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昊:从四个维度解码全过程人民民主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源于中国实践,具有中国特质的新理念,更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生动体现。无论是从概念的提出,还是内涵的丰富,以及实践的推进,都蕴含在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原创性成果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四统一”“三全”“三最”,蕴含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和特色,指引我们从理念上、制度上、时间上和空间上这四个维度解码全过程人民民主。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制度;时间;空间
一、从理念上践行了以民为本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本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特质的民主,这既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诠释,也是对西式民主理论与实践的超越。
全过程人民民主吸收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吸收借鉴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民固方能安邦,无论是《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还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的“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这些都诠释了以民为本的深刻哲理和道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学习型政党,在社会治理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强调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吸收借鉴以民为贵的政治思想。民贵方能行稳致远,从古到今,民为贵的思想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深深烙入政治治理理念中,正如《孟子》所倡导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充分体现了“民贵”“君轻”的核心民本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吸收借鉴以民为鉴的政治思想。以民为鉴方能昭示未来,无论是《尚书》中的“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还是《唐太宗集·自鉴录》中的“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都启迪为政者时刻要以民为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全过程人民民主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本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列宁民主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人民民主的新时代样态。第一,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民本理论的真实内涵。马克思主义民本理论的核心内涵在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就要求“人民民主”必须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民主需求为导向,进而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初衷。正如全过程人民民主所体现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第二,抓住了列宁民本思想的核心要义。列宁的民本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强调“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经典论断,该思想既体现民主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为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指导。
二、从制度上实现了完整的制度程序安排
从制度安排上看,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同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提供了完整的制度保障体系,真正地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党的领导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制度保障。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前提是健全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统领一切的。我们吸取苏联教训,通过完善党章和宪法,进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只有确保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削弱民粹主义、金钱游戏和社会动荡带来一些不可预测的负面影响,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政治力量,走群众路线,通过形成最广泛的社会共识,确保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目的得到落实。相反,如果没有一个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政治力量来统筹这一切,一旦出现民粹主义、金钱政治、民族分裂、颜色革命,都可能使人民当家作主化为乌有。
“一根本三基本”政治制度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基础性的政治制度载体。“一根本三基本”政治制度体系是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足养料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肩负起顶层设计和全覆盖的任务,既能倾听人民的声音,了解人民的诉求,最大程度地调动人民的工作热情;又能代表人民意志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确保人民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具体表现,又是人类政治史上的最大创举,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根据不同的政治定位,在“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架构下共同分享政治权力,共同为人民服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发挥了合理处理民族事务的积极作用,促进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主要借助村民(居民)自治制度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为人民群众参与基层公共事务提供渠道。
三、从时间上确保了民主的全天候可持续运行
从时间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吸收借鉴了“选举民主”程序合规、选民积极的可取做法,又避开了仅限一时单线条“选举民主”的弊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植入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五个环节中,确保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天候可持续运行。
全过程人民民主全天候地植入民主的各个环节,超越了西式选举民主。所谓的西式选举民主,在选举年政客们会表现得异常活跃,许多选民也异常兴奋,一旦选举结束一切恢复如常,选民的诉求只能等下次选举时才有机会表达。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根植于中国土壤培育起来的民主,人民既可以通过民主选举参与政治和表达自己利益诉求,又可以借助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渠道参与到民主实践中;既有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基层组织等主体依托,又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推进,从时间上保障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持续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既能各自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相互间又能优势互补,从根本上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必备条件。
全过程人民民主可持续性地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超越了西式竞争性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追求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不是静态不变地沉溺于过去民主所取得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可以看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在不断发展中前进的。同时,这种发展和可持续都是建立在以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恰好就是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基础上,才进一步提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民主就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全打破了西方民主所倡导的“党争政治”或者“竞争性民主”,西方民主是片断性和非延续性的,它们所谓的民主就是竞选时的口号,而非连续性的奋斗目标。概括起来,全过程人民民主追求的是全民共享的目标,既不是谋取党政自身利益,也不会牺牲其他政党利益,而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从空间上体现到党和国家各个方面和不同层面
从空间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要体现到党和国家各个方面和不同层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要继续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治国理政上,落实到党和国家方方面面的工作上。
在横向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各个方面工作上。党委作为我国领导机关,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始终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广泛吸纳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议,确保人民利益最大化,并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榜样。人大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渠道,其权力为宪法所赋予,把人民代表大会明确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从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肩负着替民发声的主阵地。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执行机关,其权力来源于人民,这就要求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必须践行“我是谁、为了谁”的承诺,借助政府协商、听证会、问政会等多元化沟通渠道,让人民真正参与进去。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必须始终按照新时代“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新定位,不断地拓宽政治协商的渠道,把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和促进民生作为关键突破点,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
在纵向上,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国家、地方、社会、基层各个层级工作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链条、全领域、全方位的民主新形态,从上到下体现到党和国家各个层面,从宏观到微观体现到党和国家各个方面,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中实现了上下联动,既能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又能因地制宜。例如,在制定和完善法律时,国家层面可以依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方层面可以依托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层面可以依托城乡社区自治制度,确保了上下级贯穿联动。同时,为了使制定的法律法规更接地气,全国人大已经在全国32个省级单位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了立法直通车。作为独具我国特色的协商民主更是从上到下贯穿到国家各个层面和地方,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参与平台。
【作者:梁昊,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部副教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