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霞:河南省文物外展的实践与成效研究
2023年10月7日—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并提出“七个着力”。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是关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方向的深邃思考,也是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对人类文化与文明发展问题的当代思考,具有强烈的问题导向和实践创新特征,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七个着力”中的“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旨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文物外展,无疑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
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全国八大古都有四个位于河南,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使得河南的文化资源相当丰厚,仅馆藏文物,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河南省有4783457件,数量占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总数量的7.47%,仅次于北京市、陕西省、山东省位列第四,是名副其实的文物资源大省。河南的馆藏文物类型全、数量多、等级高,在出国出境展览中独有优势。早在1935年,郑公大墓出土青铜器等河南省博物馆藏品就出现在为庆祝英王爱德华八世加冕而在伦敦举办的“中国艺术英伦国际展览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南文物在文物出国出境展览方面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及至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文物外展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文物外展也成为有效推介河南的一张“名片”和助力河南走向世界的文化使者。继往开来,河南文物外展必将在服务大局中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传播弘扬中原文化和中华文明,为河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做出新贡献。
一、历年河南文物外展(出国出境展览)的基本情况
河南文物早已走出去,且成绩颇为亮眼,文物外展已成为河南对外文化交流的新亮点。据不完全统计,自1982年以来,河南已先后在五大洲30多个国家与地区举办了140多个文物展览。在有明确记载展出件数的57个展览中,共出展文物2335件组。以年份为横轴,以出展国家数量、出展数量为纵轴分别画出曲线图图一、图二,两相对照,基本可以看出河南文物外展近年来逐渐增长的总体发展趋势。这与国家文化事业日趋繁荣的整体氛围一致,与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密切相关。继省第八次党代会(2006年)提出“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省第九次党代会(2011年)提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之后,省第十次党代会(2016年)提出“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便集中体现了河南对文化发展持续不断的思考、认识和提升。2003年外展较少,与2002年底开始爆发并持续半年之久的非典型性肺炎不无关系。2004年以后整体上都比较多,尤其2013年后有比较明显的增长,与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及紧随其后的一系列行动部署不无关系。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根基和主要内容之一,这就要求“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友好合作的精神,广泛深入开展包括文物外展在内的人文交流。
注:1990年之前的记载不详,2018年、2019年的统计数据还没见到,图中仅是河南博物院官网显示资料,其余数据均依据历年《河南文化文物年鉴》(《河南文化艺术年鉴》《河南文化年鉴》),后文简称为《年鉴》。
河南文物外展涉及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出展次数最多的是日本,共有19次;其次是美国、中国台湾,均为14次;然后是法国、韩国,8次;新加坡、中国香港,7次;加拿大、意大利,6次;澳大利亚、比利时、中国澳门,5次;德国、瑞典,4次;英国、南非,3次;西班牙、丹麦、以色列、墨西哥、印度、拉脱维亚、波兰、泰国等8个国家只有2次;奥地利、希腊、柬埔寨、老挝、尼泊尔等18个国家仅出展过1次。赴发达国家的展览比较多,往往一年之内就有不止一个展览。一年超过1个展览的涉及16个年份11个国家63展次(详见下表)。其中赴日本的19次展览分布在7个年份中,有5个年份每年有3个展,2个年份每年有2个展。
