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推动河南金融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河南建设贡献金融力量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1-10 10:0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而金融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组成部分。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我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从全局高度对下一步金融工作、金融监管和金融改革等重大问题和方向作出部署,是河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为金融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一、走好“一条路”,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加强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谋划,推动金融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满足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金融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新的征程上,做好各项金融工作,就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深化对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的认识。

  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最核心的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本质特征。金融事关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只有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彰显政治性、确保人民性、提升专业性,才能解决金融运行突出矛盾,才能真正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党的领导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围绕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了“八个坚持”,在“八个坚持”中,“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放在了首位。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既是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新时代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

  坚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最本质的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实质上是对促进人的现代化的明确要求,包括人的生活品质、人的精神文明程度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初衷都是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是由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也是金融政治性的必然要求,要求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金融服务中。这就决定了我国金融业的中国特色,与西方金融业的“二八定律”“金融荒漠”等情况不同,中国金融业不是少数人的工具,而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服务于国家、社会和人民。

  二、做好“一道题”,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经济根基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现代化建设总体思路,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又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对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进行了系统的安排和部署。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南的具体实践,是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技术路线图。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因此,应以“两个确保”为目标,围绕驱动发展、优势再造、乡村振兴、绿色低碳转型、数字化转型等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一是发展科技金融。科技创新具有成本高、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的特点。我省仍然存在金融与科技创新融合度不够、金融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到科技创新领域、科技产业和创新企业没有稳定可靠的融资渠道等难题。发展科技金融可以破解上述难题。科技金融通过将信贷、债券、股权等金融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的有效对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科学技术产业化发展。当前,我省通过实施“基金入豫”、建立政策性科创金融体制机制、推动建立企业上市挂牌“绿色通道”等措施推动科创金融改革,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本支持力度。

  二是发展绿色金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化是一个重要方面,绿色金融是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省委、省政府将绿色低碳转型战略纳入“十大战略”,我省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努力走出生态大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比如,中信银行信阳分行作为银团贷款牵头行,为万华无醛生态产业园提供了6亿元“绿色”银团贷款,通过绿色信贷助力绿色项目落地;中金汇融私募基金与新乡市发起设立的两期氢能基金,通过绿色基金推动新乡氢能源产业链快速布局;郑州地铁通过发行绿色债券布局公众绿色出行。

  三是发展普惠金融。对金融机构来说,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既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意味着新的市场空间的拓展。2023年10月1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等党中央工作部署,细化政策举措。 我省也在普惠金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比如,兰考探索形成了以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以金融服务体系、普惠授信体系、信用信息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为基本内容的“一平台四体系”普惠金融兰考模式。相关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为县域普惠金融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四是发展养老金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河南已处于中度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呈加速上升态势。截至2022年年底,我省60岁以上人口1862万,占常住人口的18.9%。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积极响应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五级书记抓养老”的工作机制,两次召开高规格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养老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媒介融通作用,金融应当如何支持和服务养老事业?一要扩面。推动金融机构充分利用网点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和服务等优势,积极参与各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二要提质。在养老金融市场中,银行、券商、公募基金、信托、保险等主流机构提供的产品各具特色,金融机构要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优势,依据不同群体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需求偏好等因素,为市场提供更为多元的选择,形成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合力。

  五是发展数字金融。数字金融是互联网信息及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相结合形成的金融新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具有数字与金融的双重属性,能够加速资金、信息、数据等要素的自由流通与有效配置,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应坚持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引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跨越式提升的战略举措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精准发力,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金融服务品牌创建、强化重点领域数字金融赋能。

  三、守好“一根线”,统筹发展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体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实践,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诸多外部不确定性冲击,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需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数字赋能的基本思想,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安全防线。

  近年来,我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果显著,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地方法人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工作稳妥推进,中原银行吸收合并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焦作中旅银行顺利完成,以及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获批和河南农商联合银行筹建工作的有序推进等,都为我省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我省金融领域有的问题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需关注,比如地方债务风险、地方金融组织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强调,要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从国家安全观的高度去认识金融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另一方面要科学防范金融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学会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

  【作者:张羽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2023CJJ202)、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专项研究课题(ZX2021004)】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