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仓:洛阳研发投入强度达2.96% 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1-08 13:20

  按照党中央和中共河南省委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作为全国大国重器研发的重要基地,洛阳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96%,连续5年领跑全省。目前,洛阳创新平台数量达3416个,其中107个进入“国家队”,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00家。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稳键推进。在创新驱动下,洛阳以新能源、新材料、新IT、新文旅、智能装备等“四新一装备”为重点,着力发展“风口”产业,加快特色产业集聚,构建有洛阳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前11个月,洛阳市高成长性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7.7%和8.5%,发展活力充足。

  第一,持续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动力之源。洛阳聚焦产业新赛道,强化创新引领,通过提升智能机器人、智能成套装备、智能检测设备等技术创新水平,在全国智能产品研发与制造上占据重要地位。全国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其中,“洛阳轴承”“洛阳连接器”等屡屡建功,标志着洛阳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龙门实验室研发实现“龙门首跃”,周山智慧岛、伊滨智慧岛双双入列“省级”,见证了洛阳创新的速度,催生了洛阳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近年来,中铝洛阳铜加工有限公司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行市场化改革,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基础上抢抓风口,每年研发投入4亿元左右,设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调整奖励机制注重项目分红向一线研发人员倾斜,2023年公司新产品营业收入实现三位数增长,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

  第二,大力发展风口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洛阳积极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大力发展风口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与风口关联、向风口转型,加快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作为洛阳紧盯风口精准招商、以创新引领发展的重大标志性项目,中州时代新能源生产基地按照“灯塔工厂”标准进行建设,采用先进的超级智造产线生产“麒麟电池”。2024年下半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打造全国有竞争力的年产值超1000亿元新能源电池基地。在洛阳LYC汽车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车间,“火热而又冷清”的生产场面引人关注。所谓火热,是因为订单饱满,生产线开足马力日夜生产。所谓冷清,是因为智能升级——人工传送升级为机器传送,肉眼检测升级为视频检测,两条生产线月产能30万套,每班用工只需数人。该企业紧跟新能源汽车风口,展现“共和国长子”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的生机,也彰显出老工业基地洛阳向“风”而行、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坚定决心与坚实基础。

  第三,强化产业集群发展。作为现代产业配置与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产业集群以其资源共享、产业链衔接显示出越来越大的发展优势。洛阳市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趋势,强化产业集群思维,聚焦产业链关键环,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形成集群效应。结合现有产业基础,确定10个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17条优势产业链,实施产业链链长、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加快培育壮大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光电元器件产业集群是洛阳市确定的10个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之一,也是洛阳市谋划发展的重点“风口”产业。在洛阳高新区,中航光电高端互连科技产业社区项目正加快建设。该项目将打造中航光电全球运营总部,为洛阳光电产业链发展提供新动力。在洛龙区,中南高科光电科技产业社区围绕中航光电招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光电元器件产业集聚。另外,洛阳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核心产业链,一方面依托百万吨乙烯、中州时代等龙头项目引进配套项目41个;另一方面,依托产业链生态协同招商,引入投资58亿元的新能源材料及铝基新材料等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效果,在延链补链强链中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规模。据统计,去年,洛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46.9%,全市光电、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及卫星应用等7条产业链保持两位数增长,17条优势产业链营收达4200亿元。

  创新驱动增添动力,风口产业链群全面起势,特色产业集群稳健聚力,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洛阳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