河南文物外展的主题丰富多彩。综合性的外展多为配合领导人出访、两国建交纪念等重大活动,是两国官方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展现中华文明的优秀物质文化遗产为主。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的展出,以文化交流为主。比如1992年巡展18个国家的《永恒的中国》,1999年赴美国、西班牙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展》等。综合性展览之外,外展次数较多的主题涉及个别帝王、城市、宗教、陶瓷、汉字等等。关于单个帝王的展览,如1998—1999年赴日本的《武则天及其时代》。关于某个时代的展览,最受欢迎的是汉代、唐代和三国时代,比如2015年赴中国香港的《汉武盛世》,2004年赴美国的《走向盛唐》,2019年—2020年赴日本的《日中文化交流协定缔结40周年纪念特别展——三国志》。关于单个城市的展览主要是洛阳,如2015—2016年赴瑞典的《洛阳·丝绸之路上的大都会——唐代文明展》。关于宗教的,如2019年赴中国台湾的《龙门佛光——河南佛教艺术展》。关于陶瓷器最受关注的是唐三彩,在日本、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波兰等地均展出过,在日本还展览多次。专题性展览中出展次数最多的,非汉字展莫属,仅2014—2017年的《中国汉字巡展》足迹就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外展的主题还涉及书画、青铜器、玉器、兵器、建筑明器、狗文化、马文化、音乐文化、木版年画、十二生肖等。
二、河南文物外展(出国出境展览)的基本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日隆,国际影响愈来愈大。“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中国的发展成为世界的机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渴望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包括文物外展在内的文化走出去成为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让世界更深刻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河南外展的主办主体是国家相关部门。这种类型的文物外展是官方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双方国家相关政府官员一般都出席开幕式。展览内容以介绍中国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为主,旨在加强政府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增强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情谊。这种类型的文物外展是河南文物外展最主要的方式,在河南文物参与的全部142个外展中,明确记载主办单位是国家相关机构的、河南文物参与的有71展,占据一半的数量。比如,2005年中国与法国互办文化年,2006中国意大利年、2007—2008年中国希腊文化年等时期举办的《丝路遗宝展》《中国古代艺术奇观——唐代艺术展》等,2008年为庆祝中国南非建交10周年、2009年为祝贺中国突尼斯建交45周年举办的《华夏瑰宝展》,2014年为庆祝中国法国建交50周年举办的《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2015年为庆祝中国意大利建交45周年举办的《早期中国——中华文明系列展》《汉唐中原——河南文物精品展》,2016年为庆祝中国拉脱维亚建交25周年举办的《丝路瑰宝展》,2019年为庆祝中法建交55周年、中国匈牙利建交70周年举办的《中国文字丝路行——汉字展》等。另有29个展览主办机构的记载不详,主要是因为2000年以前的记载不详细。比如1992年《永恒的中国》展览在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18个国家巡展,1999—2000年《中国考古黄金时代》展览在美国华盛顿、休斯顿及法国巡展,从展览的名称、展出规模等分析,应是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展览。上述展览中,河南文物都是出展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国家主办的展览外,河南省相关机构比如河南省文物局、河南博物院等也组织外展。在河南文物参与的全部142个外展中,明确记载主办单位是河南省相关机构主办的有42展。比如1994年赴日本、韩国、比利时的《百狗文物展》,1999年赴日本、美国的《河南唐三彩展》,2004—2005年在日本东京等多地巡展的《洛阳之梦——唐三彩展》,2009—2010年赴日本大阪的《北宋汝窑青瓷——河南考古发掘成果展》,2014年赴法国的《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交汇的城市》展,2015年赴瑞典的《洛阳·丝绸之路上的大都会——唐代文明展》,2017—2018年赴美国的《中国古代音乐文物瑰宝——来自河南博物院的远古和声展》等等。外展中的中原文物,不仅致力于展现中原乃至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践行着沟通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代的社会责任。异彩纷呈的外展,也带回了国外关于展览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的管理模式,为河南的博物馆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增强了河南博物院馆与国内外其他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
