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㉖ | 秦红霞: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编者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大河网学术中原开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栏,紧紧围绕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持续加强学习、研究、阐释。
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舆论工作,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指示,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巩固壮大主流思想前沿提供了科学的指南。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始终处于意识形态的最前沿。我们一定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阵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卓有成效地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一定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基本原则
党管媒体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闻事业的根本原则,是坚持党对思想战线领导权的重要保证,也是舆论引导工作得以开展的根本前提。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舆论的阶级属性、列宁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舆论宣传的党性原则,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都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这一原则。新闻舆论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通达社情民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而新闻舆论媒体的价值取向和传播能力对于社会公众舆论发挥着重大的引导作用,在促使主流舆论最大限度地转为社会共识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要有效引导舆论,促使社会舆论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就必须依靠值得信赖的新闻媒体来发出党的声音、传播党的主张,加强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反之,若否定党对新闻媒体事业的领导,则会造成舆论阵地沦陷。例如,苏联在亡党亡国前就出现了错误的舆论导向并无法逆转,导致反共反社会主义的言论成为舆论的主流,其根本就在于苏共主动放弃了对新闻媒体的领导权,失去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一方面,明令废止了党对于思想文化宣传工具的“行政干涉”;另一方面,彻底放弃了对西方敌对势力舆论大举进攻的防线,使得当时西方模式大受推崇,这种放弃党管媒体的原则使得苏共最终解体。当前,舆论形势十分复杂,各种信息真假难辨,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在此背景下,更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决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宣传报道中把握好方向、原则、节奏、力度,既不左右摇摆,也不感情用事,宣传好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二、一定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强大的正能量。中国地大物博、情况复杂,在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如果不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势必影响我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我们的宣传报道、舆论引导,如果弘扬的不是主旋律、传播的不是正能量,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就是失职。要做好舆论引导,就必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但现在有的媒体喜欢猎奇,崇尚“娱乐至死”;有的不看主流看支流,习惯炒作放大社会阴暗面。例如,2023年10月16日,在成都发生了一起罗威纳犬咬伤女童事件,多家媒体报道女童妈妈恶意筹集善款200万,一时间网络上全是这种负面新闻。但其实这只是极少数负面案例,更多的是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比如见义勇为的“南京胖哥”,被坏人连捅数刀,但他却婉拒了上百万捐款,并表示不希望靠此事发财;又如,最近众多的新闻平台都直播了神十七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让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中国在载人航天成功发射20周年之际“神箭”再次出征,看到了我们的新发展、新成就,展现了中国力量、凝聚了中国精神。以上这些正能量的新闻才是大多数的,才是社会的主旋律,才更应该被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当然这并不代表新闻媒体不能宣传负面新闻,关键是要认识到负面案例只是极少数,要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更多地传播正能量。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三、一定要着力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环境和结构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多种舆论力量重新赋权。大数据带来的表达方式变化,社交形态下的信息交互,都改变了以往的舆论格局,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以及表达观点的渠道具有多样性。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更加重要,任务也更加艰巨。如何在新的舆论格局和环境中更好地引导舆论、凝心铸魂,是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而对于新闻舆论工作来说,一定要加快自身转型。近年来,我国主流媒体纷纷开启媒介融合探索,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重视创新传播渠道,构建新型传播平台,形成了网上网下一体化发展的先进做法。比如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物“央视频”,作为我国国家意识的宣传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2020年11月20日,央视频App正式上线,截至2023年10月,央视频的抖音账号共发布视频1.8万个,粉丝1983.5万,累计获赞4.4亿,其中单其第二个置顶视频一个视频就获赞458.1万,足见央视频在平台上的流量和受关注程度。央视频打破了传统单一信息发布模式,围绕社交媒体的定位,在传播主体、受众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创新。比如在传播主体这块,集合各种优质的内容创作者为其提供优质内容,从听到说。公众从之前的被动接受信息,到现在的可以主动参与并讨论信息内容的生产。
(二)把握好舆论引导工作的时、度、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时就是“说不说,什么时候说”的问题。不同事件要采用不同的时机,比如像重大突发性事件,要快速发声、及时发生,而针对一些热点问题,事件全貌还没有全部展现,各方还有较大争议,此时则需要适当地缓一缓、看一看,不能盲目作出判断。度就是解决“说多少,说多久,怎么说”的问题。同样的事情,拿捏的分寸不同,最后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什么问题适合在全国报道,什么问题只在地方报道,什么问题只报道一下,什么问题要跟踪报道,什么问题要强化,什么问题要淡化,这些关于“度”的问题都需要认真琢磨、仔细拿捏。效则主要是解决“说了要管用”的问题。内容正确不一定影响就大,工作做了不等于就一定有效果,所以要想让舆论引导真正产生一定效果,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化,必须下一番苦功夫、深功夫和巧功夫。要多些真实体会,多些读者意识,多些深入实际,多些平等交流,真正达到实效的目的。比如去年“江苏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去年1月28日,有网友爆料视频,一女子被铁链子拴着,精神失常,零度的天气还穿着单衣,疑似为8个孩子的母亲,视频发布后立即引发网友热议。为此,相关部门迅速成立联合调查组,当天18时发布第一轮回应称“不存在拐卖行为”,回应速度相对及时。但在没有事实依据前提下便给出此结论,且通报内容未展现应有的人文关怀,随即引发网民不满,造成舆论反弹。之后,丰县、徐州市、江苏省先后成立调查组开展实地调查,走访群众、翻阅档案等。去年2月23日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详细公布涉事女子的身份情况、被拐卖过程、医治救助情况,以及相关涉事人员的处理情况。但由于之前回应简单不符合事实,且距事件发生已过去29天,没有把握好回应舆论的时、度,导致即使最后报告有完整的事件过程,但并没达到该有的“效”。这也证明了把握好舆论引导工作的时、度、效,对于有效回应人民诉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性。因此,在目前各种文化相互激荡、舆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时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舆论引导工作的指示和要求,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舆论引导工作。
(作者:秦红霞 单位: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