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祝平:数字媒介语境下以红色档案讲好“红色故事”的对策研究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1-30 09:30

  摘要:在数字媒介普及率持续提升的加持之下,红色档案对大众主流意识形态的推进构建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文章在把握数字媒介语境下红色档案资源的价值与要素提炼的基础上,从细化知识组织应用、深化档案语义关联;组建专题数据仓库、完善资源数据结构等方面对数字媒介语境下“红色故事”的资源组织框架进行了归纳梳理,并进一步提出了鼓励多方主体参与、加强跨界资源整合等数字媒介驱动下红色档案讲好“红色故事”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数字媒介;红色档案;红色故事;路径选择

  档案是用于记录真实历史中人与事等信息资料的重要载体,既能够用于记叙、还原历史面貌,也有助于对前人经验、奋斗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逐渐走向富强,这一历程中包含着伟大精神内核与无数革命前辈的奋斗史,对其进行详细记录的信息资料被称为“红色档案”。随着“数字人文”概念在当下社会环境的大范围渗透,各个领域为发展升级而纷纷对其加以引进,数字媒介与不同行业领域的交叉格局基本形成。《“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档案资源数字转型,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提升档案治理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这为数字媒介驱动档案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红色档案作为记载着诸多“红色故事”的精神文化资源载体,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数字媒介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红色档案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蕴进一步在人民群众中进行传播,实现数字媒介与人文资源的深度互嵌,推进红色文化的社会性渗透,增强全体国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因此,在未来的红色档案资源管理中,应更加注重利用数字媒介驱动作用,注入更为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故事色彩,进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使红色文化传播至千家万户,将红色精神入脑入心。

  1.数字媒介语境下红色档案资源的价值与要素提炼方向

  红色档案主要包含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个大类,其中尤以中共党史为核心,围绕中国共产党伟大领导的正确性、必然性来记录史实,对于弘扬主流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可以认为,红色档案中讲述的“红色故事”有利于历史事实的澄清,规避历史虚无主义对主流意识形成产生冲击,同时通过有序的资源开发与利用来彰显红色档案的价值功能与教育引导功能,对于全党推进自我革命具有重要驱动作用。数字媒介语境下红色档案资源的价值与要素提炼,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具有积极助益。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等重点工作任务。数字媒介作为“十四五”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加持力量,是加快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关键渠道,要做到有效利用,需要重视红色档案资源中的要素提炼,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遴选:第一,精准还原历史场景。真实准确的历史史料有助于帮助人们巩固历史记忆、代入历史情境,因此,在采用数字人文技术讲述“红色故事”时,可由此切入,如开设以还原历史为主题的节目专栏,采用档案数据作为场景道具,给观众带来亲身体验空间。第二,革命人物生平记录。通过对红色经典人物的历史生平进行回顾与剖析,能够引导大众以此为视角,代入人物所在的时代环境中,切实体悟革命历史的艰辛与伟大。第三,民族优秀文化内核。数据化是对信息进行结构化、颗粒化处理,使之成为标准化数据对象的过程,其是数据产生价值的基础。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关联等举措整理出能够呈现“红色精神”的档案资源,如进入红色革命阵地,走访居民,以文字、音频、图像等形式记录采访口述内容,将能够体现民族红色精神的原生文化状态纳入档案体系中。

  2.数字媒介语境下“红色故事”的资源组织框架

  2.1组建专题数据仓库,完善资源数据结构

  基于数字媒介环境下的红色档案资源利用空间不断扩大,其中包含的“红色故事”要被大众熟知,首先便需要从搭建完整的“数据仓库”角度出发,根据专题、类型的差异进行资源统筹与统一分类,便于后续的信息筛选与信息提取。较之传统红色档案资源的管理,数字化视域下,可将数据库中的资源与素材更精确地划分为档案单件与知识单元,如根据档案内容、发生时间等要素进行排列,同时结合适用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及时更新数据状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先进数据管理技术,对数据仓库的权限分布与功能分类进行更科学的改进,带动数据处理准度与效率的提升。

  2.2细化知识组织应用,深化档案语义关联

  在搭建好基础数据结构的前提下,可以对红色档案资源中的知识组织展开进一步细化分类,便于受众快速完成基本认知构建,更好地理解“红色故事”的内容。譬如,采用主题分类法,脱离档案资料涉及的内容、学科等要素,按照需求设置某一主题,将符合主题语境的档案资料纳入其中,并采用时序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划分出不同的维度,便于用户快速检索;同时,设计“主题地图”,应用元数据格式,对红色档案中知识概念的区位要素进行定位索引,按照资源位置来描述与呈现知识结构;另外,在资源定位基础上,通过关联数据的方式进行语义关联,快速识别并区分不同数据间的关系,剔除冗余环节与重复性内容,降低资料筛选与应用中的时间成本。

