:朱德诗词中的志士、勇士和统帅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古往今来,多少伟大人物都是从最基层做起,一步步成长,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朱德的诗歌创作记录了他从一个具有朴素民主主义思想的志士仁人转化为一个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的战士一生;投笔从戎,从四川仪陇县高等小学堂体育教习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一生。朱德光辉的一生是同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和伟大胜利融合在一起的,“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冲天壮志付飞鹏
20世纪初的旧中国,腐朽没落的清王朝摇摇欲坠,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觊觎之心昭然若揭。朱德于1909年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同年加入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朱德此一时期的诗歌多有述志之作,展现了诗人拯救旧中国于水火之中的远大抱负。
其中《顺庆府中学堂留别》写道,“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这是一首述志诗,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歌展现了诗人重振河山、强国富民的冲天壮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青年朱德愿意承担起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历史责任。《古宋香水山芙蓉寺题诗》也是典型的述志之作,“己饥己溺是吾忧,急济心怀几度秋”,表明作者以身许国,把救国救民作为己任的远大志向。“千年朽索常虞坠,一息承肩总未休。物色风尘谁做主,请看砥柱正中流”,表明作者为国为民九死而未悔、捐躯赴国难的烈火般热情,实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这两首诗集中展现了20世纪之初,中华爱国志士和革命前辈在特定历史时期共有的慷慨悲壮、奋发图强的时代情绪,与毛泽东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等诗句具有共同的时代精神。
1978年8月,泸州市图书馆将朱德的十八首早年诗抄寄给《人民文学》编辑部并在该刊披露,题名《朱德同志早年诗抄》,这使得后人有幸一睹朱德早期诗作和精神状态,有幸能够全面观照朱德一生的诗歌创作,实在是一件有助于党史、军史书写的幸事。
我欲回天自力强
1911年朱德在云南参加了辛亥革命,1915年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然而旧中国仍然是内战频仍,民不聊生,这种情景使得朱德陷入了怀疑和思索之中。1919年朱德写下《征人怨》诗2首,倾吐了自己虽长期征战却无力拯救人民的复杂心情:“家园在望我当归,无奈人民盼解围。”“几度慰忠亭下望,困民水火泪沾巾!”
1922年10月,朱德在德国柏林中共旅欧支部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天涯寻正道,他年另换旧旗旌”。此一历史时期像朱德这样的旧军人不在少数,为什么朱德能走上这样一条追寻共产党、追寻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道路?这和他朴素的阶级感情分不开的。朱德谈到自己的战略战术的时候说道:“我带兵的特殊战术是这样的:我本人身体健壮,可以和弟兄们共同生活,跟他们打成一片,从而获得他们的信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融入人民,这是朱德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是他能够摆脱新旧军阀的封官许愿、放弃个人的荣辱富贵、自觉地走到工农红军队伍中来的主观因素,斯诚人民的光荣。续范亭先生曾描绘出一幅朱总司令的肖像画:“时人未识将军面,亲切和蔼田舍翁。”短短数语,朱德独具的质朴风采跃然纸上。
1927年,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然而不久之后,起义的部队就遇到暂时的挫折,队伍最后只剩下七八百人,许多意志不坚定者纷纷离队,就在这时,朱德挽狂澜于既倒,登高一呼:要革命的跟我走,我总有办法的,黑暗是暂时的,革命会有胜利的一天。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朱德“天涯寻正道”,“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1928年,朱德率领湘南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自此,中国革命像大海波涛一样汹涌奔腾向前发展。
1957年朱德写下《纪念八一》,回忆起当年“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的南昌起义斗争场景;1976年,朱德写下人生最后一首诗《喜读主席词二首》,回忆起当年“千流归大海,奔腾涌巨澜。罗霄大旗举,红透半边天”的井冈山斗争场景,仍然是豪气干云,壮怀激烈!“人生乱世心难测,我欲回天自力强”,此一历史时期的朱德已经彻底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浴火重生,成长为一个为工农解放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尽收勇士归麾下
朱德的诗歌表现出“大略驾雄才”的领袖气质和统帅形象。《尚书·秦誓》言道:如果有一个官员诚实专一,貌似没有特殊的才能,但他胸怀宽广而能容人,别人拥有能力好像他自己拥有一样,别人拥有美德,他心里喜欢别人的美德又超过了他口头对别人美德的称许,像他这样能够聚拢众贤的人,才是真正能为百姓做事的贤人!朱德就是这样的人,他的诗歌显示这一方面的内容。
1941年,朱德《为陈毅同志而作》写道“江南转战又江东,大将年年建大功”,开门见山总述陈毅建树的伟大功勋;“家国危亡看子弟,河山欲碎见英雄”,赞颂陈毅是在国破家亡时的救世英雄。1942年,朱德题写《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一诗称道刘伯承元帅“戎马生涯五十年,凭歼日寇镇幽燕”,诗中深情地回顾了刘伯承50年的革命斗争生涯,表明了党和人民对刘伯承依靠的情态和敌人对他畏惧的情景。朱德勉励其他将士的诗作也屡见笔端,如《和郭化若同志〈山中春暮有感〉》等等。1945年,陈毅《祝朱总司令六旬大庆》称道朱德“高峰泰岳万山从,大海盛德在能容”,开国将帅们对总司令的尊重源自其人格力量,“开心才见胆,破腹任人钻。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1961年,朱德写下《纪念党的四十周年》组诗,显示他作为党和军队领导人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组诗中《党领导南昌起义》写道,“起义南昌党有军,年经廿八告功成”,一句话道尽了党诞生后历尽千难万苦,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抚今追昔,慷慨激越。谈到中国革命的进程,在南昌起义之后势必要谈到秋收起义,前者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而后者则给中国革命指出了一种新的方向。组诗中的《纪念秋收起义》写道,“秋收起义大成功,亿万农民战气雄”,这两句诗把秋收起义的昂扬激情和历史意义展示了出来;组诗中《党的群众路线》《延安整风运动》《党的统一战线成功》等诗则是朱德对党的工作方法的回顾和肯定,显示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谋远虑,秩秩大猷。
朱德的诗歌记录了他从普通士兵成长为人民军队总司令的过程,他的“火热水深民望救,安危度外不思量”的初心,他的“从此天涯寻正道”“我欲回天自力强”的勇气,对新一代党的领导干部的成长更是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郭树伟 单位:河南省社科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