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仓:美国的创新优势及其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12-19 14:59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为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要有效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当今世界,美国依然是创新第一强国,我们不妨适当看一看美国的创新优势,并从中受到一些启示。

  一、美国高度重视人才

  早在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就超过了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加上美国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20世纪初期美国的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和人均居住面积就远远超过了同期的欧洲强国。19世纪末的美国正值“镀金时代”,高速发展为美国人带来了不菲的收入,许多欧洲人都不惜跨越重洋移民到美国,这些移民里有不少是熟练的工人、大学教授、科学家等优秀人才。在20世纪初期,美国花费了大价钱从世界一流的工厂里挖工人,开高薪引诱欧洲教授跳槽美国,甚至还对先进的欧洲技术发出“悬赏”,只要有人能把重要技术想方设法搞到美国就能拿到一大笔奖励。尽管这种手段有些不光彩,但确实让美国的科技发展迅速,超越了英法两大殖民帝国,成就了一流科技强国。二战结束后,在瓜分纳粹德国留下的遗产时,苏联更多的选择了工厂设备、贵金属,但美国的目光更加超前,它在第一时间挖走了大量的德国科学家。看似短时间里苏联拿到的好处比美国多,但到了冷战时期,美国在航空航天、计算机、芯片等领域取得的成果,让美国人在先进科技领域全面超过了苏联。特别重视人才,并让人才在各个感兴趣的领域发挥其所能,有效推动了美国的科技进步。谷歌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是一个经典案例,布林的父亲是一个苏联的数学家,但他每天研究的并不是学术,而是用各种数据论证苏联人比美国人过的幸福。后来,郁郁不得志的布林父亲带着全家移民了美国,在美国他可以自由研究感兴趣的课题。受他的影响,他的儿子长大后创立了谷歌这样一家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公司。重视人才,在制度上为所有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积极推行各种方便人才的政策,让各类人才尽可能留在美国。美国一直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为它工作,是创新的一大优势。可以说美国的崛起从来都不是偶然的,因为美国极其重视人才,这是美国成为“超级强国”的关键影响要素之一。

  二、美国拥有一流的科研环境

  吸引人才的同时,美国还非常注意为各类人才提供一流的科研环境,让人尽其才。早在1862年,美国人就意识到了科研的重要性,时任美国总统林肯为此划拨了1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专门用于修建大学,以此成就了最早的一批美国公立大学。另外,美国还花费巨资创立了诸多的大型研发中心,以实际结果看,美国政府此举无疑是非常明智和具有远见的。从基础科学、现代医药研发再到近几年非常热门的人工智能,美国都是全球一骑绝尘,领先其他大部分国家。这背后自然烧了大量的资金。以2020年为例,美国的研发支出超过了6594亿美元,占全世界研发经费的近1/3,这些投资换来的回报显然也是难以想象的。因为愿意在科研上花大钱,美国自然能从全世界各国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为其在科研创新领域发光发热。今年初,美国在核聚变上实现了巨大突破,影响非常大。但少有人知道的是负责惯性约束核聚变项目的负责人是一位姓马的华裔女性。在科研领域也同样存在马太效应,美国提供了世界最好的科研环境,开出了最高的人才待遇,吸引了全球顶级科学家、教授和大批青年人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留学生也会被行业大佬吸引,最后成长为专业领域的中流砥柱留在了美国。所以,美国收获了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这也是其科研领域一直领先全球的要害支撑条件之一。宽松友好的科研环境,相对包容的多元化价值观,叠加足够的科研经费支持和美国自身拥有的庞大人才资源,共同成就了美国在科研领域上遥遥领先其他国家的创新优势。

  三、美国包容文化环境孕育出大胆创新创业精神

  很多人喜欢调侃说,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其短短200多年的历史,和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相比,确实差异比较大。但这恰恰是美国最厉害的一点,一个短短200多年的时间,将一片未开发的土地建成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人的开拓勇气和创新创业精神令人敬佩,这是美国的立国之本。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美国各种民族百姓之间的深度融合,孕育出特别宝贵的海纳百川、互相包容的文化环境。在美国的各种场所,各种肤色的人相互包容,各展所长,对于激发创新思维、创新萌动、创新激情、创新动力、创新氛围都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的美国的少年儿童影响深刻。在美国成长的小孩子,从小就被全社会鼓励个性化发展直接影响,家长和老师会不断告诉孩子你是最特别的,同时学校也更加推崇培养学生的方法论和大胆创新创造能力,而不是说上一辈人怎么做了,这一代要如何学习,更不会单纯用纸面成绩来断定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全社会都喜欢标新立异。从小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美国孩子,自然不会缺少创新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许多人不喜欢被传统观念所约束,不喜欢坐在教室里朝九晚五听从老师的说教,而是善于走进大自然,探索自然的奥秘;或者走进现实生活,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感知社会进步的脉动。分析近几十年全球发展情况,总能看到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企业大多都是由美国人创立的,很多大公司创始人的梦想都是从一间小小的车库里出发,结合美国完善的投融资环境与运作模式,创造出了诸如微软、苹果、SpaceX、OpenAI等科技巨头,这种力量极大的推动了美国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四、对我们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而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的硬支撑。学习借鉴美国的创新特点与优势,起码有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持续营造宽松包容的创新环境。我们国家自1995年是科教兴国战略以来,科技创新环境确实有大幅度改善。党的十八大,更是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到空前的战略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用第五部分系统阐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强调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各地都在竭尽全力改善创新环境,优化环境吸引人才。但是,对比美国鼓励人才标新立异、追求个性化发展的人才环境,我们整齐划一的味道比较重,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包容政策仍然有限,不少高学历年轻人仍然把大量精力放在社交上,每每招聘公务员都是大批高学历人员参加考试,这种现实折射出对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营造的创新环境仍然不够宽松,需要继续宽松与包容上稳定发力。

  第二,对于创新人才重视程度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因为我们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所致,全国各地虽然持续不断地推出各种各样的优化人才环境的政策举措,但是全社会尊重人才、创造人尽其才的制度仍然不够完善。大量高学历人才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仍然受困于住房、子女上学、发表论文、年度定量指标考核等约束之中,确实没有静下心来、放开手脚做科技创新的条件。受传统官本位思想影响,不少人甚至遇到机会舍弃原来的科研工作,投身官场。这确实与全社会营造的人才环境直接相关,人才包括高级人才在内,在全社会的实际地位需要持续提升。

  第三,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强度亟待持续提升。2022年,我们国家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GDP之比)为2.54%,已经跃居全球第1位,确实进步比较大。但是,仔细分析全国各省市区的研发投入强度,高的如北京市达6.83%,低的如河南、江西等全国还有15个省区不到2.0%。这种区域不均衡性导致各地创新支撑能力差异较达,直接制约了全国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需要持续提升、均衡推进。

  第四,方法论教育和训练需要全面加强。我们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直至目前,从小学到中学、大学以及硕博士,所有教学中最重要的考核就是考试、考试、考试,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而没有把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高度重视方法论教育的方法引入课堂与日常生活,导致我们有些学生博士毕业了,遇到写一篇论文就困难重重,甚至有些专业科技人员也时常为发表论文发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在读书与工作过程中,从来没有专门学习过如何写论文的方法。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少见,确实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与系统改进。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