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晨: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精神伟力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12-01 09:38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其历久弥新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精神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强大力量和永恒价值。202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考察时强调:“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在新时代,我们学习、践行红旗渠精神,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以创新的态度、积极的行动与开阔的视野推进红旗渠精神与时代相结合,不断提升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

  红旗渠精神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时代精神的彰显

  “今天的中国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根”和“魂”。红旗渠这一人间奇迹能够出现在神州大地上绝非偶然,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当代的呈现。我们今天所说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深植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基因中。在中国文化精神中,无论是《列子·汤问》中不畏艰难、挖山不止的愚公,还是在礼崩乐坏下周游列国、奔走呼吁的孔夫子,无论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范仲淹,还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他们身上都有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这一文化精神同样是“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的底色,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这也彰显了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的精神品格——在传承中创造,在创新中发展。“红旗渠精神”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在物资匮乏、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缺衣少食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半个世纪过去了,沧海桑田,物转星移,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但与此同时,世界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这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面临的风险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十年来,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保持战略定力,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从“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民族品格,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红旗渠精神,再到新时代的脱贫攻坚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既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

  红旗渠精神既是一座精神的丰碑,也是落在实处的践行

  生活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在实践和认识之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于精神的传承不能坐而论道,流于表面,而要紧扣文化生活的内在规律与深层逻辑。红旗渠精神成于渠却不止于渠。在林州,红旗渠精神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而且不断丰富发展,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在长达十年的修渠、建渠过程中,林州培养了大批能工巧匠。从20世纪80年代起,林州十万建筑大军陆续走出太行山。截至2022年,林州全市共有1520家建筑企业,其中特一级企业达到82家。林州的建筑公司在全国各地承包建筑工程,他们凭借过硬的技术,树立林州市建筑品牌形象。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在无数人们耳熟能详的国家级工程建设中,都有林州人的身影。这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建筑,让中国人知道了林州工匠的同时,也把红旗渠精神传遍中国大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林州的脱贫攻坚工作中,基层干部把红旗渠精神融贯于扶贫工作中,针对一些地方群众“等靠要”思想,林州市出台《关于弘扬红旗渠精神大力开展精神扶贫的实施意见》,坚持推进“扶贫、扶志、扶智”三位一体的扶贫模式,依托红旗渠干部学院、红旗渠纪念馆、红旗渠精神培训基地,广泛开展红旗渠精神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共同努力消灭贫困。在基层治理创新中,林州弘扬新时代“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由一个社区自发成立的“爱心妈妈”团队逐渐发展成为整个林州市的爱心组织,让越来越多的妈妈投身到社会的爱心公益活动中。如今,全市共有200多名孤困儿童和“爱心妈妈”认了亲、结了对,建立起一对一的长期联系。“爱心妈妈”们从对孤困儿童衣食住行物质上的照顾到聊天陪伴等心理层面的关爱,让每个孩子多一位爱他的“妈妈”,孩子的内心就会对社会生出多一分的温暖与感恩。无论是林州建筑工人的工匠精神,还是仁者爱人的“妈妈团队”,都证明了唯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红旗渠精神既是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也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

  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体现和深化,它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什么是中国精神。红旗渠通水后,周恩来总理对人民群众的这一惊人创造感到非常自豪。20世纪70年代初,他自豪地对国际友人说:“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他还说要让第三世界国家的朋友多看看红旗渠是如何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1971年,中共中央批准林县为对外开放县,此后,来红旗渠参观考察的外国朋友络绎不绝,他们对红旗渠工程和红旗渠精神给予很高的评价。1974年,赞比亚总统卡翁达看过青年洞后感慨不已:“太伟大了!我建议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来看看你们的红旗渠!”曾在联合国任职的迪曼先生感慨道:“埃及金字塔作为保存完好的古代奇迹,确实了不起,但它只是埋葬法老等人的陵墓,而红旗渠是造福人民的,参观了红旗渠,有必要更改历史的说法,红旗渠应列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体现了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州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当前,中国正处于大国崛起的重要时期,面对一些不理解甚至负面声音,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就是最生动、最精彩的中国故事之一。为了人民修渠、人民自己修渠、渠成造福人民。正是“人民性”这个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才激发了林县人民高涨的修渠热情,三十万林县人民,靠一锤、一铲、两只手,历经十年苦战,战胜一切当时看来不可能克服的困难,使红旗渠精神得到了普遍而广泛的认同。此外,红旗渠精神的世界性意义还体现在,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精神去带领中国人民去实现共同富裕,还需要“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物质条件在不断改善,同时我们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思想的引领、文化的滋养和精神的支撑。只有不断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发扬光大,强化优秀文化精神的凝聚功能、引领功能,才能筑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自信与精神力量。

  【作者:赵晨,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 经济学博士、副教授 项目基金:本文为2022年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河南传统文化在现代治理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22XWH107)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