展览中除了一次性展出之外,有些还采取了同一主题的展览到多个地方巡展的方式,扩大受众数量,从而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比如,1994年河南省文物局主办的《百狗文物展》先后在比利时、日本、韩国展出,1998—1999年省文物局主办的《大黄河文明展》先后在日本东京、福冈、京都等地展出,1998—1999年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展》先后在美国、西班牙巡展,1999年省文物局主办的《河南唐三彩展》先后在日本名古屋等6个城市及美国巡展等。同一主题、历时最长、巡展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展览是《中国汉字巡展》。这个展览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当时为配合第二届“联合国中文语言日”在联合国官方驻地之一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中国文字图片展》。同年中国台湾有《汉字文字图片展》,2013年加拿大有《中国文字图片展》。从2014年1月赴尼泊尔开始称为《中国汉字巡展》,5月—11月在德国,6月在法国,7月在日本,8月在中国台湾,9月在韩国,10月在中国澳门、泰国,12月在斯里兰卡;2015年2月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南非、毛里求斯、俄罗斯、韩国;2016年1月在印度、孟加拉国,2月在英国;2017年1月—2月在秘鲁、阿根廷,5月在老挝、柬埔寨。2019年8月—9月,新的《中国文字丝路行——汉字》国际巡展在法国巴黎、里昂和匈牙利布达佩斯开幕。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智慧,以汉字为主题的展览,为公众开启了一个以汉字为桥了解中国的窗口,公众在神奇的汉字之旅中进一步感知中国的悠久古老、繁荣发展和日新月异。
三、河南文物外展(出国出境展览)的发展态势
河南文物外展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桥梁和纽带作用日益凸显,除了积极借助国家相关机构和平台,还与省相关部门主动加强与外国政府和民间文化组织的合作分不开。比如,2012年河南省文物局与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馆共同签署了时效五年的 《中国河南省文物局与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等。目前,河南文物外展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格局。
越来越多的河南文物及地区院馆参与到文物外展活动中。20世纪80、90年代的大多数外展都是在国家主导下联合全国文物资源开展,记载中河南文物参与的程度并不普遍。比如,1982年赴日本大阪的《中国古代书画展》,河南仅周口淮阳博物馆藏《王铎行书中堂》参展;1992年赴新加坡《中国唐代丝绸之路》展,记载中只有三门峡的文物参展;1994年赴新加坡的《宋元辽金明文物展》中也只有三门峡灵宝市的珍贵造型文物参展。20世纪末期,随着外展数量增多,越来越多的河南文物及地区院馆参与到文物外展活动中。至2010年在意大利举办的《秦汉—罗马文明展》,是全国文物资源并联合意大利相关文物举办的外展,共展出中意两国文物489件(组),其中中方211件(组),河南省6家文博单位23件文物参展。2012—2013年在中国台湾举办的《商王武丁——殷商盛世文化艺术特展》,则整合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墟文物117件组、河南博物院8件组、台湾153件组、加拿大1件、苏格兰1件组联合展出。
河南相关机构越来越积极主动,组织的外展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明确记载是省相关机构主办的展览,在1998年以前屈指可数。仅见1993年赴丹麦的《华夏帝王展》和1994年赴比利时、日本、韩国巡展的《百狗文物展》。1998年以后省相关机构主办的外展数量增长很快,除了2000年、2001年、2003年,其余每年都有。甚至有时省相关机构主办的外展数量超过参与国家相关机构主办的外展数量。1998年当年,就有《中国文化大展——河南文物展》《大黄河文明展》《武则天及其时代》《中国洛阳文物名品展》等4个省相关机构主办的外展,而参与国家相关机构组织的外展则仅有赴美国的《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一个展览。2010—2013连续四年省主办的外展数量均等于或超过国家相关机构主办的外展。
河南相关机构组织的外展往往会充分整合全省文物资源,甚至联合其他省份及国外相关机构和文物共同组展。比如,1998—1999年河南省文物局联合山西省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共同赴日本举办《武则天及其时代》;2010—2011年,省文物局历时三年筹备荟萃全省181件(组)文物精品,赴日本举办《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2015—2016年河南省文物局联合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馆共同主办,在斯德哥尔摩远东博物馆举办了《洛阳·丝绸之路上的大都会——唐代文明展》,以洛阳出土文物为主,调集了洛阳博物馆、龙门石窟等省内多个院馆所藏唐代文物精品149件(组)。2015—2016年河南省文物局联合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在台湾举办了《盛世风华——洛阳唐三彩特展》,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博物馆、巩义博物馆等多家院馆所藏60件唐三彩与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所藏60件唐三彩合璧展出,共同展现唐三彩的精湛工艺和唐代的盛世风华。
