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冰:河南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路径与对策
文化数字化以各类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数字技术及信息网络平台完成文化传播和内容升级,是一项集创新、体验、互动为一体的文化服务和共享模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河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应该深刻把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文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统筹推进文化大数据体系,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积极探索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以高质量数字文化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
一、制定文化数据安全标准,建构文化大数据体系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信息科技加速创新,文化数字化已成为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抓手。在数字文化领域,数据既是新型生产要素,也是数字时代基础性、战略性的资源。一方面,数字技术引领文化产业的技术和组织革新,促进文化资源与信息要素的融合,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加速了文化数字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在文化数据的采集加工、归纳整理、交易分发和传输存储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风险,需要加强监管和治理。所以,需要全面梳理河南文化资源,激活省内文化生产要素,从数据载体、应用场景、传输媒介、逻辑关联等方面审慎制定文化数据安全标准,对文化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内容的导向性、传播的规范性、交易的法治性进行审查,不断完善行业评价体系和企业管理标准。
目前,河南拥有世界文化遗产5项、各类博物馆384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就是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将积淀深厚的中原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深度内涵的数据,凝练具有传承价值的文化元素、符号和标识,打造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文化大数据体系。河南文化大数据体系包括文化数据供给端、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文化数据存储云端平台和文化数据应用中心,通过可靠稳定的技术架构催生数字化的生产力,在内容生产、交易传播、消费增值等环节形成涵盖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和社会效益的文化大数据生态系统。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效应,利用大数据建立分类分级的数据授权机制,促进文化资源素材、文化政务数据、文化创新要素的汇聚贯通,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有序共享,延伸文化数据链条,打造数字文化活力的新引擎。
二、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赋能传承应用的纵深发展
《2023年河南省数字化转型战略工作方案》将打造5G精品网络,5G基站总数突破18万个,推动5G网络向农村延伸,争创5G行业虚拟专网先导区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5G 技术作为文化数字化转型应用的先锋工程,对激发供给侧生产活力、引流需求侧消费热情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截至2022年,河南已建成5G基站15.32万个,位居全国第五位,新增5G用户1422.9万,位居全国第二位。
河南应持续优化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新格局,统筹存量与增量基础设施,壮大用户数量、应用更迭、产业规模等方面的基础,实现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和融合化创新。在技术能力上,要以5G时代产业变革为机遇,强化数字底座,发挥能力聚合和运营服务一体化的特色优势,畅通文化数据、文化资源的循环体系,促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的共建共享;在平台建设上,要以文化专网、文化智能设备、文化产业集群为依托,厚植数据驱动和算力服务,深入挖掘文化数据的价值,形成高速泛在、数智赋能、叠加倍增的新质创新平台;在文化环境的革新上,建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具备文化行为感知、舆情统计分析、双线交互协作的智能化场景融合,强化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物联和智能技术的虚实融合,提高云终端配置的比例和质量。
文化数字化的传承应用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将物理形态的文化资源转化成数字化形态,其次对已收集的数据进行数字转化和创新发展。在内涵展示方面,应强化机器学习与知识图谱的广泛应用,架构起文化形象、地理标识、文化特征的动态关联,创新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在活态传承方面,应大力挖掘殷商文化、黄河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优秀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风采,利用集成全息呈现、数字孪生技术拓宽终端交互的新体验;在活化利用方面,应突破文化应用空间的制约,向虚拟化、场景化、沉浸化的体验型空间转变,可视化呈现文化内核,多维度展现共生体验,扩充虚实结合、高频即时的场景应用。
三、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加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数字化人才培养既是贯彻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实施文化兴国、教育强国的支撑力量。河南应该围绕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人才需求,稳增数量型人才基础、拉伸结构型人才分布、提升素质型人才层次,柔性引聚高精尖人才,促进人才要素的合理配置,开辟数字化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新路径。
在人才引入的机制中,依托“中原英才计划”、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平台,对重大文化产品研发、核心数字技术攻关、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等方面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进行重点培育,前瞻性思考谋划内容生产加工、传播媒介、投资运营、文化数据增值等领域的人才供给;在人才培育的机制中,以“精准化资源配置、规范化技能培训、标准化选拔测评、多元化就业服务”为导向,深入实施文化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大力培养兼具文化数字技能与专业技术的复合型工匠;在协同育人的机制中,以文化产业技术创新为指引,鼓励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创文化数字化融合创新实训基地、现代产业学院、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共建新型“政、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平台,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让人才培养的过程、产出与行业、企业的需求相匹配,努力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地。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的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对激励文化数字化的全面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文化产权是与所有文化创意作品相关联的知识产权,包括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等多项权益,涵盖文学、音乐、电影等传统作品的数字化表达和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新兴文化形式的创作和表现。河南应通过打造高水平知识产权创造体系、高规格知识产权运用机制、高标准知识产权运营环境,贯通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确权、评估、匹配、交易和分发流程,提升核心要素的竞争力。
在行政保护上,坚持驱动创新,积极应对战略性数字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新形势,建设各职能部门合力的“一站式”服务载体,解决数字侵权中隐蔽性强、复制性高、传播性广的痛点,大力推进数字化治理模式。在司法保护上,坚持顶层设计,以权益保护为导向,明确并细化数字文化产权的认定标准,提高司法鉴定机构的参与度,运用信息技术保障取证的规范性和证明力,不断提升综合保护水平。在行业自律上,探索文化数字化产权保护与价值发掘并重的机制,建立健全行业规范、惩戒制度和监控体系,营造公开透明、高效平等的市场环境,推动河南数字文化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作者:孙冰 单位:郑州商学院2023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河南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023ZT040)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