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青: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12-19 12:0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扣好青少年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政治课教师既要承担政治知识的讲授,还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青年的重任,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终建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探索并创新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方法,系统推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才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对高中生法治意识的培育还未达到理想效果。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知识储备,大多数学生具有是非判断能力,也懂得遵纪守法。然而,仍然有部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持无所谓态度,法律知识缺乏,法治观念淡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被边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呈碎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法单一化倾向,知识内容分布未系统化,缺乏整体性,更多的则是碎片化、零星点呈现,增加了教学设计的难度;“填鸭式”单向输出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政治教师缺乏专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背景、对法治教育重视度不够,法治教育应试化倾向严重。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需要从政治课教师自身、校园环境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尝试探索。

  一、提升政治教师教育理念与法治素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力

  政治教师教育理念要因时而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思政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力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领头羊”。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立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深挖教材中有关法治教育的内容,注重加强学生规则意识教育、权利与义务意识教育和程序意识教育等。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切实做到依法施教,做到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合法权利,促进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

  政治教师要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水平。要想更好地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教师个人素质是关键,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补充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法治理论水平,同时加强社会实践,主动对时事热点案例进行研究分析,训练自身的法治思维,也可以前往当地法院实地观摩,增强自身的实践经验。

  从政治教师所处的外部环境来说,学校应该对政治教师给予应有的重视,建立提升教师法治教育水平的培养机制,派遣骨干教师前往这些学校进行学习培训;组织法治教育教学水平比赛,通过这些方式和途径不断提高教师法治素养和法治教育教学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政治教师法治教育专业水平不高的问题。

  二、营造良好校园法治环境,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线

  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第一,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可以在教室出有关法律的黑板报,通过文字和插图的形式讲解法律知识;在走廊里设置文化墙,张贴法律小故事;在校园宣传栏里放置经典案例,起到警示作用。第二,通过校风班风建设,不断把法律知识具化,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之风,使学生在良好的风气之中逐步自我提升,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邀请法院等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来到学校进行法律知识讲解、执法情景再现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法律精神。

  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特色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创造实际运用法律知识的机会,鼓励学生体验普法志愿者的工作,观摩法院审判等,并对这些活动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深化,请体验过普法志愿者的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观摩结束后,在课堂上对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分析,请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是法官,会如何审判”,增强其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这种课程的开设,势必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教师也能开展系统化、专业化的法治教育教学,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为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的形成提供助力。

  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法

  加强学生主体的法治实践。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更加关注学生主体,加强学生主体的法治实践。学生只有对法律产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仰,才会学习和尊重法律,而学生形成法律信仰的重要途径就是实践,学生只有通过具体实践去感受、去认知、去判断,才会形成自己对法律的认识,逐渐形成法律思维,逐渐对法律产生信服感,直至形成法律信仰,最终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

  创新培育方法,开展体验式情境式教学。体验式情境式教学指在教学中创设与生活相关的具体情境,由学生具体实施参与,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桑代克的联结理论也说明了教学就是安排情境,使之导致良好联结的形成,并使那些联结产生满足的效果。通过实际的情境展示,学生会有直观的体验感悟,可以从不同的角色角度去认知和分析,对于相关法律概念的认识会更加的深刻,整个教学过程在趣味与深思中完成,无疑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对情境演练的内容,角色的分配等要提前进行安排,并对学生编排的过程及时跟进和指导,为教学实际演练做好准备。另外,可以在演练时进行拍摄记录,再通过多媒体播放,从不同的角度对情境演练的事件进行分析,并请演练人员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认识,最终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教学的目的。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程中,公民作为法治建设的主体,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法治建设的要求。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切实加强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培育就成为关键,高中政治教师要重视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把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思想政治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和学校在培育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方面还未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贯彻落实,未来我们还需深挖、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内涵及时代价值,不断创新培育方式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改变现有固化模式,切实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提升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养,着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1).

  [2]陈小玉、冯玲.思政理论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协同推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12).

  [3]徐秦法、黄冰凤.以“三个协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04).

  [4]任翠.思政课教师应履行好政治责任[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04).

  [5]张志丹.以一体化思维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21(05).

  【作者:张艳青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20YJC710090);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大思政课视阈下“爱国主义培根铸魂”协同育人研究》(课题批准号:2023YB0266)】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