文物外展的主题越来越多样化。早期的文物外展多是综合性的。比如1992年巡展18个国家的《永恒的中国》,1993年赴丹麦的《东方文明瑰宝展》,1995年赴德国的《中国古代珍宝展》,1999年赴美国、西班牙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展》等等。1998年以后随着省相关机构主办外展数量的快速增长,除了综合性的外展之外,外展的主题和形式趋向多样化。1998年以前也有书画、帝王等专题展览,只是数量比较少,比如1982年赴日本的《中国古代书画展》,1993年赴澳大利亚的《帝王中国》,1994年赴比利时、日本、韩国巡展的《百狗文物展》等。1998年后主题更加细化且丰富多彩,除了上文述及的大规模汉字巡展之外,还涉及个别帝王、城市、宗教、陶瓷等等。
单个帝王仅涉及武则天,是1998—1999年赴日本的《武则天及其时代》。单个城市仅涉及洛阳,有1998年赴韩国的《中国洛阳文物名品展》,2014年赴法国的《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交汇的城市》,2015—2016年赴瑞典的《洛阳·丝绸之路上的大都会——唐代文明展》等。宗教涉及道教、佛教和密教,道教有2000年赴美国的《道教与中国艺术》以及2015年洛阳关林关公圣像赴中国台湾巡游;佛教有2008年赴墨西哥的《佛教慈悲女神——中国古代观音菩萨造像艺术展》和2019年赴中国台湾的《龙门佛光——河南佛教艺术展》;密教则是2005年赴日本的《古密教——日本密教的萌生》。陶瓷器涉及唐三彩、青瓷和彩陶。唐三彩出展最多,如2004—2005年赴日本多地巡展的《洛阳之梦——唐三彩展》,2008年赴日本的《黄冶唐三彩窑的考古新发现展》,2013年赴中国澳门的《盛唐回忆——洛阳唐三彩珍品展》, 2015—2016年赴中国台湾的《盛世风华——洛阳唐三彩特展》,2017—2018年赴波兰的《洛阳唐三彩艺术展》等。青瓷主要是汝窑,如2005年赴韩国的《青瓷的形与色——世界青瓷展》,2006年赴中国台湾的《河南汝瓷特展》,2009—2010年赴日本的《北宋汝窑青瓷——河南考古发掘成果展》。彩陶是2010年赴瑞典的《首届仰韶彩陶文化展》。
以某一历史时期为主题的展览也有很多。先秦时期有2010年赴日本的《河南旧石器图片展》,2007年赴中国香港的《礼仪之邦——夏商周社会生活文物展》,2012—2013年赴中国台湾的《商王武丁与后妇好——殷商盛世文化艺术特展》;汉唐时期有2010年赴意大利的《秦汉——罗马文明展》,2017年赴美国的《秦汉文明展》,2014年赴法国的《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2015年赴中国香港的《汉武盛世》,2015—2016年赴意大利的《汉唐中原——河南文物精品展》,2004年赴美国的《走向盛唐》,2006年赴希腊的《唐代艺术展》。日本民众最喜欢三国时代,分别于2008—2009年、2019—2020年赴日本举办《大三国志展》和《日中文化交流协定缔结40周年纪念特别展——三国志展》。
外展还有以音乐、青铜器、玉器、兵器、建筑明器、木版年画等文物为主题的。关于音乐的,如2017—2018年赴美国的《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瑰宝——来自河南博物院的远古和声展》。关于青铜器的,如2005—2006年赴澳大利亚的《中国早期青铜器文物展》,2013年赴瑞典的《黄河流域王室与诸侯——中国河南青铜文明展》。关于玉器的,如2017年赴中国台湾的《玉意深远——中原古代玉器文化展》。关于兵器的,如2006年赴中国澳门的《钢铁文化展——东亚古兵器展》。关于建筑明器的,如2007—2008年赴比利时的《中国屋檐下——来自河南博物院的古代建筑明器展》。关于动物造型艺术的,如2004年赴比利时的《中国古代动物艺术——来自河南博物院的珍宝展》 ,2008年赴中国香港的《中国马文化展》,2016年赴加拿大的《十二生肖迎新春》。关于木版年画的,如2012—2013年赴中国台湾《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特展》,2015年赴加拿大的《文化中国·魅力河南——河南木版年画展》。
四、河南文物外展(出国出境展览)实践中存在的不足
众所周知,要做好外展,除了需要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且一批高级别的文物资源作为基础,以及获得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个博物馆的积极配合之外,展览还需要有相当的影响力以吸引国际博物馆界的关注和出展地民众的兴趣,需要一个认真负责且符合国际通用工作习惯的专业团队以圆满完成外展各项工作。总体上看,近年来河南文物外展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且发展态势良好,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不足。
