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胜: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4-02-01 11:18

  内容摘要: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要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躬身实践中,增进群众感情、把准群众脉搏、精准服务群众,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关键词: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问题,原因,建议

  202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躬身实践中,增进群众感情、把准群众脉搏、精准服务群众,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个别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具体表现在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反而少了;通信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反而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高高在上,躲避群众;有的对群众利益关心不够,疏远群众;有的不给好处不办事,故意刁难群众。

  2.个别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呈现多样化,群众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保持党同各个社会群体的紧密联系难度增大。部分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

  3.个别党员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在新形势下,一些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时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干部“做客”思想严重,下基层流于形式,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有的党员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直接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当前,联系群众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做好群众工作的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配套机制不够完善,对党员干部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缺乏制度性支撑。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一些制度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5.对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的考评问责等配套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制度性约束。目前,各地由于对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评问责等配套机制还不够完善。一是监督测评标准不完善,没有制定科学的测评标准,无法科学测评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效果;二是监督运作程序不科学,对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监督没有做专门的程序设计,还是依托于传统的干部年度考核,日常监督不力,民意测评也流于形式;三是监督主体不广泛,对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监督主要是由党委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进行,纪检监察部门的体制内监督、人大监督、群众监督、媒体舆论监督等比较弱化。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个别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一些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年轻干部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与基层群众的日常交往,与群众感情不深;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心浮气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能推则推、能躲则躲,不想面对群众。

  2.个别党员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有的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过多听取他们的意见;有的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大老粗”, 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的智慧,不注重人民群众的重要关切;有的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工作的习惯,反而怕群众参与会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个别领导干部政绩观念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群众利益。有的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也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少数党员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但是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做表面文章,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党群密切联系的难度增大。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成分、就业形式、分配方式等呈现多样化,各社会群体之间利益关系多样化,导致群众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这既增强了社会流动性、激发了创造活力,又增加了党群关系的复杂性,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了,保持党同各个社会群体紧密联系的难度也增大了。另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出现后,各种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在网络上快速便捷传播,一些错误观点和主张打着维护群众利益的旗号挑拨是非、混淆视听,党群密切联系的思想基础受到一定的削弱,保持党同各个社会群体的紧密联系难度也大大增加。

  5.个别地方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目前各地对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制定的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内容过于原则,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实际履行过程中往往是应付差事,落实不到位。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起不到威慑作用,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群众工作做得不好的甚至是犯了严重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大打折扣,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

  三、新形势下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也是衡量每个党员干部政治品德和人格魅力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诚听取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是最讲感情的,我们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来对待,就会把我们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仅靠传统的群众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此,一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二要大力宣传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到群众中去摸索,要把实践作为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的第一课堂,让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长能力。 三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和协商、疏导、服务等办法做好群众工作。

  3.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干部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新时代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解决群众困难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二要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过去在实践中建立了许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制度、到贫困村锻炼和帮扶制度、联系贫困群众制度等,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新制度新机制,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办实事才能赢得民心,群众看干部,关键就看干部办不办实事。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当前,一要健全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握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工作,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健全服务群众制度。要健全便民服务机制,增加为民办实事项目,建立服务承诺、结对帮扶、法律援助、领导督办等各项服务群众制度和快捷有效的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当前,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狠抓监督查处工作。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有效发挥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以促进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规定落实到位。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各级考核机构要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把是否获得群众认可作为检验党员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眼睛向下、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客观、公正、透明地运用考核评价结果,把联系群众工作情况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以严格的奖惩制度激励和约束党员干部真正把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落到实处。对那些作风粗暴、滥用职权、与民争利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党员干部,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绝不姑息养奸。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形成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作者:陈长胜,中共焦作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

编辑:申久燕