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基层治理研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村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深远。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对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一是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是“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和党的建设同步推进,全面发展要靠基层组织去推动,没有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就不可能有效实现乡村治理,也就无法完成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二是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需要。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只有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搞好,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才能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好,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三是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是建设法治乡村、保持农村和谐稳定的需要。通过坚持依法治村,“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综合治理体系,防范在先,疏导在前,及时解决矛盾,防止激化矛盾,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四是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需要。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的长效措施,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
二、农村基层治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需要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推动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农村社会治理能力,而农村基层治理中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影响了农村基层治理的效能。一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还不适应农村基层治理的新要求。 “经济多样化与组织设置滞后的矛盾,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出现了薄弱环节,影响了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影响了农村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二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还不适应乡村振兴新要求 。首先,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不强。存在不会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缺乏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其次,服务群众的能力不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能力弱,缺乏奉献和干事创业精神,缺乏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的本领和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所需要的多方面服务。再次,管理村级事务能力不强。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依法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弱,不会管、不敢管,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最后,应对复杂局面能力不足。新形势下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缺乏应对农村复杂局面的能力,没有发挥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作用,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责任没有很好的落实。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基层治理能力与发展农村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之间的矛盾,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农村基层治理方面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治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三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制约了农村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农村基层治理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证,目前相当部分农村集体收入还比较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实力对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进行再投资,影响了农村产业化的发展,也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四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农村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对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农村文化建设还比较落后。一些地方农村文化设施投入不足,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其次,农村消极文化现象依然存在。其三,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还跟不上乡村振兴的新要求。最后,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与乡村振兴的新要求还不相匹配,需要加强提升。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治理的主要路径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其一,扎实推进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第一,推动农村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以“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形成规模优势,实现最佳效益。第二,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发展乡村产业,要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一批“特、精、美、优”的乡土特色品牌。第三,延伸和拓展产业链。围绕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进一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载体,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让广大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第四,创新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农村加工车间,更好地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文化传承。第五,推进经营性服务产业化。健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物流短板,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其二,全面推进组织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具有基础性、引领性、保障性作用,组织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石。第一,建强农村基层组织。乡村要振兴,组织是保障。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规范细化“三重一大”事项,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加强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不断发挥党支部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第二,健全完善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设置党组织,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逐步改变‘一村一党支部’架构,探索依托农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设立党组织的新形式,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全覆盖”,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可靠的组织体系保障。第三,着力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推进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健全“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着力锻造一支政治可靠、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骨干力量。第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农村党员是乡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体,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对其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能、致富知识、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激发党员意识,增强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教育引导党员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五,要切实加强农村基本制度建设。实现农村组织振兴,需要严格、规范、科学的制度保障。如健全“三会一课”制度、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民主监督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服务群众制度、村规民约等。
其三,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加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第一,要提升破解农村发展难题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在促进农村科学发展过程中,针对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新的工作措施,不断提高统筹发展的能力。第二,提升管理好村级事务的能力。农村基层干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管理好村级事务。善于运用法律法规引导农民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利益,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提升处理农村复杂问题的能力。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基础中的基础。第四,提升推动农村和谐发展的能力。第五,提升开展农村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农村基层干部的协调能力是指在农村工作中对参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使其能够配合协作,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本领。
其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党内基层民主与农民主人翁地位融为一体”,得到了农村干部和群众的广泛认可。注重结合各个农村基层单位的不同的特点,不断健全完善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通过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让村民广泛参与研究村中重大事情,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并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通过完善工作评价体系,细化标准,强化目标管理,推行村民自治,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农村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村民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从而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管理农村事务的水平。
其五,切实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坚持法治为本,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强化法律在维护农民权益、规范市场运行、农业支持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等方面的权威地位”,是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其六,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广大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搞好农民教育,逐步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思想道德觉悟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实施“农村青年人才”储备计划,科学利用政策、资金等吸引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创新,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和“回归工程”,把本地在外高校毕业生、企业家、务工经商人员引回来,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赋能。注重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培育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向农民群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加强对农民群众的道德法治教育,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
其七,大力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注重挖掘中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努力使文化生活美起来。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农村发展的软实力,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和美乡村,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保留文化形态、保存文化基因,守护乡村的文化根脉,大力发展有历史文化记忆和地域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
其八,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治理、保护绿水青山的紧迫性艰巨性,带领农民群众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好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
四、结语
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农村基层治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的主要路径三个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基层治理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农村实际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研究方法思考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基层治理问题,推进中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通过对乡村有效治理进一步推进乡村建设全面振兴。
【作者:崔天意,单位: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马应福,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本文系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两个结合’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XWH004)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