首先是文物外展精品工程、外展品牌比较少。品牌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统一,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外展品牌往往具有突出代表性并得到广大观众的普遍认同,从而成为出展地区的文化标识,进而产生强大的影响力。比如,同样是文物大省的陕西,文物外展最多的无疑是早已成为世界品牌蜚声海外的“秦兵马俑”,不仅是陕西也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国家名片”。近几年,陕西更是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出不少丝路主题的外展,让“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就连国家主席习近平也不止一次说过:“我的家乡中国陕西省,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要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洛阳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而且还是两大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和“大运河”交汇的城市,同时也是与西安齐名的古都,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也培育出了唐三彩展、汝瓷展等有一定知名度的外展,但像秦兵马俑展一样有强大号召力的外展品牌还没有。推及河南省,近年来《汉字国际巡展》影响很大,俨然成为河南文物外展的第一品牌。我们有必要继续挖掘文物资源及其背后的故事,塑造出更多的外展精品工程、外展品牌,以“中原故事 国际表达”来更好地展现中原文化及中华文明的多样面貌,更好地讲好中原故事、传播中原文化。
其次是文物和平台资源的整合力度均有待加强。文物资源分散收藏在省内各文博单位,灵蛇之珠、荆山之玉各有所在。外展主题确立之后,只有充分调动、整合全省文物资源联合办展,才能真正发挥河南文物的整体优势。河南文物外展目前存在的形式比较单一、赴发达国家办展多而赴发展中国家办展少等现状,均与平台建设及利用不充分不无关系。省内专业从事文物对外交流的机构只有省文物交流中心一家,力量相对薄弱。一方面,需要加强建设专业交流机构,并加强外事人才的培养,以提高文物对外交流工作的专业水平和综合实力。另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强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其他省区文物交流中心等专业机构合作的同时,加强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等机构的合作,以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文物外展,提高文物对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增强文物外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继续有序开展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物外展,同时加大力度赴发展中国家举办外展,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与中亚、西亚及中东欧诸国的文物外展合作,力求与其他文物交流项目如国际学术会议、海外流失文物追索、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工程合作项目等结合起来,有效加强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 App等新兴媒体的融合利用,进一步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提高文物传播文化的能力。
还有就是关于文物外展的记载比较零散。文物外展的记载,在2000年之前的《年鉴》中都是零散地分布在综述、概况、文化交流、大事记等栏目中,且记载极其不详。比如1991年的文物外展的记载,仅在《年鉴》的文化交流专栏记有河南文物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4国外展,其他信息则一概不记。2000年以前,有记载的外展是24个,但出展国家、展览名称、主办方、文物名称及数量等信息全具备的仅有3个展览。2000年以后,《年鉴》中陆续出现了文物、博物馆、特载、地市文物篇、龙门石窟篇、中国文字博物馆等专栏,关于文物外展的记载也逐渐丰富。即便如此,外展各项信息具备的展览仍仅有48个,只占全部外展数量的1/3。记载中还会出现外展名称前后不一致的现象,如2007年《年鉴》,“河南省文化篇”记有外展《钢铁文化展》《汝瓷特展》,而“河南省文物篇”则记有《钢铁文化展——东亚古兵器展》《河南汝瓷特展》,“河南省文物篇”前后记有《古中原王朝秘宝展》和《古中原王朝密宝展》。仔细甄别后发现,这样的差异仅仅是表述的差异,其实是同一个展览,而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外展记载缺乏严谨性和标准化,同时也说明外展后的档案整理工作尚未受到足够重视。
五、河南文物外展(出国出境展览)实践展望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文物保护的同时,也要“大力推进文物合理利用”。这是对包括文物外展在内的中国文物行业的政策支持。河南是名副其实的文物资源大省,多年来在文物外展方面也已积累不少成功经验,河南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河南省文物对外合作交流。积极打造河南文物外展精品工程,依托国家海外文物机构和海外文化阵地,搭建多层次、机制性的文物交流合作平台,努力讲好中原故事,传播中原文化,增强中原文化国际影响力。
