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1-04 09: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思想指引。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六个必须坚持”是贯穿这一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需要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

  坚持人民至上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至上,深刻体现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观点,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价值立场、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浩大工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是因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积极性;需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需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集中人民智慧、汇聚人民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磅礴伟力。

  坚持自信自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立场观点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我们要始终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坚持自信自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历史伟业的重要法宝,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实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探索开辟出来的,自信自立始终贯穿于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绘制宏伟蓝图,在锚定目标中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时代之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变,回应时代之需,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迈向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走向现代化的全新选择。

  坚持守正创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内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守正创新是新时代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是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总开关,是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走实行稳,必须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揭示了坚持真理与发展真理的辩证关系。守正就是实事求是,是解决创新的条件。创新就是坚持解放思想,破除旧观念、旧做法。守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在“三个不动摇”基础上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才能保证我们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不断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正是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创新是第一动力,谋创新就是谋发展、谋未来,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创、推进和拓展就是做到了始终根据时代的变化,善于提出新思想、新战略、新办法,敢于干新事、说新话。在加快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不断与时俱进,在不断解决新问题、回答新课题、探索新发展中加快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问题导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认识论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的具体体现,既是一种认识价值论,也是一种实践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从来不回避问题,而是勇于回答并解决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党中央提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重大战略举措,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带领中国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目前,我们正处于矛盾风险挑战之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的重要时期,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一系列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历史之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立足于现实,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形成了科学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指导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是基于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推动的,是着眼于解决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的创造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为深刻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提供了深邃思考和系统回答。

  坚持系统观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战略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初步构建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其在理论层面更加完备,在逻辑上更加严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工程,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矛盾错综复杂。新征程上用系统观念推动工作要求我们把握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全局与局部、眼前与长远、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等若干重大关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坚持胸怀天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实践路径

  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崇高情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本质,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民族蕴含的天下观中汲取思想智慧,占据思想和道义的制高点,以大胸怀大智慧促进人类发展进步。新时代,我们党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推动全球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安宁作出积极贡献。当今世界,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一方面,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我们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新的变化,把握世界大势,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既保持战略定力,又积极应变;既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又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既坚持对外开放、推动共同发展,又反对保护主义和“筑墙设垒”;既坚持互利共赢、实现优势互补,又反对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另一方面,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李清 王明英 单位:焦作大学)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