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庆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的思想理论内涵及其精神文化实质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12-1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风家教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精神动力源泉。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指导下,从家庭社会学、社会伦理学、文化社会学等视角解读和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的社会学意义和价值,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个人与家庭、社会,以及家庭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从而实现对家兴国盛的美好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风家教建设的重要论述所蕴涵的“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国梦”的理想追求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支持。“家国情怀”是我国数千年来一以贯之的家国同构之社会结构在人们思想情感中的精神反映,也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情结。从古代的屈原、杜甫、苏武、陆游、岳飞、辛弃疾、文天祥等,至近现代的顾炎武、秋瑾、黄兴、孙中山、吉鸿昌、李四光、钱学森等,他们无不以自身名垂千古的感人事迹,诠释着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家国情怀”。从政治伦理角度看,家国情怀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的政治抱负;从社会伦理的角度看,家国情怀是一种甘于奉献给家庭和社会的人生观、价值观流露;从文化伦理的角度看,家国情怀是一种蕴涵优良伦理品位、反映独特心理性格的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究其实质,“家国情怀”是一种与国人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中国共产党人是这种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大成者和发扬光大者。在抗日战争时期和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满腔“家国情怀”,为了民族解放而冲锋在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为了中华崛起、民族复兴的大业,许多优秀共产党员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创新,展现出“家国情怀”的新境界、新气概、新高度。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所蕴涵的“家国情怀”,恰是对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先进思想及历史担当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是个人与社会交互建构、家庭与国家、社会良性互动的显著体现,其中既蕴涵新型现代性的思想理论意义,又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文化价值。个人与社会、家庭与国家、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从传统思维方式及思想观点看来,一般是决定与被决定、服从与被服从、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谈不上新型现代性意义上的交互主体的互构互促。早在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同时他又提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这些朴实话语深入浅出,直观地体现了个人与社会交互建构、家庭与国家共生共荣、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之社会学思维。此外,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并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实际上是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位一体”密切结合的社会学视野,提出如何通过共同价值认同去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理想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对优良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也有对符合时代要求的国民精神价值的追求与创造。将家庭建设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有助于重塑家庭伦理道德,其中既蕴涵新型现代性的思想理论意义,又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文化价值。诚如有学者认为的那样:“家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向上向善、尊老爱幼、男女平等的家庭美德,不仅是传承好家风的核心要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文明、和谐、平等、公正等内容在家庭领域的具体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中,尤其显露出这一带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新型现代性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助推未成年人成功社会化,具有“立德树人”的良效。社会化是“生物人”(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也是个人与社会相互影响和交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社会继替需要通过社会化去培养符合社会规范和准则,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科学文化水平、伦理道德素质的一代新人;另一方面,个体只有在接受社会化过程中才能学习和掌握立足于社会的知识和技能,熟悉社会的道德法律、价值标准、风俗习惯等,从而逐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资格”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这番语重心长的话语,其中不仅充满对未成年人的爱心和期待,而且蕴含“德育为本,做人为先”的真知灼见,堪称是对儿童社会化真谛的精辟揭示。个体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但最关键的时期还是未成年期,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习近平总书记就此而论:“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孩子欣赏真善美,远离假丑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随时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这番特别强调“立德树人”的话语,具有巨大的伦理文化效能,为家长教育引导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和掌握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规范,进而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风家教建设重要论述蕴涵的社会学思考及其价值评判,对于培育良好社会风气和清朗党风政风具有显著的思想道德效应。一般来说,家中有社会,社会在家庭,家庭与社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家庭由一个个“社会人”所组成,而社会上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心理情绪等也必然会反映到家庭生活中来,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庭对此自然也在所难免。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视优良家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顶梁柱,并且将家风建设提升到关乎党风政风建设成效的高度,其中蕴涵着社会学思考及其价值评判,对于培育良好社会风气和清朗党风政风,无疑具有显著的思想道德效应。

  (作者:冯庆林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