在服务大局中扩大对外文物交流合作,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河南历来积极参与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文物外展活动。《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深化“一带一路”文物交流合作。文物大省河南理应抓住机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扩大文物对外交流与合作。要充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优势,积极实践“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借助各种文化交流平台拓宽文物对外展示渠道、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提升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不仅让郑欧班列奔驰于“一带一路”,随着“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推进,还要让文物交流也活跃在“一带一路”。 近年来除了积极参与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文物外展赴希腊、坦桑尼亚、土耳其、拉脱维亚、塞浦路斯、立陶宛、摩洛哥等20余国展出,河南也已经增加了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文物外展数量,文物对外交流遍布“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地区。比如,仅2018年,河南文物就赴土库曼斯坦举办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产”展,赴沙特阿拉伯举办了“华夏瑰宝展”,赴波兰举办了“河南唐三彩艺术展”,赴卢森堡举办了“河南文物珍宝展”等多个展览。还曾赴立陶宛举办“丝路瑰宝展”,赴卢森堡举办“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精品展” 等,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在如何利用文物讲好中原故事上下功夫。作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文物外展在给河南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透过文物这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更好地展现中原文化及中华文明的多样面貌,如何利用文物展览讲好中原故事、传播好中原文化,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以正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日中文化交流协定缔结40周年纪念特别展——三国志展》为例。这次展览是继2008年“大三国志展”在日本全国巡展之后的又一次以“三国”为主题的大型展览,在如何呈现一个“真实的三国志”上可谓煞费苦心。东京国立博物馆在官网上写道:“实物所具有的说服力,远远超越于各种史书和演绎”。展览依托汉至三国时代的文物及最新研究成果,但又没有止步于向观众展现这些文物的艺术价值,而是以与曹操、刘备、孙权等家喻户晓的三国时代人物相关的文物为线索,充分运用多样化的展示手法,比如在展厅内部以实际尺寸再现“曹操高陵”墓室,在展厅内以“赤壁之战”等水上战役为背景展示出万千竿箭飞舞于空中的姿态等,向观众系统呈现出历经时光沉淀而内涵更为深厚、魅力更加彰显的庞大三国文化体系,不仅有助于观众理解三国文化的精髓,同样有助于参观者理解历史对现代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这种讲故事的方式、讲故事的能力,都值得好好学习。
加强文物对外交流专业机构的建设。在加强省文物交流中心建设的同时,建议组建河南文物外展中心,旨在总结过往经验,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文物外展事业,努力构建河南文物外展更专业高效的平台。已有地区做了先行者,据报道,陕西文物外展中心已于10月24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式挂牌。专业机构的强化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外展的模式化,便于出展文物多次重复利用,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文物损耗,同时也能节约开支,是一举多得且节能环保的举措。专业机构的强化无疑有助于外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让河南文物外展成为中原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和世界各国各地区民众认识中国的重要窗口,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做出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河南文物外展作为中原乃至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交流互鉴的桥梁和见证。新时期,河南文物外展必将继往开来,在守护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传播弘扬中原文化和中华文明,不断谱写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为河南在共建“一带一路”中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做出新贡献。
(作者:张玉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所,副研究员)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