  2.3打造可视知识产品,突出故事内容逻辑

  数字媒介语境下的红色档案在呈现形式上明显区别于传统档案形式,因此在讲述“红色故事”时,应当重点发挥其可视化、智能化优势,灵活采用数字媒介表现方法,使故事知识逻辑更为清晰化,便于大众理解。譬如,结合已有的红色档案资源,借助GIS等智能技术来搭建与知识产品相关的可视化模型,设计配套检索逻辑组配模式,使用户能够根据所要检索的信息内容快速在档案资源平台中搜集到符合需求的知识内容。同时,红色档案管理方与各大社交媒体可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将具有公开权限的红色档案资源优化成不同类别的可视化知识产品,强化故事内容逻辑,并将之发布于社交平台当中,使大众能够在平台中自行查询、了解,并根据其中逻辑结构来按照顺序理解“红色故事”内容,实现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

  3.数字媒介语境下以红色档案讲好“红色故事”的路径选择

  3.1鼓励多方主体参与,加强跨界资源整合

  “红色故事”的讲述本质是面向大众进行史貌呈现的过程,因此,在利用数字媒介传递相关信息的过程中,应积极鼓励社会各方主体积极参与,推动不同专业、领域的资源整合。首先,在由红色档案资源组成的宏大叙事结构中,突出个体与民间组织在资料提供方面的重要性,建立档案资料收集、审核与保存机制,将遗留于各处的档案信息尽可能地整合于数字平台中,以音频、视频等多元形式进行呈现。同时,考虑到不同区域的红色档案信息存在关联的可能性,应强化在数字平台内加强跨界资源的关联意识,拓宽受众了解“红色故事”的视角,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红色文化资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使之在传播与流通的过程中能够以整体性结构形态出现,为受众开辟多维视角下的历史重现空间,达成讲好“红色故事”的具体目标。另外,对于类型、结构存在差异的“红色故事”资源,应在整合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传统技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如经过实地访谈、实物登记、人物采访之后,再将所得信息转化为数据形式,上传于数字媒介平台中,供大众查阅浏览。

  3.2深化资源数字加工,引入先进数字技术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数字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已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而又积极的影响,并将持续发挥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红色档案形成历史中,在较长阶段内都是以人工技术进行记录、留存,较难对其展开有效的统一分析工作,有必要采用人工智能等数据加工、处理技术,转化为随时可检索到的数据信息。首先,及时引进高清图像扫描、3D虚拟呈现、计算机建模等先进技术,完成数字文本化加工,随后对数字仓储中的档案资源进行分类重组,建立规范性工作流程,以元数据格式对结构化数据进行语义描述与自动标引,着重加强对关联信息的描述,实现对数字档案的精细化管理。其次,将红色档案资源划分为物理层、数据层、用户层三个层面,其中物理层是指数据库架构基础,属于信息来源通道,承担着数据库资源管理方面的任务;数据层是经过筛选、组织、呈现的数据资源,用于支撑起用户层的核心内容;用户层则是负责为用户提供资源呈现功能的具体平台。在精准分类的前提下,数字媒介各板块的功能可在秩序化语境下快速发挥,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资源服务,“红色故事”的逻辑脉络也能够在系统性表述功能支持下得到清晰呈现。

  3.3丰富平台服务功能,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数字媒介平台的服务性优势明显,在人文信息传递中,这一优势能够发挥巨大价值功能。不同类型的用户对于“红色故事”的信息获取倾向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红色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中,应通过进一步丰富平台服务功能,来面向不同受众提供对应的资源推送、传递服务,从而满足多元场景下的具体需求。例如,在呈现“红色故事”原貌时,结合对应的历史时期、事件来源、背景环境等要素进行推演,同时提供文本分析、信息索引、语义描述等便捷功能,加快用户理解进度;另外,针对“红色故事”研究热点与重难点,可采用可视化技术,对文献文本中的内容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辅助梳理前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生动精准地还原事件在不同阶段的发生状态,为用户提供多个视角下的智慧服务。

  4.结语

  综上所述,“红色故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档案资源中被记载、留存,但要将其进一步面向大众群体进行推广,还需要充分借助数字媒介驱动作用,在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脉络的基础上,推进文化资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全方位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实现“红色基因”的持续性传承。

  【作者:张祝平,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教授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河南红色文化涵养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研究”(立项号2023CDJ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